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表兄王福祥小时候做过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只身掩护八路军。这个故事,至今传为佳话。
1945年夏,父亲同一位战友从冀中去唐山执行任务,途经武清,来到北运河畔苏羊坊村的大姐家落个脚儿。表兄王福祥那年刚满8岁,十分机灵勇敢。当他得知舅父是名八路军时,心中非常羡慕。夜里他睡在舅父身旁,认真听讲打鬼子的故事,激动得难以入睡,决心长大了也要和舅父一样,上战场打鬼子。
那时,抗日战争虽然进入尾声,但敌人如那夏末的蚊子,仍然猖獗得很,经常四处搜剿八路军和抗日群众。就在父亲住进村里的第2天傍晚,听到风声的敌人从蔡村据点到村里来进行搜剿。正在村口放哨的小福祥急忙跑回家去报信。为了避开敌人,小福祥自告奋勇带路,引领着八路军出了村,钻入青纱帐。正当他们向前运动,准备过马路时,不想迎面又来了一伙鬼子和混混儿(伪军),只好就近蹲伏下来。敌人走到前面不远处停下了,不断地向这边张望。过了一会儿,敌人也没有要走的样子,原来他们发现马路下边有一块西瓜地,于是叫喊着下来抢西瓜。就在敌人乱踢乱翻之际,一个瘦个子伪军似乎发现了什么,突然大叫一声“有八路”!敌人马上拉动枪栓,端起刺刀。形势顿时危急万分。隐蔽在青纱帐内的八路军立即做好了迎敌的准备。小福祥见鬼子人多,急忙用眼神示意他们不要动,自己却挺身站起来,勇敢地向敌人走去。敌人见从青纱帐里走出一个小孩儿,上前抓住他的脖领子喝问:“你躲在里面干什么?”小福祥镇定地回答:“我是来偷瓜的。看见你们来了,吓得我才躲起来。”敌人追问还有什么人,小福祥摇揺头说:“就我一个人。”他见敌人还向青纱帐里张望,急忙对鬼子说:“你们吃瓜吗?我可知道哪个是熟瓜,我帮你们摘吧。”说着弯腰从地里找了几个大个儿的熟瓜递给鬼子。一个鬼子军官见状,信以为真,拍了拍小福祥的脑袋,伸出大拇指说:“你的,小孩,良心大大地”。随后,敌人又向青纱帐里打了几枪,见毫无动静,便抱起西瓜洋洋得意地离开了。
敌人走了,夜幕也降临了。两位八路军从青纱帐里出来,抱住小福祥连连夸奖:“孩子,你真是好样的”。父亲对小福祥说:“你的任务完成了,赶快回家去吧。告诉家里,就说我们就此分手,去执行任务了”。小福祥听说舅父要走,不禁流下了眼泪。俄倾,他坚定地说:“不!前面还有一条河,我一定要把你们送过去”!
在小福祥的带领下,他们悄悄地走出高粱地,越过马路,穿过一片树林,来到一条小河旁。河面虽然不宽,约有20多米,但因刚下过两场大雨,河水还是很深的。他们寻到一处平缓的河湾,小福祥说:“这里我常和小伙伴们来玩。我知道水中有一条很直的坝子,大人踩着它可以过去”。八路军握着福祥的小手一再说送到这里就可以了,催促他赶快回家去。可小福祥执意要送他们过河。为了争取时间,父亲只好同意了。他们脱下鞋子,挽起裤腿儿,下水向河中走去。几步之后,河水渐渐深起来。父亲伸手要拉小福祥,可他一拨楞脑袋,笑着说:“不用扶,我会凫水”。说着一晃身子游起泳来。他边游还边叮咛:“一定要直着向前走,千万别走偏了,坝两边的水可深着哪”。到了河中间,河水已经没过肩头了,只有头部露出水面。这时已游到对岸的小福祥压低声音用力鼓励道:“你们别害怕,照直走,就中间的水深,到这边就浅了。”按照小福祥的指引,父亲和战友用脚试探着摸路,一步一步艰难地涉过了河水。上了岸,父亲激动得在小福祥脸上亲了一口,称赞他真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小八路。
两位八路军就要上路出发了,小福祥依依不舍。临别时,父亲从衣服口袋里摸出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一枚子弹头儿。父亲对望着他的小福祥说:“这是从我受伤的胳膊里取出来的。想留作纪念,一直没丢掉,现在送给你保存吧。”小福祥把子弹头儿紧紧地攥在手心儿里,依偎在舅父身上失声地哭起来。父亲抚摸着他的头,坚定地说:“回去告诉亲人们,要坚持住。眼下鬼子就像那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我们迟早会打回来的!”望着八路军渐渐远去的身影,小福祥用袖子擦掉眼泪,攥起拳头暗下决心: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勇敢的八路军!
来源:武清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