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直播节目《走进乡村看小康》,解读我区东后子峪修复废弃矿区赋予村庄新活力后,今天(9月2日)出版的《天津日报》以《给矿疤“疗伤” 让山体复绿》为题,再次整版解读蓟州区这一经验做法。
蓟州区是天津矿产资源大区,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成为重要建材基地,在采石活动顶峰时期的上世纪80、90年代,最多曾有400多家矿山企业开山炸石生产石料。经过半个世纪的大规模和不规范开采,山体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矿山创面区域险象环生,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被破坏的生态已无法自然恢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008年,矿山企业陆续被政策性关停,遗留下很多矿山创面,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大痛点。
修复作业(摄影:王金一)
为彻底根治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2014年开始,蓟州区启动一期矿山复绿工程,目前已经基本完成;二期、三期修复也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修复千疮百孔的矿山,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需要先进的技术、需要企业加入,蓟州区是怎样做的?
修复作业(摄影:王金一)
按照修复工程的三期项目粗略统计,全区需要修复的废弃矿区总面积大约为32平方公里,需要修复的大小矿区数量共有50多个。
首先采用爆破和人工手段炸掉危岩体;紧接着要平整高低不平的山体,修成一层层的梯田状,再修成护坡,最后覆土植绿。
一期工程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共涉及8处矿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工程总治理面积4.8平方公里,完成2.8平方公里。
一期修复治理项目,政府累计投资约12.2亿元。按照相关规划,二期、三期还需要分别投资44.64亿元、32亿元,总共76.64亿元。
蓟州区大兴峪北矿区人工修复景观(摄影:王金一)
需修复的废弃矿区有多大?
约32平方公里,矿区数量50多个
站在蓟州城区高处朝西北方向看去,多座大山山石裸露、缺少绿色。
据蓟州区规划和资源局有关人士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开山炸石,留下了大片废弃矿区,按照修复工程的三期项目粗略统计,全区需要修复的废弃矿区总面积大约为32平方公里,需要修复的大小矿区数量共有50多个。一期项目涉及矿区分别为:大兴峪北矿区、大兴峪南矿区、东后子峪矿区、老虎顶南矿区、老虎顶北矿区、飞雁水泥厂矿区、渔山矿区、天津市石矿矿区。二期项目需修复的矿区为:别山矿区、贾庄矿区、新房子内矿区、新房子外矿区、西五百户矿区和小米庄地块、盘山正门道路东、西两侧地块等。三期项目需修复的矿区为:北部山区20个废弃矿山,以及散布在北部山区及南部平原区的零散采矿用地。
为保护好生态环境,蓟州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举全区之力,采取多种方式,全面加快修复力度。一期工程于2014年3月开工建设,共涉及8处矿区,目前已经基本完成,工程总治理面积4.8平方公里,完成2.8平方公里,包括山体危岩体削坡约230万立方米,矿坑填方约425万立方米,绿化栽植苗木近3万株,累计投资约12.2亿元。
一些废弃矿区还有不少深10—30米的矿坑,修复更是一个棘手难题。回填,费人费力,还污染环境;不回填,将会形成巨大的垃圾坑,严重破坏植被和原有地貌结构,造成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极大地影响自然生态环境。近年来,在国家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蓟州区先后对多个矿坑进行积极治理,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使得矿坑治理遭遇多重困难,但是蓟州区锲而不舍,多措并举,积极推进。
创面怎样修复?
先清理、再整修、最后着绿
连日来,在蓟州区东后子峪废弃矿区,300多人的施工队伍正在紧张施工中。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先采取爆破手段,炸掉废弃矿山危岩体,然后用挖掘机开挖碎石,聚拢、装车、运走。
蓟州区广成集团相关部门负责人苏大伟介绍,正在进行修复施工的东后子峪废弃矿区,总面积0.9平方公里,目前正在进行山体危岩体削坡工程和矿坑回填工程,现在已完成西侧创面危岩体削坡和部分地块矿坑平整工作,累计完成山体危岩体削坡约97万立方米,回填工程约90万立方米,西侧已削坡区域完成绿化栽植苗木3000余株。截至目前,东后子峪矿区已完成80%的修复任务。
矿山生态一旦被破坏,治理修复极为艰难,怎样具体修复呢?
苏大伟介绍,首先是施工难度很大,过程复杂。过去开山炸石留下的是极不规则的现状,而且充满了危险性。另外,开采矿山造成的部分山体纵截面,与地面的角度能达到八九十度,几乎垂直,陡峭的坡面给复绿造成巨大困难。在相关技术专家指导下,确定了具体修复手段和方法。首先采用爆破和人工手段炸掉危岩体,也就是高耸的山头,然后清理危岩、山体裂缝等,进行排险。紧接着要平整高低不平的山体,修成一层层的梯田状,再修成护坡,最后覆土植绿。通过这些手段就可使原本几十米落差的矿山,用石头垒出一个个平台。初步修复的山体没有可利用的栽植用土,而要让植物树木得以扎根存活,必须要在岩石上和缝隙间覆盖新土。为此,他们在一些施工工地把废弃土运过来,进行覆盖,效果很好。
苏大伟说,为恢复地表植被、让植物健康生长,他们找到了林业专家,针对所在地的环境与土壤状况,挑选适宜的树种,比如有火炬、栾树、松树等,还有爬地柏等藤条植物,这些植物对土质的要求不严,耐寒力、萌生力均较强,能在干燥的砂地上生长良好,喜石灰质的肥沃土壤,正好适宜在修复的矿体上栽种。目前还在尝试用先进的菌根技术,来保证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稳定性。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地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肖飞介绍,蓟州区降水量每年集中在7、8、9三个月,试验表明,南方地区实施的在山体表面采取喷播的方式,在北方都不太理想,因为缺乏雨水浇灌,所以一些地区出现了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死光光的现象。为此,他们优化边坡处置方式,对山梁式的山体采取阶梯式覆土达到1米到1.2米,进行本地的灌木种植,效果不错。
修复资金哪里来?
探索政府专项债务筹集
按照蓟州区废弃矿区修复实施方案,总共要进行三期工程,一期已经基本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二期、三期的修复施工。其中,一期修复治理项目,政府累计投资约12.2亿元。按照相关规划,二期、三期还需要分别投资44.64亿元、32亿元,总共76.64亿元。
依据《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精神,蓟州区正在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筹集资金,拟发行政府专项债31.95亿元,其中2020年已发行政府专项债15亿元。但这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多措并举,吸引社会资本,引导相关企业积极加入到矿山修复治理中来。
据介绍,蓟州区已经成功引进北京eden春山里项目集团,投资90 亿元,在东后子峪矿区进行生态修复,商业开发。该项目位于蓟州区燕山西大街以北,彩虹路东西两侧地块及地块东侧矿坑,总建设用地面积约 1722 亩,建设面积约 95 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占地 594 亩,将借鉴世界矿区环保治理经验,打造国内矿区修复样板。
与此同时,蓟州区还在和其他大型企业集团洽谈,在生态保护基础上,联合开展矿山修复治理,目前在谈的项目有越野赛车场地、光伏发电项目等多个。初步规划,将利用当地矿区的原生态,改造成为商业开发项目,企业投资规模都很大。蓟州区对这些商业项目严格把关,确保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变废为宝。
修复之后什么样?
矿区变身森林公园
大兴峪北矿区位于蓟州城区西北部燕山西大街山口北侧,开车只需20分钟。初秋时节,这里山体葱茏,山花五彩斑斓,白杨树长高到了4米,径直伸向蓝天,昔日废弃矿区,已经变身深受居民们青睐的森林公园。
走进细看,在占地227亩的矿山创面上生长着人工栽植的松树、火炬等林木1万多株,绿化覆盖率接近100%。曾经的沙石裸露、满目疮痍,如今已是一片生机盎然的优美景观。
项目负责人介绍,大兴峪北矿区这里原来也是一个废弃矿区,山体海拔很高,因为过去开山炸石,形成很多危岩体,寸草不生,还成为地质灾害点,对周边安全、生态环保都极为不利,被确定为修复矿区。
为取得良好效果,施工方请教专家,经过多次论证,终于确定修复方案:先除掉危岩体,把山体高度降低;然后削坡、修建梯级平台削坡;局部再设立挡墙护坡,从而形成多级平台;在平台上和贴坡处进行绿化工程,然后又从其他地方运土覆盖到岩石上,让植物扎下根。其中堆填蓟州新城建筑渣土超过225万立方米,栽植包括油松、桧柏、臭椿、桃树等乔木10多种。
打开施工记录看到,该项工程共削去陡坡62万立方米,填土约16万立方米,砌筑挡墙及排水沟约1万立方米,为矿面绿化打下了良好基础,效果非常好。一位施工人员介绍,修复这个矿山创面,在山上植树造林,树苗都是人工一棵棵背上去的,水都是一桶桶背上去的,新土也是一筐筐背上去的,汗流浃背,异常辛苦,但是为了早日修复好,大家都默默坚持。为让栽植的树木成活,项目施工方还在山上设置了滴灌带,利用积存的雨水,进行精准浇灌,做到用水少、效果好,确保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
令人欣喜的是,这座山体修复取得圆满成功。春季有花,夏季绿树成荫,秋季赏叶,红叶漫山遍野,冬季看绿,成为城区及周边居民节假日休闲赏玩的好去处。毗邻的一位农家院经营户介绍,以前开采矿山维持生活,破坏了生态环境,这几年经过政府修复,绿化非常好,环境大为改变,借此好环境开农家院,年收入10多万元,绿水青山真的开始变为金山银山。
修复啥时候完成?
正加快实施二、三期修复
为完成国家要求,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蓟州区正在加快实施二期、三期修复工程。
据介绍,蓟州区目前已完成矿山二期项目的整体立项、可研、勘查设计、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工作。别山矿区为首期启动的矿区,已经完成了别山矿区的“一矿一策”治理方案、施工图设计、工程量清单、控标价编制等工作。西五百户矿区、新房子内矿区和新房子外矿区已于5月29日初步完成了勘察设计报告的专家评审工作。与此同时,积极开展招投标工作,计划年底之前全部完成招投标并开工建设,达到中央环保督察整改时限要求。
三期工程,主要是对蓟州北部山区20个废弃矿山以及零散采矿用地进行治理,总治理面积1097.92公顷;同时对12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治理,并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13户进行搬迁、避让和停用处置。项目总投资32.27亿元,建设工期3年。目前已初步完成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1标段24个地灾隐患点的治理方案编制完成;2标段162亩土地复垦场地调查完成,正在编制实施方案;3标段渔山地质灾害隐患点勘查完成,正在编制治理方案。其余地质灾害隐患点、矿山创面、复垦地块正在分批次开展测绘等工作。
“该项目的实施能够使治理区恢复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良好生态环境,对于生态系统的修复、京津地区北部绿色生态屏障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规划资源局蓟州分局矿山管理科负责人王向东说。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