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宣传】从喧闹到冷清,这种培训班真要凉凉吗?

“双减”政策一出,相关话题持续冲上热搜。在天津,记者近日调查走访发现,昔日喧哗热闹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如今门庭冷落,家长排队等候的场景已不复存在,为求生存有的已转行,而不负责任的部分机构甚至卷款关店。而那些曾经瞄准教育培训丰厚薪水的年轻人,经历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巨大“滑铁卢” 。

机构老师:前途迷茫

陈晓(化名)2018年毕业,学的专业是新闻传播,曾经在媒体实习过一段时间,毕业后去了一家大型教育培训机构。

“因为是上市公司,各种福利待遇都很好, 正常入职后,月薪2万~3万,这在天津算是非常高的收入了。”陈晓说。

虽然英语不是她的本专业,但是她亲和力强,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可,“线下小班课,班容量不超过15人,每学期报名都很火爆,在手机上操作抢课,有的热门课程,就得秒杀,慢了根本抢不上。”

那会儿的教培市场增长迅猛,有的培训机构为了抢占更大的市场,通过给与优惠或者赠品的方式,鼓励家长群发、转发报课信息,持续不断地制造家长焦虑。

家长群里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课外培训班,谁家孩子上几个班,周六日怎么上,如何把语数英三科合理地安排在一天上,家长群里甚至有人专门给分析总结,别的孩子上三科,咱家孩子就上一科,时间一长肯定就输在起跑线上了。家长的焦虑就像是流感,在家长群里传播扩散很快,从而造成有的班40名学生,九成学生在课外上补习班。

在资本的跑马圈地中,教育行业成为资本的猎物。刚刚毕业一年的陈晓年收入已接近30万元,她这份收入远高于同龄人的收入水平。每年有固定的假期,相对宽松的工作时间。陈晓甚至憧憬,按照这个行业发展的速度,年薪百万似乎并不是很遥远的事情。

2020年,因为疫情,教育行业火爆。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教培市场融资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其中光几家头部企业总共融资就接近50亿美元,几乎超过了过去10年在线教育市场融资的总和。在业内人士看来,总有学生要补习,这将是永远的“朝阳产业”。

培训机构在资本的加持下,通过贩卖焦虑,迅速带火了教培市场,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家长持续不断的焦虑、学生课外负担越来越重、不断加速的教育内卷,已经成为教育行业不能承受之重。

2021年1月,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采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确保线上直播类培训活动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1:00。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6月15日,教育部召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成立启动会,标志着国家对校外教育培训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深化改革,意义重大。

之后不久,网上便有关于“双减”政策的讨论,陈晓的工作群里,同事们讨论的更加火爆。毕竟这要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今后的课程怎样调整,学生会不会退课,收入会不会减少?

“当时‘双减’政策尚未出台,但是公司层面已经在着手调整,首先是新秋季课程暂缓推广,人事部门停止招聘。公司的氛围开始紧张起来,还在实习的员工开始担心能否按期转正的问题。”陈晓说。

时间不长,“靴子落地”。7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也就是“双减”:要求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政策正式出台——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文件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培训。

对培训机构来说,寒暑假以及节假日不允许补课,这意味着培训机构的有效时间将减少七八成,企业如果要生存下去,首要问题就是裁员。很快,一些教培机构大幅裁员,甚至有知名教培机构一夜之间彻底关闭,退出市场。陈晓记得,那段时间同事之间沟通最多的就是裁员的消息。公司的课程辅导老师、销售顾问、售后服务等二线岗位的同事,最担心自己被裁。陈晓也意识到,自己30万元的年薪今年要大幅缩水,能保住工作就已经是不错的结果。

而且,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也有相应的要求。课后托管的开展,从时间上,极大地压缩了培训机构的生存空间。

部分培训机构,因为课后时间大幅压减,无法集中统一开展线下培训,正在谋求转为线上培训,其中不乏知名培训机构。“线上效果并不太理想,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不太适合线上教学,而且现有的设备比较单一,还是无法还原线下上课的情景,特别是沟通方面,线上培训存在短板。”陈晓说。

时间还不是要命的,这次“双减”的“大杀招”——明确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等举措都是悬在教培机构头上的利剑。这也意味着,教育的公益属性会被进一步强化。

就这样,陈晓所在教培机构的裁员范围也在慢慢扩大,陈晓也感受到危机,她说,政策的影响还在进一步显现,自己还年轻,今后的职场道路还很漫长,还有时间调整自我,是否要彻底退出这个行业,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家长:曾经的“虎妈”

退掉了所有课外班

和平区家长程女士发了一个朋友圈,“开学了,语数外课外班全部取消了,和孩子在图书馆、科技馆走走溜溜,收获很大。”

程女士曾经是位典型的“虎妈”,某985大学硕士毕业,在“鸡娃”这件事上,一直很执着。“周末,我们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程女士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从孩子出生起,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教课、亲子课、智力开发课、蒙特梭利课等,从孩子一岁多就开始鸡娃,为了能上好学校,在和平区买房,把户口从河北区迁到和平区。孩子上学之后,课程就更多了,语数外全报,此外还有主持人、国画和古筝,周末课程排得满满的,因为这些课程不在一个地方,往往下了这节课,赶紧往下一个机构跑,中午饭只能在车上随便吃一口。程女士发现,上小学之后,孩子所在班级竞争更激烈了,这让她更加焦虑。“家长们之间也会互相地打探,当发现别的孩子已经报了五六个课外班时,而自家孩子还有时间看手机、玩游戏,那种焦虑感会难以抑制地涌上来。”

前一段时间,以“小升初”为主题的电视剧《小舍得》,刷爆了虎爸虎妈们的朋友圈!争抢金牌补习班名额、攀比孩子成绩、疯狂带孩子上辅导班……这让程女士产生了浓重的焦虑感,“想到三年后,孩子就面临小升初,有一种莫名的紧张。”

程女士和爱人一直分工明确,程女士负责课外班的选报和孩子的课后保障工作,爱人负责周末的护送工作,一家三口周末总是在匆匆忙忙中度过,慢慢的孩子开始出现抵触的心理。“青春期快到了,孩子也不是像原来那么听话,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安排的满满周末,有些抵触。老师有时候反馈说,孩子在学校上课总是提不起精神来,老是打哈欠。”

孩子爸爸看到孩子太辛苦,就想取消几个课外班,但是遭到孩子妈妈的拒绝。教育部门相继出台多个政策给孩子们减负,一开始程女士并不以为然,她觉得教育部门每年都给孩子减负,但是实际效果不理想,“鸡娃”的家长们还是一如既往,“鸡娃”行动丝毫不敢懈怠。

但是今年7月份“双减”政策正式出台,之后,各地相继出台的配套政策正在改变家长们的态度。

北京教委出台政策,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对无证培训机构进行现场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违规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活动等问题,专班及时进行通报处理。

上海市教育委员提出建立培育课后服务支持体系,课后服务主要由本校教师承担,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天津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时间内,小学生要完成作业,初中生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工作日20:30前,初中学校可开设自习班,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个别辅导、自学指导、学业答疑等。鼓励各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形式多样的组合服务。

浙江推广数字化监管校外培训,推进课后服务扩面提质,以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服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为重点,同时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机构转行、跑路,老师离职,2021年的这个暑假,爆发式增长的教育培训被监管部门按下了暂停键,这让程女士也感受到了政策的力度和国家的决心。

“这个学期,我们孩子学校从三点半放学改成五点半放学,周末不允许补习课程,看来校外培训是彻底凉凉。倒不如趁着现在机构还有钱,否则跑路之后,想退就难说了。”经过爱人和程女士的多次沟通,程女士终于决定把课程退掉。

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程女士和孩子去了图书馆、博物馆,走走溜溜,也学到很多知识。“原来周末还可以如此惬意。”程女士说。

“原来我最讨厌过周末,在我的印象里,周末只有上不完的课外班,起得比平时还早,一整天都在外面跑,晚上回家只想睡觉。”程女士的儿子小杨说,他一直想约小伙伴们去郊野公园玩,但总是凑不齐,“现在好了,周末大家都有时间,可以一块约。”

培训机构:艰难转身

“双减”背景之下,以陈晓为代表的教师们陷入迷茫,教培机构也是。

记者在河西区彩悦城看到,三、四楼以培训机构为主,门类齐全。有街舞、书法、国学、英语等多个门类,但是培训机构门前等待的家长数量,可谓是冰火两重天。其中街舞、跆拳道、武术、书法、国学等素质教育培训十分火爆,而英语培训、课程辅导等学科类培训乏人问津。

截至目前,ABC360、斯坦利教育等培训机构均已宣布暂停课程;VIPKID、5Talk青少儿鲸鱼小班、哒哒英语在内的多家在线青少年英语培训机构均发声明表示,停止售卖涉境外外教的课程。学而思在天津已经将小高年级的线下课程调整为线上,新东方在线旗下的在线直播课品牌东方优播将关停学科类培训业务。

随着素质教育的重视,部分学科类培训机构也在谋求转型,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包括书法、体育、编程等。一家位于和平区的英语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表示:“根据政策的要求,机构已经调整了上课时间,同时也在积极调整‘赛道’,开学这一周,家长咨询量大幅减少,这和之前的情况真是天壤之别。我们也会结合国家政策的要求,积极进行转型和布局,目前正准备开发素质教育类课程。”

家长赵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上三年级,之前周末在校外培训机构上课,周六日比平时还忙,孩子一直想学街舞,但总腾不出时间。“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周末时间充裕了,给孩子报了个喜欢的兴趣班。据工作人员介绍,在“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的首个周末,家长咨询订单量明显增加,有的家长带着孩子直接试听课,当场就报了名。

天津某老牌培训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双减”政策落地后,他们推出的“创客教育”,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知识与技能,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力和创造力。今年暑期的机器人编程课一经推出便吸引了160余位同学体验和参与。

“双减”政策,极大地压缩了学科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空间,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难以为继,有序退出这个市场,个别机构则人去楼空。程女士是一家培训机构的校长,她正在考虑彻底退出这个行业。“现在有60多名学生,这一期的课程也快上完了,机构现在面临转型还是退出的选择,虽然素质教育是个大方向,但是对于我们这种小规模的培训机构,之前没有基础,相关人才也匮乏,这方面竞争力不足。”

观点

切断资本与教育的直接联系

先来看看精彩评论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丰向日表示,靠烧钱来攫取用户是互联网产业的普遍打法,不少培训机构将大量资金用于投放广告树立品牌,更有培训机构试图借助贩卖焦虑实现盲目扩张。但教育关乎民族的未来,不能任由资本来随意搅动。教育最终要回归教育本质,不是资本逐利工具。此次出台的“双减”政策招招击中要害,彻底切断了资本与教育的直接联系。在系统性改革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现在先启动了对资本焦虑营销行为的纠正,然后下一步,就应该是治理好这些虑焦产生的制度根源,那就是考试,包括考试制度和招生制度。

“双减”目标是“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但从教育培训行业当前反馈来看,效果初显。

未来如何,就看落地执行的决心和力度!

来源:天津日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