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天津精神病医院
天津地铁三号线有吴家窑站,而老天津人都知道“吴家窑”的特殊含义,过去人们开玩笑或吵架常说:“把你送吴家窑得了!”这个词代指“精神病医院”,正规院名“安定医院”,建于50年代,如今已搬到河西柳林路,建筑面积七万多平方米,病床上千张,是亚洲最大的精神专科医院。
50年代初,天津市各方面积极建设不遗余力,唯独缺少市立精神病院。当时北京设有市立精神病院,而天津的私立疯癫医院或专门医师索费太高。市府、公安、公共卫生局本拟成立精神病院,但经费有限,遂改建疯人管治所。筹备器材,物色医务人员,觅妥六区吴家窑派出所对面为院址,建成后定名为“天津市立公安、卫生局疯人管治所”,简称“疯管所”,收容病人。60年代扩建为精神病院。
管制所
天津精神病医院前身广济医院
精神病是一种不幸的疾病。几百年前的欧洲,患精神病的人被认为是灵魂犯罪,对精神病人没有治疗,只有打、烧、杀。中国古代也把精神病患者认为是祖上缺德,前世作孽。
精神病患者有的属于躁狂性,常跑到外面打砸叫骂,有的犯起病来不是要上吊就是要跳河,有的痴呆,生活不能自理……一人患病,全家痛苦,四邻遭殃。过去住平房的时候,胡同院子里常有精神病患者,人们将这种人称为“疯子”,将吴家窑精神病院称为“疯子大院”。
现在回想起来,80年代的精神病患者可能确实比较多,媒体也经常报道。说有一家饭店的经理,见报上登了一则广告,某地有便宜“名酒”出售,觉得有利可图,派人大量买回,后经专卖局鉴定全是冒牌货,经理担不起责任,精神错乱,住进了精神病院。
70年代天津精神病医院
一个老实敦厚的工人,一犯病竟手刃了妻子儿女,治愈出院后走到金钢桥,缓缓流动的河水在他眼里幻化成汩汩血水,他“啊”地大叫一声旧病复发。
售货员安某怀疑内弟离间他们夫妻关系,闯入内弟卧室豁命。街坊四邻有的害怕不敢出面,有的顶着门户拿起棍棒准备自卫。住邻近的天津机械厂基建科工人马德林挺身而出,安某将余怒发泄在马德林身上,抓起院中杠铃片猛击对方,最后被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审讯中发现安某语无伦次,鉴定为“幻觉妄想状态”,不负刑事责任,被送往精神病院。
张某霞与小孙庄张某臣结婚后,常无故向公婆寻衅滋事。有一年春节张某霞借口自家彩电送去修理,指使丈夫去搬公公屋里的彩电,遭拒绝后闯入公公院中将门窗砸碎,两天后张某霞住进精神病院。
70年代天津精神病医院
精神病院有点不够用了。1988年,经市卫生局批准,离休干部刘建华自筹资金开办建华精神病医院。刘建华曾在广济精神病医院和第二医学院工作,筹措资金租下西郊西横堤一家80间房四层楼的旅馆,改造后添置设备、招聘专职及兼职主任、主治医护人员,建成了拥有280张床位的精神病院。
南市清和街卫生院也有一位精神病科主治医师胡炜昌,研制“通经汤”“五虎汤”“克幻汤”“五味子糖浆”等药物,并以重针刺激疗法针灸穴位治疗精神病。有个高壮的患者来就诊,瞪着充血的眼睛猛扇胡炜昌一个耳光,胡炜昌施用重针刺激疗法,转天患者恢复正常。另一患者哭笑无常语无伦次,生活不能自理,胡炜昌施用重针疗法稳定病人情绪,让病人服用“大白汤”和“白丁丸”,病情明显好转,慢慢恢复了自知力。
吴家窑街景
80年代,心理咨询引起重视,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系科开设了精神卫生咨询,治愈了不少厌食症、忧郁症和各种形式的生活和行为怪僻者。有个女孩从小学到中学不被老师重视,在家里与母亲感情不和,父亲对她的学习要求又过高。班上来了位年轻女教师,业余时间帮她学习,她对老师发展为情感依恋,每天不见就受不了。人们误认为这个学生精神不正常,女老师也开始回避,学生的情绪十分激动,幸好依靠心理咨询得到了缓解。
当年精神疾病患者违法案件居高不下,1963年,天津又建起了“疯人收容所”,1964年扩建更名为“精神病管理所”,位于建昌道南侧一个超大的院子,里面是高大的红砖楼房。1988年定名为“安康医院”,有千张病床,当时是国内安康医院之首。天津的玩儿闹常说“两劳平趟,喋血安康”,指的就是这个地方。
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