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蔡培浩

21世纪初,我在新建成的天津市和平区第二南开中学(现在属于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上中学。把时间拉回到接近二十年前。2000年时,天津市提出“再建几所‘南开、耀华’式的学校”的政策,第二南开中学合并了位于南市荣安大街原汇文中学(十八中)的师资并迁到后者的校址,新建成的大校舍在当时又是天津市首批“示范校”。而此后第二南开中学甘肃路老校址改建成的如今新“汇文中学”,当时则是由原先的‘滨江中学、长征中学、三十四中学’三所学校合并组建。我们家的长辈中,有不少在老南市汇文中学上学的,应该说对汇文中学的过去还是有所了解,可就到我这儿没有赶上老汇文中学,但勉强算赶上了最后的“少半个”吧。

刚合校时,新组建的第二南开中学里面有一部分老师来自原汇文中学,这就包括蔡培浩老师。从老南市汇文中学(十八中)到现在第二南开学校(中学),凡是蔡培浩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再一提到他,没有一个不熟悉,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爱戴!蔡老师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1993年开始参加教书工作,现为第二南开中学语文教学组组长,中国语文教育研究会会员、天津中语会会员,中学特级教师,曾获第六届天津市十大杰出青年、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也许近两年又有更新)。他还是另一位原南市汇文中学老一辈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曾为)第二南开中学名誉校长张华民老先生的弟子。正因为蔡老师具备出众的教学能力,因此在那时候重点负责高三年级,特别是文科班(因为分文理科,现在应该是不分了,但语文肯定是高考必考的)语文的教学工作,所教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和对汉语的喜爱程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蔡老师高个子、身材魁梧、留着胡子,给人以非凡的气质。当天要讲的是《二章》,蔡老师先让同学们讲讲自己了解的孟子,可能因为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只重视卷面试题的东西,大家对此说出来的都甚少。在当时暑假期间两个小时的课堂中,蔡老师轻松地讲了足足一个小时有关孟子的故事——下面的同学听得如痴如醉,第一堂课就遇到了一位梦幻般的文史专家。此后学习李白、杜甫的课文时,蔡老师都先后把他脑子里装着的知识讲给了大家,而且结合了“在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写了以前学过或者熟悉的什么诗文”。

高三这一年,课本上的新课文只学了古诗和文言文,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做总复习。就拿古诗文举例子,蔡老师在教学上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能通过讲解“古今异义、通假字、一词多义”等等这些古汉语的重点知识来在课堂上帮助我们回忆起以前学的古汉语相关的东西,比如:

“这里的X字是什么意思?”下面有同学回答出来后,蔡老师又接着问道:“大家以前还在哪里学过这个字表示这个意思的?”见下面的同学一时间没人答得出来,蔡老师说了一句……,大家想起来了,回答出自某某某篇古文。“那它的下一句是什么?”哎,或许是过去学完考完就忘,大家又都想不起来了。“………………”蔡老师一口气背下了后面的好几句,就跟平时交流对话一样地熟练。班里同学听得更是目瞪口呆;也有的时候,蔡老师利用这样的机会突然背一大段学过的文言文句子问问大家出自哪里。总之这对于答不上来的同学是一种很善意的警示,因为当时的高考试题中只有古诗文默写这几分肯定是课本内的,绝对不能丢;即使蔡老师背的文言文语句出自课本中不要求背诵的段落,每个人也都会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自己的确不该这么快就把学完的又都“还”回去了。

——“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调教出爱读书的学生”。这是蔡老师针对教学问题中总结的一句很切合实际的话。

蔡老师语文功底扎实毋庸置疑,然而每一个打拼高考的学生在那时候都要为多门功课同时熬夜,如果不是某些极其热爱文史类的同学,真的不敢保证每次都及时做到把每位老师布置的所有作业都完成得很完美,这当然也就包括语文古诗古文背诵的作业。在应试教育和过去对老师评价体系的制约下,以往的老师常见的做法是,转天都要一上来点某些学生的名字让站起来背诵,对待背不下来的同学会有很不好的做法。——蔡培浩老师厚爱学生、贴近学生、熟悉学生、理解学生,发自内心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赢得家长信赖、学生爱戴——这是蔡老师被评为天津青年五四奖时候的事迹。这事迹真的可以反映在我经历的现实课堂中。就说对待检查古诗文背诵的作业,蔡老师的做法是昨天留完了背诵《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的作业,转天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全班同学拿纸默写,默写完后自己打开书对照一下背默得对不对,不对的地方自己改正过来,同时让不会默写的同学自己抄一遍。蔡老师的这种做法与传统的严酷督促式管理方法有着天壤之别,但这么做绝不是放任不管!!!在那个时期,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高考分数&升学率是绝对唯一衡量的指标;但是站在学生角度来想,尊严、自尊心更重要,所以蔡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做法反而更加激励了每一位教过的学生去自觉、努力地冲过古诗文背默的难关。在教学中,自身博学的蔡老师并不拘泥于课本,总根据讲课内容的需要,把一些可以拓展的知识甚至是自己遇到的事情拿出来与大家讲讲分享一下,把枯燥的教学课堂、紧张的高三冲刺时间变成欢快的交流氛围。一次蔡老师讲杜甫的几首近体诗的时候,详细展开讲解了近体诗与古体诗关于对账、平仄音方面的差别,以体现“诗圣”是中国近体诗的第一人;同时再以毛泽东主席的《七律·长征》和《七律·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去验证了近体诗的每一项要求。再比如,一次借着复习苏轼课文的机会,热爱书法的蔡老师把他所熟悉的北宋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讲了一遍。这些东西本身高考并不考,而对于整天忙于备战高考的绝大部分学生来说了解的又甚少,很多老师不敢占用高三课堂时间去细致讲这些,但是蔡老师绝对希望把他的学生培养成爱汉语的中国人,下面的同学听起来不仅不会反感,反而更加感兴趣。蔡老师的教学做法暗示每一位老师:“严师出高徒”没有错,但是严师在教学中同样可以和学生做知心朋友。

很多蔡培浩老师教过的学生都惊叹他那“从右向左纵写的行楷字繁体板书”。然而现实中,从小认识汉字起就极少看繁体字,又在高三那个分秒必争的时候(或者对其他人来说也是高中重要阶段),你会一下子适应这种教学板书吗?我想这是每一位蔡老师教过的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当时,班里很多同学都直接或间接地找蔡老师商量过繁体字板书的问题。对于这点,蔡老师找了时间公开诚恳地表示理解大家的心情,但自己不会改变多年的做法,也要同学们去见识、学习中国的文化。最终,大家都选择了适应,认真听课,而且都喜欢、佩服蔡老师的书法水平(不仅是板书,还包括作业中繁体字的批改评注等等)。蔡老师也经常给我们讲书法知识,教我们写好字,因为这样至少对高考有帮助。

(出自“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公众号。在本人看来,有PPT教学工具挂在黑板上,“极大地限制了”蔡老师粉笔书写板书的空间。我们那时候,看他边讲边写,有些诸如文学常识一类的东西,经常是一写就是满满一黑板!)

(出自“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公众号,蔡培浩老师讲楷书之技法,规范汉字书写)

蔡老师对学生十分和气、尊重,但那时候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他同样也会带着学生们一起及时地、不打折扣地完成学习。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课外的,蔡老师从教我们开始就带我们一起总结文言文知识,通过做题来慢慢强化课外文言文阅读;高考的古诗鉴赏考的是课外的古诗,蔡老师也是从总复习开始就让全班每个人轮流准备一首课外古诗,转天一上课走上台做鉴赏,然后他再发挥他自己的博学知识帮助我们补充或修正;试卷前面有成语书写或者成语解释的客观题,蔡老师在复习阶段也要求每人轮流准备5个容易错的成语轮流上台去写去讲,积少成多——就这样,我高考成语选择题中几十个成语全部都是此前同学讲过的,那道题答起来十分轻松;古诗文鉴赏的题目也有了很大的帮助。蔡老师布置的这种作业,没有一个人把它当做“苦工”去被动地应付。

说了这么多日常学习方面的,其实蔡老师那高大壮实的身体,更有一股子男子汉的力气,只见他一双手同时拎起2个沉重的电动车电池没有问题(十多年前的电动车电池,可比现在的要重、要大很多),这对于岁数比他小很多但因整天忙于学习而忽视身体锻炼的不少中国学生来说,真的同样是个佩服而有值得学习和思考的事情。高三那年元旦联欢会上,蔡老师演唱了齐秦的《大约在冬季》,十分优美。

现在的蔡培浩老师可谓学校教师中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教育的典范。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而蔡老师以他的行动得到了历届他的学生的尊敬厚爱。也许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蔡老师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乃至汉语、文史的兴趣。凡是蔡老师教过的学生,即使没有这方面兴趣的,也没有一个排斥语文课堂的。这些年,我一直喜欢天津地方史的学习研究,从“根上”说就是源自蔡培浩老师的授课。其他的蔡老师教过的师友们,你们有没有同感呢?你们会不会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从排斥抵触枯燥的文字到后来一定程度上热爱甚至钻研它们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截取《天津县志》序,里面的字体、版面很像蔡培浩老师的板书。真要有这方面的爱好,那就必须离不开认识繁体字!)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