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市1384所中小学与高校院系协同共建
■ 各高校每个院(系)至少与1所中小学签约共建课后托管共同体
■ 文体艺术类专业高校最大限度发动学生自愿参与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
■ 各高校结合专业特色、资源优势提供"高校供给清单"和"社团供给清单"
■ 将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等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教师资源库
天津北方网讯:为进一步丰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推动"双减"落地落实,昨天,我市出台《关于发挥高校实践育人功能,提高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的实施方案》,将中小学课后服务作为高校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重要内容,推进高校与中小学常态化沟通、常态化联合开展实践活动,提升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
自我市推进落实"双减"政策以来,市教育两委依托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工作体系,指导全市16个区不断丰富与高校签订的区校共建内容,统筹全市1384所中小学与高校院系协同共建,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方面,探索课后服务形式和载体,助力中小学校内教育教学。
根据《方案》,全市各高校将组织每个院(系)至少与1所中小学签约共建课后托管共同体,明确提供课后服务的时长、频次,定期组织自愿参与此项工作的师生到共建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工作。设有师范、音乐、体育、美术和播音主持、表演艺术等文体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将在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最大限度发动学生自愿参与中小学课后托管服务,结合实际可以纳入学校学生实习实训体系。
各区教育局将发挥联络推进、协调各方的枢纽功能,统筹安排区内各中小学校与高校签约共建。对于各中小学普遍欢迎的师范、音乐、体育、美术等各类文化艺术类高校院系或社团,将发挥统筹作用,加强资源共享,扩大高校优质资源服务中小学课后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各高校将根据中小学生特点,结合学校专业特色、资源优势提供"高校供给清单和"社团供给清单。高校提供的各类课后服务项目也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育人内容,引导中小学生质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记者了解到,各高校还将发挥学科优势、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努力将院士、长江学者、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等纳入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教师资源库,结合学段特点,选派优秀教师到中小学开展示范教学、理论指导、科普讲座、心理辅导、主题活动等工作。(津云新闻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