带着问题生存,带着焦虑生活,带着混不吝劲儿面对变数,这才是一个年轻人的资本。
——遇言姐
从烈火烹油到人去楼空,在线教育用了一年时间。
一年前需求激增,资本注入,一时间,从公交车牌到综艺节目,都被各路教培广告占据,家长不给孩子报个网课,仿佛被主流社会抛弃了。
一年之后,忽然之间风口没有了,高速运动的齿轮骤停,一个行业整个消失掉。
这阵子,遇言姐在豆瓣和知乎读到不少教培行业当事人的自述,就来看看那些被拍在地上、甩了出去的年轻人的故事。
自述一:30岁,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裁员
以前我觉得只要公司不倒闭,我就可以长长久久地干下去。毕竟,可以远程办公,领导人也很好,我对这份工作还是挺满意的。
如今,眼看着一个烈火烹油的行业坍塌,几天时间跟公司谈妥了裁员协议,公司给了一笔还算厚道的补偿金,我和同事就这样一起离开了公司。
裁员后我经历了一段短暂的精神震动期,之后能够平复下来是因为有心理准备。
我和对象都是悲观的互联网从业者,早就知道高收入不可持续,裁员和失业都在预期之中,因此我俩消费观保守,把早日FIRE(财务独立、提早退休)作为目标。
我盘点了下财务和房产,目前的家庭负债率和现金流没什么问题,几年的职场打拼攒下了足够厚的安全垫。
此外,我的手头一直有副业,能挣点饿不死的小钱。
因此,我才有底气趁着失业放空一段时间。
我去了昆明和大理,放空躺平,自由晃荡,返程时间随心而定。
大理生活便宜,1200元可以租到古城附近独立厨卫的单间,5块钱能买到一兜水果,10块钱一碗肉臊米线,揣上10万块钱够在大理浪荡好几年的了。
很多人在这做民宿,生意竞争十分激烈,行业的平均入住率只有30%左右,仅仅是不赚不亏而已。
很快,我发现大理不适合年轻人久待。
首先,开民宿不像想象中那么浪漫,老板们整天琢磨着弄地盖房。
其次,好多住民宿的年轻人,每天就是躺着玩手机,不出门、不社交,人跟废掉一样。
这里的打工选择窄、工资低,来这里定居的多为有一定财务基础的70、80后,太年轻的呆不住,很快又会离开的。
远方永远不解决问题,远方总会变成近处,近处总有近处的细碎。在大理呆了一阵子之后,我又回北京开始找工作。
自述二:我现在只想考编上岸
明明心里已经有数了,收到裁员通知的时候,仍然感觉到措手不及,恍恍惚惚得像是做梦。
700人裁成50人的小团队,领导让我考虑一下去留。
我是教培行业的新人,去年才加入这家公司。
组里的同事走了一多半,打包的打包,清点的清点,半天时间手续和交接就都办完了。
度过了闹哄哄的一天,晚上大家心不在焉地吃了顿散伙饭,大部分人以后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了。
第二天,留下的人在沉默中换了工位,大家士气低下,下一步要怎么办谁也不知道。
打开钉钉跟前同事说句话,发现自己已经被移出好友。
离开的同事中有一半的人选择继续读书考研,20%-30%的人选择回老家考公务员,还有极少数10%的人会继续干这一行,或者转去做其它互联网运营的岗位。
这次被社会毒打了之后,我现在只想考编上岸。
然而考编的门槛很高。
报考北京的公立学校,要么是应届生,跟名校硕博一起竞争,要么拥有北京户籍和教师资格证,年龄还得符合30岁以下的社招条件。
甚至还有奇葩用人单位要求本科和研究生都得是北京的大学毕业的。
对于非北京籍、非应届生的我,基本考不了北京的公立学校编制。
最后,我决定去报考天津的编制,希望这次能够成功上岸吧。
自述三:耗不起、不值当,赶紧寻找新的出路
去年年底入职,6月刚刚述职,述职结果还没有出来就被通知裁员,让二选一。
本来我以为自己业绩挺厉害的,不是S就是A,裁员轮不到我。
事实证明我小瞧了大势的力量。
形势在这路,谁也没办法。
我的这段职业生涯,和行业一起快速枯萎了。
去年行情火的时候,211、985的本科生刚进公司就一万元起步,能力强的,用不了一年半载就能达到月入2、3万。
入职后,我真切感到自己踩到了风口。
谁知道这么快就凉凉了。
从上个月大家就时刻准备收拾东西走人,同事们相互提醒着要是通知下来会很快,事先把作品和文件备份好。
我选择一次性领5000元,刚入职的同事只能领2500,实习生给的是100元的京东优惠券,但听说也有人拿到了N+1的补偿。
校招的同学们最惨,社会新鲜人,刚租上房子,offer全部打回,未就业已失业。
这是社会给他们的第一课。
有同事想去劳动仲裁,我劝他们还是算了,耗不起、不值当,赶紧寻找新的出路才是正经。
同事们都很年轻,去年攒了些积蓄,正好可以考研用。
而且,如果想考公立编制,提升学历至关重要。
今天正式离职,把设备还完了,从此跟那个公司没有关系。
偌大楼层空荡荡的,没有了以前的热闹。
虽然7、8月份不是求职的好季节,还是希望被裁小伙伴们都能找到理想工作吧。
想想看,咱们的退休年龄早晚延到65岁跟国际接轨。
一个行业平均寿命10年,一个企业的平均寿命5年,而一个人的职业生涯足足有40年,有哪份工作能承载这么漫长的时间?
从概率论来说,人一辈子换4个行业、换8个东家、转岗13次,这都是正常的。
不管年轻人还是中年人,都该时刻做好跳槽、裁员、换行、转岗的准备。
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到07年的石油行业萧条,到10年的传统媒体沦亡,遇言姐也是经历过几轮行业地震的人。
其中,除了互联网行业10年后再次掀起风暴,石油至今看不到出路,纸媒更是死得透透的。
饶是如此,稍微活络点的也没见抱着大船一起沉的。
要么换地方,转战沙特阿拉伯去钻井;要么换方向,学习自力更生搞新媒体。
对此,遇言姐的感言是,该认怂认怂,该过坎过坎,大家伙儿都是这样过来的。
遭遇裁员应该怎么办呢?
第一:调整心态,积极面对
没经历过什么事儿的年轻人,头一次遇到裁员,往往会陷入自责——
为什么被裁的是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遇言姐说,大可不必钻这个牛角尖,也别花时间看政策解读了。
类似教培行业这种裁员,无关能力,全凭运气。
而且企业在运营中,把员工看作成本,从成本端考虑问题,被裁员大概率跟你的工作表现没啥关系。
第二:冷静处理,尽量协商
被裁员了,你尽可大胆提赔偿,N+1、年终奖、加班费,都可以提出来,用不着难为情。
如果协商结果不令人满意,咱们倒也犯不着生气去闹。
因为去劳动监察部门走流程需要很长的时间,其中来来回回地折腾会牵扯到你极大的精力。
而当下之重是调整心情准备面试新工作,为了几千块的赔偿影响了找工作的情绪,不合算。
第三:梳理职业规划、盘点职业技能
还是拿教培行业来说,被裁员后,有些人心灰意冷,觉得行业没有了,自己的经验值都没用了。
这时候,你需要盘点自己的职业技能。
比如你是做老师的,那你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应该是比较出色,这些是你的通用技能,换个岗位仍能用得上。
比如你是做运营的,那你的文案能力、策划能力、渠道能力,就是你的通用技能,即便退出教培这条赛道了,在别的互联网企业仍有效。
如果你不是要考公考编,就别对考研念念不忘了,打工人还对文凭执着是舍本逐末。
第四:优化简历,准备面试
找新赛道,可以试试产品思维,看看自己对应的产品和服务有哪些。
再看看这些目标公司的内部架构,把招聘信息上的要求一条条记下。
对照这些要求,你就知道自己需要从哪里入手,以及如何对应编写自己的简历。
其实,对于非技术类的岗位,比如产品+运营,面试过程中有大量的套路,联系个资深猎头了解一下,问问行业内的师兄师姐们,比自己闷头造没轱辘的车有效得多。
总的来说,搞教培出身的人,也不是只能考编,可以试试社群运营、活动运营、网红运营等等这些仍然处于朝阳期的行业。
最后,遇言姐说,这个世界上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然而由于人类情感天然喜欢安全感和确定性,因此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都倾向于稳定——
即使这个稳定只是大脑自我营造的假象。
而在这个速生速朽的年代,每个人都要时刻做好失业、转轨、重启的准备。
带着问题生存,带着焦虑生活,带着混不吝劲儿面对变数,这才是一个年轻人的资本。
换了像遇言姐这样的中年人,才没有勇气面对一次次裁员呢,只能开个小公号了。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