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朋友带着儿子去拜访他,谈到子女教育,说:“孩子不打不行,一定要打。”
他儿子回了两句话:
“爸爸,您打我30下,我记了30年。”
“但如果您不打,我也取得不了后来的成绩,长大就想明白了。”
他的第二句话是否出于真心,在两可之间;因为守着外人,总要考虑父亲的面子问题,何况南先生又是赞成严格教育的。
但我知道,他的第一句话,一定是真心话。
01
批评还是表扬?这是个问题
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是赏识教育的坚定支持者。
之所以坚定,原因很简单:自己的结论,有实验数据和案例支撑。
但在一些人眼里,实验、数据、案例,都是“哄小孩玩儿”的东西,啥也不是。
谁这么胆大包天,敢和著名的心理学家叫板呢?真不是一般人儿。
我们知道,飞行员都是“千里挑一”,不仅身体素质过硬、文化素质过硬,心理素质更过硬——总之,浑身都硬。
考上飞行员,起初只能叫“飞行学员”,你得先学,得有老师。他们的老师,叫“飞行员教官”。
能教飞行员的飞行员教官,更甭说,硬汉中的硬汉,铁板中的铁板。
有一次,飞行员教官成了学生,老师就是丹尼尔·卡尼曼。
可以想见,给这么一群心理强悍、体质强悍的教官上课,绝对不轻松。
果然,当卡尼曼说到“赏识教育”,提出要多表扬、少批评时,教官们差点“哗变”。
一个教官站起来说:“如果学员在演习中表现差劲,我还表扬他,只会使他变得更糟糕!相反,狠狠批评一通,他下次会好一点!”
理由呢?没有理由,事实就是理由,经验就是理由。飞行员教官,就是这么横。要不人家咋能上天呢。
02
表扬,一定有道理
不管是飞行员还是其他学生,从表现来看,都存在着波动。
测验(演习)之后,学生的下一次测验,会出现“向均值回归”的趋势。
因此,如果学员这一次表现突出,那么,他下一次的表现,更大概率是会变差,向均值回归;相反,在糟糕的表现之后,下一次,他可能会变得好一些,接近平均水平。
糟糕的表现之后,如果严厉批评,甚至体罚,结果只会使其继续处于平均值下方;长此以往,会导致他的“均值”下降,整体水平变差。
相反,如果在糟糕的表现之后,强化他的积极方面,则有助于他下一次测试重新回到“均值”,甚至均值之上。
这就是多赏识、多表扬的道理。当然,对存在的问题,也要客观指出,但不要夸大,不要“定性”(“你太笨了,不适合飞行”之类);表扬也要具体、客观,善于发掘他的优点。
03
赞赏的前提,是信任
我:“你要多表扬、赏识孩子!”
家长:“总得有可以表扬的地方吧?那么多缺点,让我怎么表扬?”
唉。遇到这类家长,只能用这一个字表达。
不是孩子没有优点,而是你不善于发现优点——这话很多家长听烦了。那好,不需要你费力去发现,给孩子点信任,可以吧?
信任,是赏识的前提。如果连信任都没有,怎么可能看到孩子的优点?
想到一个经典例子——
心理医生看到孩子正在做作业,连忙鼓励:“这么用功,好样的!”
家长接了一句:“还不是装样儿!”
心理医生差点背过气去,怪不得孩子出问题!就算孩子表现好,在家长眼里,也是“装”!
这点信任都没有,怎么可能去赏识孩子呢?
04
信任是最大的赞赏
很多家长说:“我不会说话,有时候说得过头了,孩子反倒觉得虚伪,很尴尬。”
解决方案很简单:充分信任他,避免处处提防。像防贼一样防孩子,结果只会形成对立、造成冲突。
很多家长爱当侦探。
孩子总和同学聊天,家长想:这孩子,是不是早恋了?
孩子在书房安安静静,家长想:这孩子,是不是偷着玩手机了?
孩子出去参加活动,家长想:这孩子,是不是交上“社会人”了?
监督非常必要,但监督不是侦查。
要给孩子空间,“把孩子关进制度的笼子”。只要不出笼子,就不要管他。
比如做作业,你要管的是最后时限,作业质量也可以关照,要制定规则、严格执行;但不是像影子一样,什么都管、都过问。
出了笼子,违反了规则,按制度执行;他在笼子之内,则要充分信任。
赞赏的前提是信任。对很多家庭而言,信任就是最大的赞赏。
05
坏孩子秒变好学生,因为这俩字!
典型的例子,来自美国的罗恩·克拉克学校。坏学生“秒变”好孩子,就因为这俩字——信任。
有一个学生,十分调皮,行为古怪,缺乏礼貌,每次进教室,都跟鲁智深一样,“撞进门内”。上课也不安分,经常窜来窜去。
老师忽然得到一个消息,教育部门的领导,要来听课。
她跳进脑海的第一个想法是:我该怎么处理这个“调皮鬼”?让他回避?
思虑再三,她放弃了这个想法。
听课那天上午,她很郑重地对全班孩子说:“下午有几个大人物要来听课,这对我、对我们都很有意义。”说着,她冲“调皮鬼”眨眨眼,“我相信你们,能做到最好,是吗?”
“调皮鬼”点点头,他知道老师这句话,主要是和自己说的。
图文无关
下午,“大人物”们来了。“调皮鬼”就像充满了氢气的气球,总想往上飞,但努力地压制着自己,安静地上完了整节课。
老师偶尔扫过一眼,同学们的目光也不经意地向他扫去——今天,他太“不正常”了。
下课后,“调皮鬼”的第一句话是:“这是我这辈子最漫长的一节课!”
事实上,一节课只有30分钟。
这或许也是他人生中最温馨的30分钟,因为信任,因为重要的场合,老师没有放弃他。
赏识教育中,还有什么,能比信任的力量更强大?
高金国,笔名高了高,教育学者,文史研究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专栏作者,高级编辑,著有《好父母养出好孩子——给家长的35堂教育思考课》《写给孩子的趣味中国历史》《人生是一场修行》《乔布斯告诉中国》《唐朝那层窗户纸》《齐国那些事儿》等图书23本。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位优秀女儿的好爸爸,并以此为终身职业。他致力于把家庭教育和心理学、成功学结合,打造“家庭教育的成功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拥有幸福、成功的人生,而不仅仅是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