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早上7点,清晨的城市还未恢复往日的忙碌,京沪线曹庄站道轨两旁已是一派热闹景象,一群被称为"铁路B超师"的人正为钢轨"问诊把脉"。为全力做好铁路下半年集中修工作,天津工务段沧州探伤车间测量工区的小伙子们纷纷铆足了劲,尽管秋风渐起,但俯身在冰凉铁轨上的工人们却并未感觉到丝毫冷意,有人额头上还渗出了涔涔汗水。
检修工作年年有,与钢轨为伴更是铁路测量工的"家常便饭",但这次大修对大家来说却有着特殊意义。天津工务段今年首次启用新配备的"钢轨测量惯导小车"进行施工区段的数据采集。这种新型测量车是依据最新的线路测量理论和轨道检测理念研发的一款集GPS技术、惯性导航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身,能够实现铁路轨道快速精密检测的全新设备。
"这家伙相当于测量仪器中的"核武器!"用老测量人的一句话形容,这个"新成员"可是个全能王、多面手。不论水平方向、里程对照,还是轨距间隔,都在它的"有效打击范围内",经它检测过的地段,线路上的各种瑕疵统统尽收眼底。同时,它还首次实现了手机智能化控制,易上手、好操作,作业完毕后得到的数据可以第一时间快速下载,并进行传输、分析、上报,为大机作业提供精准的作业量。
然而,就是这么一件"法宝",开工之前却难坏了工区几位测量老前辈。为尽快攻克技术难关,大家围在一起仔细研读说明书、研究仪器原理、反复练习组装、不停和厂家沟通。白天利用天窗点内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到了晚上,才是每天工作的最关键环节--数据分析。工长马彦涛带领大家白天盯现场、抓质量、把安全,晚上安排第二天的施工计划、联系施工车间配合等事宜;预备党员董帅、赵炎等职工则在每日完成6到8公里的天窗点作业任务后,协助工班长完成数据分析、计算任务,一直工作到大半夜甚至是通宵。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线上一次次的检测实验,线下对操作程序的研究掌握,职工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快速显著地提升。
"目前,按照大机捣固的施工进度,我们已完成京沪既有正线40余公里的起拨道测量任务,为确保我段下半年集中修施工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坚实基础。"望着眼前的"新成员"和"新成果",天津工务段沧州探伤车间班长吴立斌胸有陈竹地说。(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