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币的“十大珍”——天津造袁世凯像大面型共和纪念十文

中国铜元,最初称铜圆,俗称铜板,产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系仿造香港铜仙而成,主要流行于清末民初。与一般的方孔铜钱不同,铜元中间无孔。铜元面值甚多,一般最常见的是一文、二文、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百文等。1931年,河南曾铸有一种五百文的大铜元,非常稀罕。铜元多以红铜为材质,大小规范,制作精美,颇具收藏和欣赏价值。铜元仅流通了50多年,另外,苏维埃政权曾铸过镰锤交叉图案的铜币,伪满洲国、伪冀东政府也铸过铜币。在这浩瀚的铜元世界里,少数铜元因试铸或发行时间短,十分罕见,铜元收藏爱好者将铜元珍品分为“大十珍”。

1913年袁世凯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币样币(大面),NGC MS 63,126500美元,加上手续费约合人民币92.7万

1912年3月,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天津造币厂根据财政部关于铸造纪念币的规定,铸造了袁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按实物,此纪念币可分小面型和大面型两种版别。其中,前者较少,后者极稀。

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正面为穿元帅服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中间铸纪值文字“十文”,外饰以嘉禾图案,上缘铸“中华民国”,下缘铸“共和纪念”。

由于此币袁像与小面型相比,显得大而粗糙,故前人定之为初铸之品,名为“初版”,并有根据上述特征而产生的俗称——“大面孔”。此币的质料,以传世实物而言,有红铜质和铅质两种,均为试铸样币,它们的传世数量,据估计,红铜质的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有四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法籍钱币收藏家邬德华和中国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各藏有一枚;铅质的仅见两枚,一枚为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枚为马定祥先生收藏。

如有什么遗漏或不足之处,还请各位师友批评指正,大家如果有想交流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顺便点个关注,谢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