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天津市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荷花亭亭、流水潺潺,处处皆景,步步入画。近年来,这个静于一隅的小乡村发挥资源优势,赋能产业发展,绘制富民蓝图,铺陈出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美丽乡村画卷。
配齐设施 促乡村风貌提升
进入会馆村,平坦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绿植,处处给人以洁净、清爽的感觉。村路两侧,随风轻摆的一塘荷花、绿意盎然的片片稻田为村舍庭院增添了勃勃生机。
秋日里,田垄间,稻草扎制的形态各异的人偶成了充满田园情趣的风景线;稻田间新建的千米栈桥,也成了游客们纷至沓来的网红打卡地。
“在视频平台上看到了这处美景,赶上周末,离家也不太远,就过来看看。比视频里看到的还要美,真是不虚此行。”一位到会馆村游玩的游客说。
稻田变景区,家园变公园,会馆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实施公路改造,建设栈桥、观景平台……提升乡村整体风貌,按下了乡村振兴“升级键”。
特色产业 筑富民新思路
为实现村美民富,会馆村积极发展产业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壮大农业产业为导向,为村民稳定增收找到“金钥匙”。
因为坚持原种(zhǒng)、原种(zhòng)、原生态的种植原则,会馆村的稻米品质逐年提升。2021年,小站稻会馆核心种植区的600亩农田依旧选育了优质水稻品种津原U99,并全都采用稻蟹混养模式。
“今年的稻子长势不错,预计能收七十余万斤,同时我们还放了四千斤蟹苗,预计能产出两万斤左右,看来又是个丰收年。”种植区负责人兴奋地说。
盘活农业资源,会馆村坚持质量兴农之路,开辟出了最适合自己的乡村产业致富之路。
文旅融合 绘小村靓丽蓝图
凭借村域特色和景点优势,会馆村将文旅融合作为实现纵向发展的“突破口”和“主阵地”。
600亩稻田观光、栈道上钓蟹摸虾、周公祠(会馆村因清末淮军的会馆设置于此而得名。该部淮军由周氏兄弟两人先后统领,他们大力垦荒种稻,是小站稻的拓植者,建于1890年的周公祠就在会馆村。)里体验民俗……资源就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创新就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会馆村着手发展“观光、体验、美食”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
“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通通往周公祠的道路,扩大周公祠,重现庙会的盛况,让游客感受小站民俗,同时还要围绕小站特色建设民宿、农家院。”该村主要负责人表示。
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会馆村下定决心做足做强“旅游 生态”文章,把小站稻种植作为引擎培育示范带,把文旅融合打造成抱团致富项目,使小乡村不但有风景,更有“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