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一区码头与华比银行
原文刊载自《今晚报》副刊版
作者:方博编辑:彭博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参战,并于1917年宣布与德国断交。天津德租界收回后,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一区(简称特一区)。
特一区位于海河下游,是大沽口外船只进入海河后最先到达的市属区域。而且,此处海河沿岸河面较宽,为修筑码头提供了良好条件。旧时德租界对于码头虽有经营,但年深日久,颓坏不堪。
在上世纪20年代初,特一区就开始了码头修筑工程。1924年天津印字馆出版、英国学者雷穆森写的《天津的成长》一书中,对于此工程就有提及:“由于目前河坝被损毁的状况,航运公司与海河治理机构是与海河工程局一同拟定的。工程完工后,将为海河中的轮船提供深水停泊设施,同时也将成为一处极好的散步场所。为了给这项计划提供资金,中国市政当局通过海河工程局已经与华比银行商定贷款185000两,由中国政府负责偿还。码头将以深水桩作基础,混凝土浇筑的石砌护岸,工程将于两年内完工。”另据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南开大学政治学会编写的《天津租界及特区》一书介绍,至本书出版时,已有一部分工程完竣,“修筑之法,先以长桩作基础,其上加砌石块,灌以水泥浆”。
至上世纪20年代末,虽然码头有所修葺,但工程并未全部完成。1930年,有《大公报》记者采访市工务局人员,谈及此项工程:“据谈旧日计划,即为修筑自墙子河水闸至与英租界交接中间之码头。此段路线长约二千余尺,将分三段工作。第一段一千余尺,第二段四百余尺,第三段五百余尺。”怎奈在施工中出现意外,所以工程被迫停止:“前者翻修第一段时,工程甫及一半,一部分忽然倾毁,因之停工。”此外,在1929年,市工务局还计划在特一区三号路附近修建跨海河的铁桥一座,以利交通。但对外宣布时,遭到外商一致反对。因为此桥一旦建成,船只将不能驶入英法租界码头,对其商业影响极大。
当时,特一区码头修筑工程进展缓慢。1930年2月12日《大公报》刊载的《特别一区修筑码头》一文称:“码头方面,以工款尚未领到,一时难于开工。”“惟上述计划,工程浩大,需费浩繁,非短期内所能开工,亦非短时间中所能完成。”这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市工务局对于此项工程的一筹莫展,至关重要的原因是资金不足。
不过,三个月后工程资金得到了落实。5月12日《大公报》刊登《特别一区拟借款修码头》一文,其中写道:“本市特别一区对沿河码头本拟有整顿计划,只以经费支绌,迄未举办……查前次该区修理码头时,曾由海河工程局向华比银行借款,由历年码头捐收入付还。现在此项借款,一二年内可以还清。闻该区拟仍照前次办法,再向华比商借,亦以码头捐收入偿还。目下先将北段修理,据港务处估价最低限度,亦须十万元左右。现市府方面已训令特一区财政局、工务局会同办理。一俟借款成功,即着手进行修理云。”
所谓“码头捐”,据《天津特别市财政局民国十八年度财政年刊》介绍,其始于“天津地方因庚子兵燹订定《辛丑条约》,割分海河两岸为德、奥、俄各国租界,设立工部局,修筑码头,征收捐款”。可见“码头捐”是当年租界当局为修建码头而向进港船只征收的捐税。收回德租界后,仍照旧章办理,为修筑码头筹集资金。
据《天津老银行》记载,华比银行“总行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天津分行于1906年开业,行址在英租界怡和道,1922年迁至英租界中街86号(今解放北路104号)”。这次正是通过华比银行的资金支持,修筑特一区码头的工程才得以顺利进行。由此,特一区码头在上世纪30年代渐成规模。
- 关于我们 -
本公众号是《今晚报》副刊的官方微信,“今晚副刊”在天津乃至全国拥有广泛读者和社会影响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文化名家,大都在“今晚副刊”上发表过文章。在微信平台,我们将以全新的面貌继续陪伴您。所有文章皆为“今晚副刊”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