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蔡少芬是一名优秀的实力派女演员,演过许多经典的形象,深深地刻画在观众的脑海中,难以忘记。
如今蔡少芬已经47岁了,跟演员张晋不仅有了三个可爱的宝宝,而且夫妻感情十年如一日,恩爱程度堪比电视剧,真的是羡煞旁人呀!
现在的娘娘蔡少芬很少拍剧,偶尔上综艺,大部分时间都放在陪伴孩子上。虽然娘娘普通话说得不好,但是育儿很有一套。
她在微博上发过一组女儿下厨的照片。
6岁的小女儿包子,个头不过比灶台高一点点,却已经可以有模有样地炒菜了。
切青椒、切肉、往平底锅里倒油、翻炒、加调味料、出锅装盘。
动作一气呵成,最后拿着完成品拍照的表情里,透露着满满的成就感。
这不是蔡少芬第一次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家务了。
给两个女儿针线和破布,让她们自己缝制出包包和毛绒玩具。
姐妹分工做小饼干,一个打蛋液,一个裱花,最后做出的曲奇饼比外面卖的还好吃。
让女儿吃完饭自己洗碗收拾,有意识地锻炼女儿们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
她曾在采访中谈到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做饭是最简单的锻炼,担心她们受伤这种心理肯定是有的,但其实,柴米油盐也是一种成长和修行。”
早在两个女儿刚上幼儿园时,她就告诉她们:
“人生,是不断地要付出、锻炼、吃苦!才会成熟、美丽、进步!当你努力不懈……人生才不枉过!”
蔡少芬的这种做法我挺赞同的。因为怕孩子吃苦、受伤,就把孩子捧在手里什么都不让干,真的会毁了孩子。
还记得天才少年魏永康的新闻吗?
他2岁就认识2000多个汉字,4岁读完初中,13岁考上大学,17岁就进入了研究所硕博连读。
但在3年后,魏永康却被中科院取消硕博连读资格,并被退回原籍!
为什么?
他从小就没有干过任何家务,除了读书可以说什么都不会,在高中的时候,还需要妈妈喂饭,在大学的时候,妈妈还帮他洗头。他妈妈告诉他,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事情都让她来完成。
结果长期以往,在他读研究生的时候,没有妈妈的陪读,连吃饭都需要老师的提醒,完全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学校不得不把他劝退,劝退后还被妈妈说,为什么你这么没用?
一个天才苗子,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给耽误了,多可惜啊!
为什么有的孩子自理能力差?
多半问题都出在我们自己身上。
由于大人不相信孩子的能力,担心孩子做不好,亦或是过分心疼孩子,于是处处替他们代劳;即使孩子已经上了大学,对许多生活琐事仍然不放心。
另外孩子的精细运动能力是一直在发展的,有些事情他们可能一时很难掌握,比如3岁的孩子对于扣纽扣和穿袜子、区别左右脚鞋子等经常会弄错,要求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完全能自己穿衣服穿鞋子不现实。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等到晚一点再去训练他们。
恰恰相反,开始得越早,得到的锻炼机会越多,小朋友才可能尽早掌握这些未来需要的自理能力。
父母可以做什么?
1.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自理能力培养上,我们应该向邻国日本学习。
日本孩子以“独立”著称,因为他们从小就特别重视对自理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园,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常此以往从小开始锻炼做事的条理性。
日本幼儿园是统一服装,春秋换装,上幼儿园时都要穿学校的套头衫、短裤等。
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
每天早上,都要重复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
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即便是只有2、3岁的孩子,也是自己拿自己的背包、挎包,父母不会帮忙。
自己穿衣吃饭、自己上下学、自己整理书包玩具,在强化了自理能力的同时,孩子们学会在没有家人帮助的时候,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这也正是精神独立的开始。
并且孩子掌握了穿衣脱衣,整理书包玩具等生活必备技能,入园后也能极大的缓解孩子的不适应和入园焦虑。
2.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
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做不了。2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参与家务劳动。
2岁孩子能够胜任的家务有:自己扔纸尿裤、扔垃圾、擦桌子、擦家具、整理书籍、整理玩具、准备碗筷等。
如果你想让她帮你收拾饭桌,就只让ta把吃剩的饭菜帮你拿进厨房就行了。
在让孩子做家务之前,你可以让他自己去选择做什么家务。让孩子知道,他是被尊重的,他有选择的权利。
另外要谨记“重在参与”。积极地参与比起结果来说更为重要。如果你的孩子洗的袜子不够干净,擦的桌子不够亮,不要去批评他的工作,批评会挫败孩子的自尊,更会降低他与人合作的意愿。如果某项工作要求每次都必须完成得尽善尽美,那这绝对不是一项适合孩子去做的工作。
仔细想想,你小时候做家务不也是从帮倒忙瞎添乱开始的吗?孩子做的不够好,你可以给他做指导和示范。口不择言的批评只会伤害了孩子的劳动热情。
3.给孩子读一些关于独立和行为培养的绘本
比如《0~3岁行为习惯教养绘本》,推荐给3岁以内的孩子们。
这是一套来自法国的行为习惯教养绘本,由研究儿童早期阅读25年的教育专家让娜·阿什比专为0-3岁幼儿创作。通过一正一反的对比情景,告诉孩子“这么做更好”,让孩子在亲子共读的温馨氛围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也让家长通过这套书轻松教养孩子。
还有《阿立会穿裤子了》 也适合给3岁左右的孩子看。
阿立会穿裤子了,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件。但是,充满了早期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观念。
对成年人来说,穿裤子是不是一件根本不足挂齿的小事?可是,孩子学习独立吃饭穿衣,可是一件件了不起的大事。用儿童的眼光去看生活,让孩子懂得生活中小事的重要,让孩子更加自立。
4.多多鼓励孩子
称赞是适于孩子的一种鼓励方式。
当孩子笨拙地尝试自己穿衣服,自己穿鞋子,做得好父母要及时称赞孩子:宝宝能自己穿衣服了,宝宝长大了!
当孩子偶尔受挫时,也要接受孩子懊恼的情绪,及时送上鼓励:这个扣子好像有点难扣,宝宝没扣对不开心了对不对?没关系,妈妈陪着宝宝再试一次,这次一定能扣好!
当孩子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时,父母还要经常告诉孩子,对他们的帮助多么感激。这种真诚的感谢会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而自理能力是独立自主的基础。从自己吃饭、穿衣,到自己拿报纸,倒垃圾,再到自己去上学、买东西……随着孩子生活技能的增强,他也会越来越有自主性。
对爸爸妈妈来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仅要“该出手时就出手”,更要“该放手时就放手”。
父母要明白,只有让孩子学会自立、自强,才能充分发掘他的各种潜能,走上社会后也会更加游刃有余。所以,千万不要事事代劳,把探索、学习、思考和选择的机会还给孩子,为他今后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