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战役里,我军往往预留一支机动军队作为总预备队,在合适的时机投入,夺取作战主动权,取得最后胜利。
东北野战军非常擅长使用总预备队。
在辽沈战役的锦州之战中,东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围攻锦州时,派出两支军队分别在塔山,黑山、大虎山阻击国军东进兵团、西进兵团。东北野战军拿出头等主力部队1纵为总预备队。当时,国军东进兵团猛攻塔山,冲开一条前往锦州的通道。防守塔山的东北野战军4纵、11纵面临着极大压力,请求增援。
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经过反复考虑,毅然说了一句名言:“总预备队不动!”
直到锦州之战胜利结束,作为总预备队的1纵都没有使用。
在平津战役的天津之战时,东北野战军也安排了一支机动军队作为总预备队,这就是东北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第128师。
当时,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亚楼对总攻天津进行了如下安排部署:以第38军(1纵)、第39军(2纵)为西集团,以第44军(7纵)、第45军(8纵)为东突击集团,分别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发起突击。以第46军(9纵)加上第49军(12纵)第145师,从南至北开展主攻。以第43军(6纵)第128师(第17师)为预备队。
在安排部署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在东西突击集团会师金汤桥后,会有一个打纵深的任务。天津之战是“先吃肉再啃骨头”,打纵深的任务较为艰巨。刘亚楼把这个任务交给第38军和第128师一起来完成。可第38军军长李天佑不干,要独自完成打纵深任务。第128师师长当然也不同意。两名猛将争执起来。刘亚楼无可奈何,只好把打纵深任务交给第38军,将第128师作为总预备队,自己亲自指挥。
不过,与东北野战军司令员坚决不肯动用总预备队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天津之战中,刘亚楼舍得使用总预备队。当总攻发起后没有多久,第128师就被派到了第一线。这支早已跃跃欲试的军队迅速冲进第38军留下的突破口,进入市区作战。到当日下午2点钟,第128师就歼灭了8400多名敌人。
第128师原来的番号叫第17师,隶属于东北野战军6纵(即后来的第43军)。6纵是东北野战军最早成立的5个主力纵队之一。第17师又是6纵敢打敢拼的主力师,在全军赫赫有名,被誉为“攻坚老虎”。
东北野战军有许多能够独当一面的头等主力师。但是,只有第128师会经常被东北野战军总部从纵队(军)调出来,执行重要任务,如担任总预备队等。每一次第128师都干净利落地完成了重要任务。
——在1946年第一次攻打四平时,这支部队接替第1纵队1师、2师任务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敌人核心地带,占领了国军71军军部。战后,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发来嘉勉电:“17师在四平战斗中,英勇顽强,打出了威风,恰似是一只攻坚老虎。”“攻坚老虎”的美名不胫而走,传遍全军。
——在1948年锦州之战中,这支部队再次被单独调出来,与2纵、3纵一起,在炮兵的配合下,由北向南主攻。总攻打响后,他们大胆穿插,连续作战,歼灭敌军1万多人,缴获了3辆坦克、91门各种火炮、300余挺轻重机枪等。
平津战役结束后,40军和43军奉命组成四野(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南下,并归第二野战军指挥。在那以后,第128师先后参加了渡江战役、两广追击战、解放海南岛等重要军事行动。第128师从祖国的东北地区一直打到天涯海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攻坚老虎”的雄风。
为什么第128师具备如此强大的攻坚能力呢?
这是因为,第128师非常擅长使用炸药包来轰炸敌人的坚固工事。在战斗中,第128师每一名指战员都能够熟练地包扎炸药、选择突破口、掩护冲击。在轰炸地堡、钢筋水泥工事、高楼大厦方面,选择的炸药包不一样,轰炸的方法也不一样,对此第128师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经验。
众所周知,我军长期习惯山地游击战,对攻打有着坚固工事的大城市经验不多。第128师恰好在这方面有许多丰富而独到的经验,自然会在解放战争后期的城市攻坚战中大放异彩。
第128师这些宝贵的城市攻坚经验,被东北野战军总部体验总结为“四组一队”(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运输组和预备队),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