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圣阶晚年在三里河银杏大道
1992年12月28日,77岁的姜圣阶坐飞机去重庆涪陵大化肥工程施工现场考察。在去机场的路上,姜圣阶还和秘书陈晓明说:“我这条腿这些日子好像好多了,走路能使上劲儿了。”说起这条腿,还是姜圣阶去秦山核电视察时,不幸中风留下的后遗症。从那以后,姜圣阶就拖着这条病腿一瘸一拐四处跑。
就在到达重庆机场后, 姜圣阶心脏病猝发, 经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77岁。
作为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核工程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姜圣阶为我国研制“两弹”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也是和平开发核能、发展核电事业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后,他还主持了国家核安全局的组建工作并出任第一任局长,为建立中国核安全管理体系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
为了核工业,他一生热爱的事业,他燃尽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簇火焰。
抓住人生的重要机遇
姜圣阶生前曾不止一次地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感慨,人如果能及时抓住机遇,会对自身命运产生多大的影响。
1915年11月14日,姜圣阶出生于黑龙江省林甸县一个偏僻小乡村的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 因家境贫寒, 他选择了到供给食宿的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他深知上学读书不易, 因而学习非常勤奋, 成绩一贯优秀,尤其数学成绩一直是全校第一名。该校数学老师缑寿侪十分欣赏姜圣阶的才华,问他是否愿意离开东北去外地念书。十几岁的农家少年的姜圣阶抓住了改变命运的第一次机遇。
▲ 姜圣阶学生时代
后来,缑寿侪资助姜圣阶考入天津的河北工学院机电工程学系。姜圣阶在校坚持半工半读,维持大学生涯。
1936年大学毕业时,经济拮据的姜圣阶本想去铁路部门谋个差事,但当时中国最大的化工企业——南京永利宁厂的来校招聘。姜圣阶的同学们纷纷私下议论,永利宁厂不但待遇优厚,而且该厂负责人侯德榜博士是个爱才之人。于是,姜圣阶改变初衷,参加了永利宁厂招聘。经过竞争激烈的考试,姜圣阶脱颖而出,被永利宁厂录用。
1937年南京沦陷, 姜圣阶随侯德榜西撤, 在四川建厂, 并参加“侯氏制碱法”的中间试验。他在机械和设备方面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 多次得到厂方和侯博士的赞扬。
抗战胜利后,侯德榜带领5名年轻的技术人员赴美国考察技术设备。有两名技术人员想留在美国深造。侯德榜当即决定,这5名技术员都参加美国招生考试。如果考上了,由南京永利宁厂承担学费。结果,姜圣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化学工程。而当初想留在美国的那两名同事却名落孙山。1950年,姜圣阶获得硕士学位。在精通机械技术的基础上, 他又得到化工专业的深造, 如虎添翼。在此期间, 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喜讯。姜圣阶婉言谢绝了美国导师的盛情挽留, 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回到中国。
“您身体不好,就别在这里排着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迫于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决定开展核武器的研制。为保证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二机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四〇四厂)急需一名高级专家。1962年冬, 姜圣阶临危受命, 奉调担任该厂总工程师。
在去西北上任之前,姜圣阶来到北京二机部报到。时任二机部部长刘杰亲自在部门口台阶上迎接他。姜圣阶后来回忆:“老部长见到我还感慨了一句:‘没想到你这么年轻!’”那一年,姜圣阶47岁。
“文革”期间,遭到迫害的刘杰被押到四〇四厂接受群众“批判”。午饭时间,刘杰默默地在食堂里排队打饭,没有人敢和他搭话。姜圣阶老远看到这一幕,赶紧走过去对刘杰说:“刘部长,您这么大岁数了,身体不好,就别在这里排着了。”随后,姜圣阶安排别人给刘杰打了一份饭菜送过去,还主动帮刘杰解决了住宿问题。后来,姜圣阶甚至向“造反派”求情,批斗时允许刘杰坐下,因为刘杰年龄大了,时间长了坚持不下来。
大家对他无不心悦诚服
从1962年底到1975年底,姜圣阶在大漠深处默默无闻工作了13年。他一直战斗在四〇四厂生产第一线,领导组织了化工各生产线的建设与生产、核反应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并为提供铀、钚和氚等高纯产品组织攻关,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姜圣阶平时话不多,但他待人真诚、脾气随和。身为核工业的领导干部,他在群众关系和待人接物方面始终堪称楷模。这使他在四〇四厂的干部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 姜圣阶在四〇四厂工作期间发言
在四〇四厂工作后,二机部通知厂方,安排姜圣阶在生活上享受副部级待遇,并配备了专车。但除非有急事,他都是和大家一起坐班车。有时候班车上人多,群众给他让座,他从不接受。每次他坐专车时,也总是要搭几位顺道的同事。
姜圣阶十分尊重群众,他能记住很多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老师傅的名字,并主动打招呼。每次主持会议,他都是认真听取发言,并不时进行记录。每当听到有见解的发言,他总是及时给予鼓励;遇到情况不实或工作疏漏,他也是委婉地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为此,大家对他无不心悦诚服。
为保护下放技术员,提议建小型化肥厂
“文革”期间,凡是有领导干部或技术干部被批斗,姜圣阶都要赶过去,因为不论哪派群众都只信服他。当两派对立严重时,姜圣阶总是在一线和职工一起上下班,只要有他在,“军心”就是稳的。
全国“文革”高潮时期, 戈壁滩上也刮起“下放改造”的狂风, 不少技术人员被遣送到农场、农村。姜圣阶不避政治嫌疑为他们送行, 又想方设法保护他们。后来,他干脆提出利用本单位剩余设备和器材建设小型化肥厂的建议。很快,一座合成氨化肥厂建成, 既支援了农业生产, 也使这批技术人员得到了保护。
陈晓明回忆说:“1991年秋天,我陪姜部长回四〇四厂查资料。晚饭后,姜部长和我在厂区里散步。路上经常有退休的的老干部和老工人老远就走过来,一把握住姜部长的手,亲切地叫着‘姜总,您好’,有些人眼里还含着泪水。”
两次抢险,右手落下终生残疾
姜圣阶一生中有两次在工作中遇到重大险情,每次他都奋不顾身,身先士卒。
第一次险情发生在1959年的一天中午, 南京永利宁厂发生氨冷器爆炸。时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的姜圣阶当时正在吃饭。一听到巨响,他当即骑上自行车直奔高压车间。当时,1台高压设备爆炸,房顶炸飞,氨气弥漫,场区一片混乱。眼看事态就要扩大,姜圣阶推开他人,带着1名操作工冒着生命危险冲进去紧急处理,使这场可能危及全厂的灾难性事故得到及时制止。
姜圣阶生命中第二次“遇险”,是在他投身核工业之后。1969年1月7日,核反应堆发生了元件烧结事故。姜圣阶闻讯,立即和主要领导直奔现场,部署抢险处理方案。他挑选几十名精干技术人员和职工组成抢险队,分组进入现场抢险。姜圣阶身先士卒第一个进入钻台,搬过手动钻孔机,推起“磨”来。这时,他周围弥散着有毒有害气体,是“看不见的刀山火海”。但为掌握第一手材料,姜圣阶不顾他人劝阻,坚持不撤离现场。领导和同志们多次劝他休息都被他拒绝。
在姜圣阶的带动下,抢险队员们个个英勇无畏,经过30多个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排除事故恢复生产运行,创造了国际上用手工钻机处理核反应堆元件烧结事故的先例,永载史册。但他自己却因过度劳累和高度紧张倒下了。周恩来总理派专机将姜圣阶和受伤同志接到北京检查治疗。而姜圣阶在医院里放心不下厂里的事,不到一个月就赶回了工厂,但右手从此落下了终身残疾。
“我看可以临界!”
▲ 1983年10月23日,姜圣阶(左二)在秦山考察厂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核电在艰难中蹒跚起步,接踵而来的就是核安全问题。为了确保核电安全运行,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核安全局。这是一项开拓性工作,经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亲自点将,姜圣阶于1984年出任国家核安全局首任局长。他不顾年老体弱,以极快的速度搭起了核安全局的架子,并同时开展了工作。当时,中国的核安全法规还是一片空白,他坚持以立法先行的原则,全面开展了核安全立法工作。他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通过在美国核学会的朋友等私人关系,将各国核安全规章中有益的部分“拿过来”,为建立中国核安全法规体系提供了大量借鉴。
1991年,秦山核电一期工程发电前夕,反应堆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反应堆能否按时临界,建设方与国家核安全局展开了激烈讨论。姜圣阶当时虽已卸任国家核安全局局长,但作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顾问参加了会议。讨论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会议最后,由姜圣阶做总结发言。他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看可以临界!”随后,姜圣阶解释道:“虽然核安全局提出了一些问题,但都可以解决。因为我们当年搞原子弹的时候,专家水平没有现在高,技术人员没有现在多,但是也成功了。现在,我们有这么多高级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保驾,应该没问题!”
姜圣阶的话等于为各方吃了颗定心丸。第二天,国家核安全局官宣了秦山核电可以临界的决定。
仅在四〇四期间,他就有170本珍贵笔记
姜圣阶一生工作于科研、生产和建设的第一线,十分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并不断总结提高,这是他事业中的又一个特点。
陈晓明回忆说:“姜部长是技术出身,虽然后来成为高级管理干部,但更多的时候,他更像一名杰出的工程师,特别重视实践的作用和经验总结。他专注于工艺的改良和技术的实用化,为此倾注了一生的心血。”
经过7年努力,姜圣阶主持编纂成了120万字的《合成氨工学》,并亲自修改和编写稿件。投身核工业后,姜圣阶依然保持着不断总结的作风,发表过多篇有关反应堆、核燃料后处理技术以及“新技术中的能源”“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核能在能源中的地位”等数十篇论文、报告及著作。
▲ 姜圣阶(右)与王淦昌在一起
姜圣阶年轻时就有记笔记的习惯,哪怕后来走上领导岗位后仍笔耕不辍。他晚年在编纂一部著作时,还专门带着秘书回到四〇四厂查阅自己当年写的笔记。仅在四〇四厂工作期间,他的笔记就足有170多本。由于内容涉密,这些珍贵的笔记都被锁在保密室里。为了保证进度,姜圣阶带着秘书每天上午都准时来到保密室,经常一看就是一上午,持续了一个多月。
对瘫痪的发妻不离不弃,对保姆视同亲人
姜圣阶的第一次婚姻是由父母包办的,他的发妻名叫刘景芝。姜圣阶早年在外求学时,刘景芝在家替他照顾年迈的双亲,甚至变卖了自己的嫁妆资助丈夫。姜圣阶到南京永利宁厂工作后,刘景芝也随他到了南方。
姜圣阶去美国留学期间,唯一的女儿不幸患白喉夭折,刘景芝也因病瘫痪。当时,刘景芝甚至劝姜圣阶另娶他人,这样可以留下一儿半女,但被姜圣阶拒绝了。他请了保姆悉心照顾妻子,同时也努力坚持着自己的事业。若干年后,保姆因为年老体衰不能再工作了,姜圣阶并没有将她送走,而是另雇了一位保姆来照顾原来的保姆和发妻。后来,老保姆因想回老家离开了姜家。姜圣阶每逢节假日总要托人带些钱和好吃的东西去看望。有几次姜圣阶去南京办事,还亲自登门去看望这位老人家。
1974年,姜圣阶被调到核工业部担任领导。由于长期两地分居,他觉得亏欠妻子太多,为让妻子享受一下安逸舒适的晚年生活,他接受了组织上对他的照顾,要下了位于三里河南沙沟的宿舍。然而,正当姜圣阶准备把妻子接到北京时,刘景芝却因风湿性心脏病突然恶化,不幸逝世。
“冷就不工作了?”
刘景芝去世后,就剩下姜圣阶孤身一人。他是个工作起来没日没夜的人,这让组织上非常为他担心。为此,在组织的帮助下,姜圣阶后又与老革命干部尹桂芝重新组建了家庭。
▲ 姜圣阶(左)与夫人尹桂芝在北京三里河家中合影
为了核事业,姜圣阶不顾年事已高,依然全身心投入工作,不仅开起会来没完没了,在家里加起班来也没日没夜。有一次,姜圣阶连着加了几天班,从椅子上刚站起来,就因为心脏病发作栽倒在了地上。但即使在医院病床上,姜圣阶还在不停地批阅文件、查阅资料。
为了解决“保军转民”期间核工业人的生计问题,在姜圣阶的建议下, 在四川涪陵兴建了“816化肥工程”。他亲自主持论证会,优选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流程和设备装置,并积极促进工程迅速推进。在工程建设期间,他多次到现场巡视指导。他鼓励职工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早日建成大化肥,为核工业第二次创业再立新功。”
1992年5月, 年逾古稀的姜圣阶来到施工现场, 冒雨考察。时隔半年多, 姜圣阶又于当年12月28日再次前往考察。部里面的领导通过秘书劝他不要去,因为冬天的重庆又湿又冷,又没有取暖设备。姜圣阶回答:“冷?冷就不工作了?”但在到达重庆机场后, 他却因心脏病猝发, 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作者:核芯报道工作室 郑可
来源:中国核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