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河西历史文化底蕴的形成

天津市河西区是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之一,天津市河西区的历史悠久。区内津门第一庙挂甲寺,旧称庆国寺,相传建于隋末唐初。北宋时期在位于今灰堆附近设立“三女砦”,抵御辽军南下。元代漕运兴旺,灶户沿河而居。多数村落形成于明清时期,当时多只有百户左右人家,在明末清初,又多为天津主要水稻产地,时人称为“小江南”,后逐渐发展起园田种植业。清末民初,该区近代工业发端,人口日渐密集,商业也日趋兴旺。1895年12月,清廷与德国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区境内东北部被划为德租界。迫使梁家园、小靳庄、小王庄三村居民迁徙墙子河以南,形成“三义庄”。租界当局修建码头,吹泥垫地,兴建道路,盖起德式楼房,相继建起了轮船招商局、海河工程局、德国俱乐部、起士林餐厅、大华影院、容安别墅(黎元洪故居)等等,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也加速。1917年河北省闹大水,大批难民集聚天津河西区较高的地方就地谋生,逐步形成了谦德庄。

天津市河西区还是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1886年建立的天津自来火公司(在贺家口设厂)。1918年开业的裕元纺织股份有限公司(今棉纺二厂),其规模、设备和效益在当时的天津纺织业和民族工业中首屈一指。清末民初,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区境内人口渐多,店铺和流动商贩也日益增多。这一切为天津河西历史文化深厚历史积淀的形成提供了载体,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