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红利慢慢褪去,
中国楼市的游戏规则,真的开始变了!
步子迈多了一点或一次性用力过猛,立马会被摁住、反思、撤回、严控。
2021年土地大变革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1
天津第二轮土拍前战时迎来一波政策打补丁。
溢价不得超过15%。
严禁房企使用“马甲”。
配建租赁面积。
保证金缴纳必须用自有资金。
......
可以说,新举措给第二批次土拍定了调:无风也无浪。
天津第二批次土拍结果出炉:挂牌61宗,成交40宗,19宗停牌,2宗流拍。
最终成交总价近330亿,总建面约424.5万㎡,相比第一轮集中土拍,分别降幅34%和18%。
更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轮集中土拍溢价成交地块29宗,这一次仅有9宗,溢价地块明显减少。其中仅3宗地块拍到最高限价,启动摇号。
相较于第一轮集中土拍,第二轮土拍有三大关键表现:
1、地价不便宜
红桥铃铛阁,楼面价22878元/平米,
南开灵隐南里,楼面价30082元/平米
高新区金辉地块,楼面价11840元/平米
武清商务区地价9000元/平米+
......
2、热度一般
市区7宗土地停牌,除此之外大部分底价成交。
仅9宗溢价土地,3宗地块拍到最高限价,启动摇号。
......
3、房企拿地割裂
主城区地块及环城热点地块大部分被央企国企包揽。
......
2
天津第二次集中土拍“平平而过”,传递出4大信号:
/土地市场进入“强管控”时代/
始自2004年的土地招拍挂制度,是一项从上至下的游戏,历经价高者得、限地价、限房价,再到双限双竞、双限多竞,甚至摇号,熔断花样繁多。
无论规则如何变化,不变的却是地价从未下跌,在首轮集中供地中,这场地方政府和地产商的利益博弈,演变到了高潮。同时,热点城市再次进入土拍狂欢节,高溢价频频,这与“两集中”土地新政的初心相悖。
紧接着,一系列土拍补丁政策出台,重置游戏规则,去控制热度、平稳着陆。
可以说,土地市场的调控力度空前,稳地价未来会贯穿到底。
/高溢价现象不复存在/
现阶段或者未来,严格限制土地溢价、限制房企使用“马甲”等组合拳的落地,给了“地王”大大一击,那些动辄50%乃至100%以上的土地溢价现象不复存在。
ZF让利控制地价,通过炒作“地王”来刺激房价的玩法已经行不通了。
/房价-地价联动/
多年来,坊间对于高房价的批评和反思从未停歇,而高房价的本质,其实是高地价。
土地政策出到逐步完善优化,当是对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落实,在新房限价、二手房出指导价政策的基础上,让房价、地价联动起来。
另一重意义,则是对房地产利益链的重构,使ZF、房企、银行、购房者,多方利益达到新的平衡。
3
第一批次土拍之后,出现了一种现象,有些房企拿地时疯狂,拿地后又觉得亏得慌,盈利点空间有限。
第二次土拍之后,出现了一种现象,有些房企拿地时平静,拿地后又觉得有点慌,未来市场是否能支撑。
当下,地的底价可能高于开发商的预期。一个很明显的情况是,很多地块是有房企意向参拍的,但是最终由于利润薄,成本大,而选择放弃。
目前的房地产行业,主要存在三个周期:一是土地的周期,二是资金的周期,三是市场的周期。
前两者都要求你足够快,但是市场的周期未必能跟得上,三者之间的错位大概率会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地价增长的风险在某个时间点上冷不丁就被释放出来。
这也是很多房企不敢押宝的核心原因之一。
再有更现实的市场状态,二手房冷得可以,一手房开始转冷,刚刚过去的8月,天津新建商品住宅仅创收9452套,创近六年来同期最低值。进入到9月,市场也无好转的预期,反而有继续下探之势。过去高溢价拿地的后悔还来不及,原本有地的着急去化,没地的看着不低的底价也不敢贸然出手。
道士君简单粗暴一句话:天津需要重新修复市场预期了。
透过这些,无论从土地端,还是市场端,大家可以看到房企似乎已经达成共识,拿地谨慎,拼命出货,加紧回款。
同时,在当前下行周期,那就是“减少投资,加大运营”,也就是日益重视开源节流,通过精耕细作平滑市场风险,筑牢防火墙、护城河。
道士君曾说过,“三道红线”和“两个集中”,再叠加“三年稳定期”,意味着房地产的逻辑变了,未来的市场给企业留了一条破局之路—提高产品力。
相比折腾内部管控和靠渠道拉客户,通过提高产品力抢占市场和提高溢价是冲目标、保利润的压舱石,而且是最硬、最靠谱、最可控的。
《孙子兵法》第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拿地,对于房企来说,拿地同样如此。
数据来源:京津冀数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