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听到不少人抱怨的语气说什么,民国时大学里大师云集;当代大学,大师难觅,近乎绝迹,诸如此类吧。
在此,老马想说,大学与大师,本就是互相成就。不讲大道理,这里举三个简单例子,
说是他们成就了大学,还是大学成就了他们,个人感觉是互相互相成就吧,大学给了他们成长为大师的环境和机会,本身又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更加厚重和辉煌。
当代大学,还会有这样的大师出现 吗?答案已经很明显:他们很难走进大学校门。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有句话叫国难出大师,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建国后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人们面对的诱惑与选择更多,这恐怕也是当代难处大师的一个原因吧。
但这并不是说当代大学无大师,只是人们的关注点更多了,关注的面更广了,难分雌雄的各类明星几千万粉丝起步,真正博学多才,为国为民的专家教授,又有多少人去真正关心了解呢?
不是我们的大学无大师,我想,也行是哪方面出了问题吧!我们的大学,对于教师的评价,到底以什么为标准?为什么我心目中的大师王晓棕任教四十年却只是个讲师?
而有的人:
我们的大学,到底是依据科研成果?论文数量、?教书育人?还是其他?来作为我们对大学老师的评判标准?
当教授不再叫教授而是被学生叫老板的时候,期盼大师的出现,恐怕会是一种奢望。
本文由柒佰伴老马原创,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