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去世只给孟小冬留2万元,孟独自在香港活26年,靠什么谋生

人生在世,很多事情都是一开始便注定了的,比如孟小冬终究要走上唱戏这条路。1908年12月,孟小冬出生在上海艺人居住最集中的地方——同庆街,加上她梨园世家的背景,11岁起,孟小冬就开始了她搭班唱戏跑码头的江湖生涯。

别看当时的孟小冬年纪尚小,可是舞台上的她便已经开始初现风姿了。

按照当时上海剧评家梅花馆主的说法,幼时的孟小冬是“扮相俊秀、嗓音燎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有首屈一指之势”的。

孟小冬很有观众缘,甚至连演月余都上座不衰,不仅年纪轻轻就在常有一流演员登台的上海乾坤大剧场、共舞台献艺,其间还去菲律宾等地跑码头演出了数月。

气质高冷的孟小冬

孟小冬的家人看出孟小冬在唱戏方面的天赋以后便开始大力培养她的实力,曾经长期给谭鑫培、余叔岩等大家操琴、有“全国第一琴”之称的孙佐臣开始为孟小冬伴奏并辅导,让她的行腔运调更上一层楼。

余派嫡传,如日中天

孟小冬去汉口演出的时候更是吸引得著名女老生姚玉兰停演半月前往观摩,随即两人因为投缘结拜为姊妹。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孟小冬离津赴京。开始了她访名师、归谭派正路的学艺活动。

她那绝美的长相与美艳的唱腔让她在北京的演出也艺惊四座,很快便誉满京都。时下的北京报纸也对孟小冬的表演大肆赞扬,剧评家孙养农甚至还为孟小冬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称:“沙君孟话是佳篇,游艺场中景物鲜。万岁吾皇真善祷,大风吹起小冬天。”

孟小冬剧照

图|孟小冬剧照

而孙养农是余叔岩的表亲,他的戏评一向为梨园和票界所看重,所以他能得到他如此高的评价,也足以见得孟小冬在舞台上面的实力。

在北京唱红以后,她将一家老小从上海迁到北京,住进了北京东四三条25号院,这也成为了她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925年是是京剧大师灿若星汉之时,十七八岁正值花季的孟小冬作为一个“新人”却在这里迅速崭露头角,“长城”、“丽歌”两家唱片公司还为她灌了几张唱片。

上世纪20年代末由著名票友、在天津办过《天风报》的沙大风在天津《商报》副刊撰写记叙孟小冬生活的“孟话”,山呼“吾皇万岁”。

此后常常撰文,颇为专业地讴歌“冬皇”之“声调激越”或“美妙轻灵”。各地报纸效仿,孟小冬的“冬皇”之称,不胫而走,开始成为了她的一个代称。

旗装扮相的孟小冬

沉迷余派剧艺的刘嘉猷在林家的清唱雅集上见到过孟小冬,对她的喜爱溢于言表,在《记余派传人杜月笙夫人孟小冬》一文中,刘嘉猷写到:“那时候的冬皇大约仅在20岁左右,出落得漂亮透了,尤其双目精光四射,放着异彩,气质尤佳,穿枣红的锻旗袍,罩上黑獐绒的坎肩儿,戴着貂皮帽子,真是帅极了。”

“冬皇在高兴的时候,很是健谈,乃得乘机恭聆她闲聊梨园掌故,以及余派剧艺的精粹所在。”

从他们的描述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当时的孟小冬是多么的风华绝代。

为爱隐退,停演四年

和所有漂亮又富有魅力的女子一样,风头正盛的孟小冬当然也不乏追求者,直到1925年,18岁的孟小冬在堂会上认识了伶界大王梅兰芳,启开了她与梅兰芳那段姻缘佳话的序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

按照安排,第一天的戏码是:梅兰芳、杨小楼的大轴《霸王别姬》;余叔岩、尚小云的压轴作品《打鱼杀家》;孟小冬、裘桂仙的倒三《上天台》。

这是孟小冬首次同时与梅、余、杨三大名家同台演出,她有些受宠若惊。

当她演完《上天台》走向后台时,正巧碰上了从化妆间走出来向她道辛苦的梅兰芳。

这位“伶界大王”的言谈举止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严肃古板和道貌岸然。他原来是一个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中年男子。

原本孟小冬就对梅兰芳充满了敬仰,如今发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竟然如此温和可爱的人,孟小冬心中的仰慕之情更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梅兰芳表演剧照

同样,美丽开朗的孟小冬也给梅兰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一开始两个人之间并没有那种缱绻的男女之情,但是在日后天长地久的接触当中,两个人还是被彼此深深的吸引了。

不久,有人特意安排梅兰芳捧孟小冬合作演《坐宫》。这出戏在梁燕荪公馆开锣。军政商及各界名流蜂拥而至,公馆内外水泄不通。

本来就很好看的对儿戏《坐宫》,再由一个男扮女、一个女扮男的两演员表演,整个儿的阴阳颠倒,台下的观众兴致勃勃,直呼过瘾。

梅兰芳的甜美、和谐、自然大方的音乐旋律;孟的漂亮英俊的扮相、潇洒而规范的身段,演绎着东方独有的戏曲艺术,怎能不让戏迷如痴如醉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梅兰芳、孟小冬同台

如此,“伶界大王”与“冬皇”这对最理想的搭档,成了戏迷心中的金色偶像,闪光夺目。两人的同台演出,让观众们过足了戏瘾,此后两个人合作的机会便多了起来。

后来两人又合演了一出《游龙戏凤》。

台上,她是风流倜傥的正德皇帝,梅兰芳则是千娇百媚的李凤姐,再次博得了满堂喝彩。

而脱下戏服,她成了光彩照人的美少女,而梅兰芳则成了风度气质俱佳的翩翩公子。也许正是这绝妙的组合促成了两人的一段恋情。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当时梅兰芳已有两个夫人,第一个夫人王明华因为体弱多病一直在天津疗养,他的第二个夫人福芝芳在北京的家里操持家务。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与友人合影

齐如山是梅孟二人的婚姻介绍人之一,正是他,打消了孟小冬最初的顾虑,说服她嫁给梅兰芳。

而在孟小冬这边,则有一个“太太团”,都是当时名人的太太,因为捧孟小冬而走在一起,拼命撮合孟小冬和梅兰芳。

在众人的撮合和本身的仰慕下,孟小冬同意了这门亲事,可是当时孟小冬是不能被花轿抬进门的。

原本孟小冬还十分在意,她的朋友们便劝道:“但是你不能说她不是明媒正娶,至少有婚姻介绍人,就是当时的一个银行总裁冯幼伟,是梅先生的一个经济后台,得到了他的允许。”

在冯幼伟冯六爷的主持下,孟小冬与梅兰芳结婚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右边为孟小冬所写:你在那里做什么啊?左边为梅兰芳所写:我在这里做鹅影呢。

毕竟梅兰芳的家中还有妻子,所以婚后两人没有住在梅宅,而是住在北京东单附近的内务部街。

嫁给梅兰芳以后,孟小冬深居简出,开始静下心来做一个合格的妻子,因此也很少登台唱戏了,两人相依相守的日子过得安祥宁静。

可是没有想到这样平静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便被一桩因孟小冬而起的枪击案发生打破了。

孟小冬红遍京津以来,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子不计其数。在其“追星族”当中,有一位叫王维深的执垮子弟,24岁的大学生,他对孟小冬的喜爱已经达到了癫狂的程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年轻时的孟小冬

有一段时间孟小冬在前门外大栅栏演戏,他天天去看,后来孟小冬不演了,在戏院门口贴了告示,说要暂停一周时间。不料一周之后,孟小冬仍未现身。

他在剧院见不到孟再次登台演出就急着到处打听,终于得知孟嫁给梅兰芳的消息。于是他带着一把手枪找到了梅、孟的住处。

冲动之下,李志刚带了手枪去找梅兰芳。拉了梅的友人张汉举做人质,梅兰芳从后门溜走报案,来了大批侦缉队军警。

慌乱中,李志刚开枪打死了张汉举。军警随即开枪击毙李志刚。张作霖下令将李志刚的头颅斩了,挂在前门外斩首示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与梅兰芳合影

当时的报纸上还报道了这样一条消息:一天一辆黑色轿车在挂人头的高杆前停下,车上下来一个戴着黑纱的女子,神情凄凉,停留片刻后,她才上了车,离开。

这件凶杀案当年轰动北京,也让梅孟两人的关系再也恢复不了往日的平静。

1930年的夏天,将梅兰芳一手带大的伯母去世了。此时孟小冬嫁给梅兰芳已近四年,但她还从未进过梅宅。

这一次她决定前往梅宅祭奠,为此,她削了短发,戴了白花,不料却连梅宅的门也进不了。

小冬在香港的私淑弟子蔡国蘅回忆说:

“因为她穿上孝服,就等于进了门了,算他梅家的人了,但梅家人不认,不让她进门。更要命的是就连梅先生也不让她进门,说你回去吧,你回去。孟小冬大受刺激,没脸做人啊,所以她哭哭啼啼离开梅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青年时期的孟小冬

四年的时间没能换来一个承认,也没能换来一个名分,孟小冬伤心欲绝,骄傲如她又怎么甘心忍受这样的委屈?

所以1933年9月孟小冬在天津《大公报》第一版上,连续发表声明:

“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脸严肃的孟小冬与杜月笙等人合影

此前亦有谣言称孟小冬与凶杀案主角李志刚有恋爱关系,致使李因妒起杀心。

孟小冬也特意在声明中讲明此事:

“抑冬更有重要声明者:数年前,九条胡同有李某,威迫兰芳,致生剧变。有人以为冬与李某颇有关系,当日举动,疑系因冬而发。并有好事者,未经访察,遽编说部,含沙射影,希图敲诈,实属侮辱太甚!冬与李某素未谋面,且与兰芳未结婚前,从未与任何人交际往来。凡走一地,先严亲自督率照料。冬秉承父训,重视人格,耿耿此怀惟天可鉴。今忽以李事涉及冬身,实堪痛恨!自声明后,如有故意毁坏本人名誉、妄造是非,淆惑视听者,冬惟有诉之法律之一途。勿谓冬为孤弱女子,遂自甘放弃人权也。特此声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年轻时期的孟小冬

与梅兰芳那段失败的感情,给孟小冬带来了很大的打击,她离开了北京那个伤心地,只身来到天津,投靠清贵戚詹家隐居下来。

在亲朋的劝导下,她作了居士林的居士,虔诚地吃斋念佛来抚平她内心的痛苦与委屈,逐渐进人了“偶开天眼觑红尘,五蕴皆空归禅境”的状态。

孟小冬的侄子孟俊泉记得此时的一件往事:

姑姑孟小冬很喜欢他姐姐,有一天,孟小冬让小姑娘在她身边玩,正玩着,她突然拿出手绢捂着脸大哭。她哀痛的哭声,给孟家姐弟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后期孟小冬留下的很多照片里,她很少有笑得阳光灿烂的表情,大多是神情淡然,清冷神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与杜月笙合影

可见梅兰芳曾经给她带来的伤害是多么的巨大,同样也反应出一段失败的感情,往往会给女性带来巨大的打击。

重返舞台,“冬皇”归来

后来经友人的介绍,她认识了韩慎先、杨宝忠、杨宝森,他们聊戏、吊嗓又重新找回了登台演唱的感觉,这种感觉越来越刺激着她,使她恍然大悟:原来她最想干和最要干的事还是重登舞台。

1930年,在天津一次贩灾义演中,孟小冬正式复出,再次受到了戏迷朋友们的广泛关注。

戏迷们认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孟从王君直等所学的老谭派剧艺已臻上乘,人们预言她将来必成大角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舞台扮相

1936年冬,孟小冬携她的福庆社全班人马赴上海演出。阔别上海十几年的孟小冬在黄金大戏院露演,一下子轰动了整个上海,连无锡、南京等地的戏迷都蜂拥而至,争着一睹当年“冬皇”再现的风采。

1938年的一天,余叔岩提出要看看孟小冬的演出。孟小冬得知消息后又惊又喜。

这次表演得到余的夸赞和指点:“唱得不错。身上说得过去,脸上的戏还差些。难得她雌音这么少,这在女老生中是很不容易的。”

余叔岩的称赞让孟小冬又惊又喜,但是他拒收孟小冬为徒弟。理由是顾虑孟小冬是女流,又与他的至友梅兰芳有那层关系,大家见面不好相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与杜月笙合影

正当孟小冬多方拜余叔岩未果之际,余叔岩收李少春为徒。消息传到了孟小冬那里,她立刻找到杨梧山,带着眼泪请杨梧山帮忙。

杨梧山便做了孟小冬的说客,对余叔岩说道:“你已收少春,何不再收一个小冬呢?”

就这样,在多番劝说之下,余叔岩收了孟小冬做弟子。

孟小冬的学戏生活就这样开始了。她遵师嘱,每天下午在家由王瑞芝操琴吊嗓3小时,晚饭后两人一起到余府,聆听师父及其好友吊嗓。大约子夜前后,待余府宾朋散去,再听师父为她或少春说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空城计》饰演诸葛亮的孟小冬

1938年12月24日,孟小冬在北京新新大戏院上演了她拜余叔岩后的第一场大戏《洪羊洞》,余叔岩亲自把台,演出再次轰动了北京京剧界。

据说梅孟分手后,骄傲的孟小冬留下掷地有声的几句话:今后我要唱戏,不会比你差,还是头牌,要嫁人,我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个一跺脚就满城乱颤的。

而孟小冬最后也没有食言,她后来真的嫁给了一个“一跺脚就满城乱颤”的人。

嫁给杜月笙,为恩还是情

抗战胜利后,杜月笙、姚玉兰夫妇从香港回到上海,特别把孟小冬也从北平接到了上海。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给师姐姚玉兰增加个伴儿,一方面又给酷爱皮黄的杜月笙解闷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与杜月笙合影

与孟同来的还有王瑞芝、鲍吉祥、钱宝森、杭子和。这些人在一起凑上几台戏,在杜公馆大厅里的小台上唱唱,让杜月笙乐不可支。

1947年8月,是杜月笙的六十大寿,为此,他举办了一次“杜月笙60华诞南北名伶账灾义演”的活动。

从9月3日至12日假座上海中国大戏院连演10天京剧,于是,当红名角齐聚上海,孟小冬献演的这出《搜孤救孤》,其反响之大,效果之佳,不仅轰动上海滩,而且享誉全国乃至海外。

孟的戏大受欢迎,有人甚至专乘飞机来看她,买不上戏票的人都在家里守着听无线电转播,李万春夫人李砚秀记得,当时她家所在的巷子里,一会儿工夫卖出八个无线电,就为了听孟小冬的一出《搜孤救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搜孤救孤》孟小冬

看完了戏观众还不走,他们想看孟小冬谢幕,看她卸了戏装的样子。孟小冬不愿意,还是杜月笙去后台做了说服工作,才让孟小冬谢了一次幕。

不料,这次谢幕,竟是她与舞台的永别,这出《搜孤救孤》也成为绝唱。从此,她再也没有登台演出过。

后来孟小冬回了北平,收到了杜月笙在北平给孟购置的一所房子的钥匙,这让孟小冬很是为难,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只觉得身上背了一重负担。

1948年,平津战役打响,时局一下紧张起来。萦念孟小冬的杜月笙,唯恐她身遭战乱的不幸,数次让姚玉兰函电催孟速来上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与友人合影

时局动荡,孟小冬一个弱女子终究是不安全,恰逢杜月笙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孟小冬还是按照杜月笙的要求来到了上海。

而自从她来到上海后,杜月笙的咳喘病越加严重,以致使他卧床不起,孟小冬很会照顾人,而且杜月笙对她也有很大的恩情在,所以她便与姚玉兰轮流照顾起杜月笙来。

1949年4月,解放军已渡过长江,杜月笙在作了充分的准备之后,于1949年4月27日携同姚玉兰、孟小冬以及全家大小20余口,逃离上海到了香港。

来到香港以后杜月笙还是同在上海时一样,爱好赌博、听书和唱戏,为了讨孟小冬的欢心也为了给自己解闷,杜月笙每逢周五组织一次演唱雅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与杜月笙等人合影

一天,杜月笙因咳喘病大见好转,心情格外舒畅,突然想去法国旅游,对孟说:“侬陪阿拉一同去散散心,依高兴吧!”

使杜意外的是,孟回答说:“我跟着去,算是丫头呢,还是女朋友呢?”

这话无疑使杜难堪和自责。孟自从来到他身边,既没享受过他的荣华富贵,也没体验过他的柔情蜜意,只有对他的尽心侍疾,却没有一句牢骚与埋怨。

如此一个身怀绝艺、卓然不群的奇女子,却让她隐人这么一个繁乱复杂的环境中,长伴一个风烛残年的久病老人。一旦病人归天,她孤独一人,又有何处是她的栖身之地呢?

于是,杜月笙吩咐管家,在家里摆了10桌酒席,当着在港的家人的面,坐着轮椅,与孟小冬举行了婚礼仪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孟小冬与杜月笙

很多人都说孟小冬嫁给杜月笙是为了偿还恩情,可是杜维善在《我的父亲:海上闻人杜月笙》中对孟小冬与杜月笙的感情有过一段回忆,否定了这种猜测:

“我想孟小冬对我父亲还是有感情的,否则她不会跟父亲一块儿到香港来。父亲在去世的一年前和她结婚就是给她一个名分,否则在遗嘱里怎么分财产呢?除了我们家人之外,那天参加婚礼的人并不多,大家一起吃了顿饭,拍了几张照片。婚礼的照片现在还存在上海历史博物馆里,其中有一张相片是我与马连良、万墨林和孟小冬弟子钱培荣的合影。婚礼那天,孟小冬很高兴,久病的父亲也难得有了精神,他带病陪客。这段婚姻无所谓谁成全谁,他们之间是有感情的,我父亲一向重视她的艺术成就,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亲,她同父亲结婚不是报恩,也不是无奈的选择。”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杜月笙与孟小冬合影

孟小冬在香港嫁给了杜月笙。作为当年上海滩最响当当的人物,孟小冬嫁给他,算是应验了当年她离开梅兰芳时说的那句话。

1951年8月16日,杜月笙离开了人世,他生前千金散尽,死后并无多少财产。孟小冬只分得遗产2万美金。

杜月笙死后,孟小冬又回到了寂寞与孤独之中,后来,她由坚尼地台迁居到铜锣湾使馆大厦。在此收了钱培荣、赵培鑫为徒,精心传授余派唱腔。

据传,梅兰芳曾经找寻过孟小冬,希望孟小冬能够返回大陆,被孟小冬拒绝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晚年时期的孟小冬

在姚玉兰的邀请下,孟小冬迁居台湾,她没有再出来抛头露面,因为她认为这样是对杜月笙的不尊重。

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在台湾去世,终年70岁。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