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是老牌工科强校,长期以来“缺医少药”,既没有医学院,也没有药学院,但这已经成为过去。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之后,天大提出了“强工、厚理、振文、兴医”发展布局,在兴医之路上一路狂奔,动作之密集、速度之迅猛让人惊叹。2018年4月14日,天津大学成立医学部之后,可谓一路小跑,动作频频,但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求真务实的精神。#天津大学#
(一)探索了40多年的医工结合之路,真心与人合作,谋求共同进步。
天津大学的医学之路并非刚刚起步,只是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一般高校还是走自我发展或是合并医疗院校的兴医之路,天津大学却是走了一条医工结合、与人合作的路子,在高位起步,在高位发展。早就40多年前,天津大学就开始探索这条与众不同的兴医之路,已经形成了成熟经验,积累了快速发展的能量,所以最近两三年医学进入迅速发展阶段。
当其它高校设立传统医学院之时,天津大学选择与医科大学合作的方式。1978年,天津大学与当时的天津医学院共同创办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成为国内首批建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四所高校之一,198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多年形成了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目前的天津大学是全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协作组组长单位。
在学科目录中,生物医学工程虽然是工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但却是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由此可见,这是一门由理工医互相渗透的交叉学科,而天津的理学和工学十分强大。当时的天津大学没有医学学科,于是就与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联合筹建五年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启了中国医工联办专业之先河,首届学生于1985年7月毕业。
天津大学与天津医大在长期的联合办学过程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合作模式。2008年,天津大学与天津医大形成了全面合作关系;2009年,又联合成立了“天津神经工程研究中心”;2017年,双方共同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进入到实质性学科融合发展阶段。2018年,两校联合共建的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揭牌,开设了全国首个智能方向的医学类本科专业——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工结合实验班)),互开优势课程157门次,两校学生总选课已超7000人次,已联合培养学生460余人。
(二)天津大学的兴医之路全面起航,小步快跑,没有见过的速度。
在探索医工结合或是医工融合之路的同时,天津大学并没有忘记药学这一块。2000年8月,成立药物科学与技术学院;2014年,药学院入选“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成为全国首批四个试点学院之一;2015年,药学本科国际实验班开始招生,建立并实施国内首个“药学专业本-硕-博全英文人才培养体系”。可见,天大药学方面也是高起点,快速发展。
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之后,按照“强工、厚理、振文、兴医”发展战略,天津大学于2018年4月14日正式成立医学部,聘任顾晓松院士为主任,这又是一个大手笔。由于在天津医大这个高平台上起步,又聘请院士担任医学部主任,天津大学的医学就能在高水平基础上小步快跑,各项具体项目密集落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超越一些选择从零开始、走传统医学发展之路的名牌大学,体现出天津大学强劲的发展实力。
2018年,天津大学创办全国首个智能方向的医学类新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代码101011T)(与天津医大联合培养)并设立全国首个智能医学工程博士点,任全国智能医学工程教联体理事长单位;5月“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工程)云脑中心”揭牌上线;10月牵头成立“上合组织医院合作聪盟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科合作平台”;11月获批组建“脑科学与神经工程重点实验室”、“灾难医学技术重点实验室”。如此密集的步伐,而且都是“首个”,在其它高校中并不多见。
就在成立医学部的2018年12月,天津大学医教联合体成立,这是医工结合的载体。这个联合体包括天大、天津医大、天津中医大和七家顶级专科医院,旨在建立高校与医院的双向联动协作机制,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医疗发展为中心、医学教学为基础、提升科研为动力,服务联合体内各成员单位行稳致远,提高医学教育综合实力和临床研究国际竞争力。天津大学不只是为了自己发展,也是为了与他人共同发展,显示出公办高校为社会服务的宽大胸怀。
这是一项互利共赢的联合体。医科院校、各类医院与天大共同培养人才,天大协助医院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推动建立院士工作站,共建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试点工程)云脑中心、天津脑科学中心等新型医疗科技与临床基地,与医院联合申请国家、省部级科研和平台项目,协助医院提升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地位。
到了2019年,天津大学获批开设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代码100201K);5月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展示全球首款脑机接口专用芯片“脑语者”;9月“天津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正式成立;10月获批组建“智能医学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1月“天津大学健康医学大数据国家研究院”正式揭牌。动作是多么的密集,在其它高校极其少见。
2021年5月,天津大学与全球最大的眼科医疗集团——爱尔眼科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爱尔眼科将全面支持天津大学智能医学发展与新医科建设,联合开展医疗健康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共同打造“名校+名企”合作典范。
(三)天津名牌医院纷纷成为直属医院,两年三大动作,附属医院达到10家之多。
办好医学院,没有高水平的附属医院不行。天津大学原来没有医学院,现在有了医学部,附属医院从何而来?还是天津大学的一贯作风,并不是把别人收于麾下,而且与他人共建直属医院,又是互利共赢。这就是天津大学的风格。
2018年12月,参与医教联合体的天津医院、海河医院、儿童医院、环湖医院、胸科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当即成为天津大学附属医院。
2020年9月,天津滨海新区与天津大学启动一项大工程,依托泰达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中新国际医院,共建天津大学滨海直属医院体系,打造医教协同、医工融合的高水平三级甲等医院集成示范区。这个天津大学滨海直属医院体系将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的大型高水平现代化医院集群。启动会上,天津大学直属泰达医院、天津大学直属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天津大学直属中新国际医院正式揭牌。
2021年8月,天津大学与天津市津南区共建天津大学直属津南医院举行揭牌仪式。津南医院是由津南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全新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双方拟通过医教研一体化发展,医理工多学科融合,致力于打造全国知名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型三甲医院。
至此,天津大学已经具有10所附属医院,其中包括4所直属医院。这与天津大学成立医学部仅仅2年时间。这种速度前所未有,也让其它高校羡慕。有的努力了三四十年,也没有天津大学两年建立的附属医院特别是直属医院多。在对比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天津大学的发展速度。
从上可以看出,天津大学在兴医之路上确实是动作频频,措施不断,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所以既小步快跑、紧锣密鼓,又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充分诠释了实事求是的校风。从天津大学医学部这两年落地的具体项目中,就可以看出天津大学的发展何等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