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记者从河北省政府召开的“持续加大学生资助工作力度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省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在教育脱贫攻坚阶段,学生资助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安排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36.3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30万人次,有效帮助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在接下来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为确保实现“应助尽助”,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精准把握数据,确保原建档立卡等四类特殊困难学生资助“不漏一人”。横向,建立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机制,市、县两级教育部门加强与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的数据共享,实行定期、动态比对,保障信息准确。纵向,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依托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定期将原建档立卡等四类困难学生信息下发市、县及学校,市、县级教育部门与有关部门再次进行信息比对,对新增的“四类”学生及时纳入资助台账。
二是强化监测预警,及时对因学困难学生进行救助帮扶。五年过渡期内,我们将聚焦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重点人群,将其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学生全部纳入监测范围,主动对接乡村振兴部门信息系统,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通过省、市、县逐级钻取,实现基层信息采集动态化,确保按规定将因学困难学生纳入资助范围,做到随时发现、随时救助、随时清零。同时,加强在省内公办高中、中职学校就学的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监测,对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三项之和扣除各种政策性补贴或救助后,自付部分超过一定金额的,及时进行筛查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三是科学确定标准,保证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能享受到国家资助。我省已出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由学校结合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和学生消费情况,通过家访、日常了解等方式,做好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议认定,按规定分档予以资助。结合我省贫困人口状况,我们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生活补助政策时,实行“一县一策”,每个县都确定了适合本地的资助比例。高中阶段和高校也不搞“一刀切”,把资助标准划分为2-3档,根据困难程度分类予以资助,让最困难的学生享受到最高档资助。
今年我国部分地区遭遇疫情和水灾,对因受灾等原因造成突发困难的学生,我省高校有没有相应的救助措施
对突发性困难学生,我们主要采取临时帮扶救助措施,保障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
一是对疫情期间生活困难学生实施急难型救助。今年疫情期间,就启动了临时救助机制,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滞留学生临时救助工作的通知》,各高校对疫情期间滞留在学校或石家庄,遇到临时困难的学生,开展全面摸排,建立救助台账,及时发放500-1000元的临时救助金,保障其滞留期间的正常生活。全省111所高校为滞留石家庄学生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82万元,共资助学生1.29万人。
二是对遭受洪涝灾害的家庭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在河南郑州、我省邯郸等地发生洪涝灾害后,7月22日我厅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遭受洪涝灾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工作的紧急通知》,各高校立即启动了临时救助工作,使用学费收入计提的学生资助经费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并简化申请审批流程,学生签字等手续待学生返校后补办,确保临时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全省高校共救助包括河南等地在内的遭受洪涝灾害困难学生1727人,发放临时困难救助资金181.69万元。
三是对校内期间突发家庭困难学生实施特殊困难帮扶。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如果遇到突发困难,第一可以向所在学校申请特殊困难临时补助,学校根据情况发放一定数额的困难补助金。第二可以向学校申请“校园无息救急借款”,原则上每生每年不超过5000元,学生在毕业前还清即可。此外,各高校都设立了校内勤工助学岗位,岗位以校内教学助理、科研助理、行政管理助理和学校公共服务等为主,学生可自愿申请,校内临时岗位按小时计酬,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16元。
在校学生一旦遇到突发困难,不必紧张忧虑,可第一时间联系学校和辅导员寻求帮助,学校会通过各种帮扶措施解决大家的困难,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燕都融媒体记者李会嫔)
【来源:燕赵都市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