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风向,越收越紧。
8月30日,西安发通知,在西安市落户满3年的家庭,才能在限购区域购买第2套商品房。
对夫妻离异的,离异前家庭在限购区域拥有2套及以上商品住房,离异后一年内任何一方均不得在限购区域购买商品住房。
同时还扩大限购、限售范围,以后,西咸新区与主城区购房政策一致。
没毛病,很全面。
限购门槛提高、限制假离婚、扩大限购范围,该有的措施都有了。
要知道,西安7月份刚发了二手房参考价,这一次时隔一个月再加码限购,从侧面也显示了当地摁住房价的决心。
与西安相比,广州的政策颇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思。
8月31日,广州住建局发了《建立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发布机制的通知》,首批96个位于成交活跃的热点区域的住宅小区,由广州市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在过去一年二手住房网签成交价格基础上,综合考虑评估价格、周边一手楼盘成交价格等因素,形成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
这96个小区的参考价,均比目前的业主挂牌价和实际成交价低出一大截,部分小区甚至腰斩。
为什么二手房参考价是“大杀器”?
这个措施,相当于直接打掉了二手房的金融属性,银行在二手房放贷时以指导价为准,贷款总额必然降低。
这样一来,按指导价成交的房子,要比真实成交价低出不少。
想达到真实成交价,买卖双方用阴阳合同也好,用装修款抵扣也罢,总之买家一定要多付出巨额现金首付,这必然会打压不少的购房需求。
各位可以参考深圳、宁波、成都等先行尝试二手房指导价的城市,成交量少则腰斩,多则直接冻结整个二手房市场的流动性。
与广州同时行动的,还有天津。
也是在8月31日,天津和平区发了小学和初中入学政策调整办法,其中提到:
小学一年级登记入学,须持有与和平区户籍地址相同的房产满三年,并设政策过渡期。2022年入学,须在2021年12月31日之前持有;
2023年、2024年入学,须在2022年8月31日之前持有;
2025年及以后入学,须持有满三年。
持有房产满三年时间截至入学当年的8月31日,2021年8月31日之前已持有房产的,不受影响。
啥意思?
你要是想去蹭天津的教育资源,提前买房还不行,户籍也要至少提前三年迁过去,还要跟房产的地址一致。
这个消息可以和前段时间天津发的政策联系起来,当时规定自2022年普通高考报名(2021年11月初)开始,天津市高考报名条件由单一的“户籍”要求调整为“户籍+学籍”的要求。
显然,从今年开始,想蹭高考红利的炒房客们,没那么容易了。
在西安、广州、天津行动背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调控风暴。
据中新经纬8月31日报道,机构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年内全国累计房地产调控突破400次,月均超过50次,2020年前8个月为368次,2021年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刷新历史记录。
细数这些调控措施,包括住建部约谈、整顿中介、限制二手房定价、经营贷、土地供应、鼓励租赁、打击炒作学区房、延长增值税期限、限开发贷、限房贷、社保个税年限延长、调控区域扩大。。。
太多了,太全了,调控涵盖的范围,几乎无所不包。
如果把以上这些措施都视为“行政手段”,需要市场一定的反应时间。
那么,金融领域的打压,才是最直接有效的。
据中国证券报8月31日报道,今年下半年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一线城市多家国有行、股份行及城商行房贷额度趋紧,贷款周期拉长,放款需要排队等待,甚至出现对二手房停贷的现象,银行对资金来源和资质审批也越来越严。
比如,某国有大行广州一支行人士透露,“房贷放款至少等待半年以上,因为额度少需要排队。我们目前放款的很多是今年1-2月的申请。”
不管是严查资金流水来源,还是严审购房资质,归根结底,还是银行的房贷额度不够了。
原因大家都明白,今年央行、银保监会实施“限贷令”,每家银行的开发贷、个贷额度都受到了严格的控制。
一些小银行上半年额度都快超了,下半年额度肯定会越来越少。
哪怕是国有大行,现在的额度也没多少富裕了,只能靠调升房贷利率、停贷二手房这些手段来维持房贷业务运转。
看到这,格局就很清晰了:购房门槛越来越高,资质越来越难获得,高位学区房逻辑正在瓦解,房贷越来越难批。。。
疾风骤雨般的调控下,对谁影响最大?
当然是开发商。
一叶落而知秋,据第一财经9月1日报道,最新的中报数据显示,万科的员工人数从13万的巅峰大幅下跌,公司近一年人员数量降了20%;合景泰富、富力、泰禾等房企员工人数一年大降超过30%。
遥想4年前,房地产黄金年代时,“上亿年终奖”“87年千亿房企总裁”“200万挖不到一个副总裁”“承诺高层收入过亿”这些消息,层出不穷。
如今,随着一道接一道的调控政策落地,楼市再也无法找回以往的荣光。
新房难卖,房企掀起离职潮。
二手房被打掉杠杆,中介只能无奈关店。
不少从业者可能会问:至于下手这么重吗?
当然至于。
过去这些年,房地产犹如一头猛兽,在金融杠杆的撬动下,市值超过数百万亿,占据金融体系过半的信贷资源,居民杠杆率持续走高。
现在,终于在密集的调控政策下,用密不透风的“笼子”困住了这头猛兽。
这不是下手重不重的问题,而是为了民生,为了住有所居,为了释放消费,给广大居民减负的问题。
这还不算完,按现在的趋势,接下来,准备好迎接更猛、更急的调控风暴降临。
对我们这些围观群众来说,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