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灵台,津南区东西部协作地区之一。
这里,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
它光辉灿烂的历史在《诗经》中就有所记载。公元前1076年,周文王伐灭密须国,归岐途中,途经现灵台县城,发现此地四面环山,两河交汇,视为风水宝地,遂在此筑“台”祭天,与民同乐,相传,此台开工之时,密须国人纷纷前来相助,像有神灵保佑一般迅速建成,文王十分高兴便称此台为“灵台”,灵台县由此而得名。
这里,自古钟灵毓秀,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地处陇东南缘秦陇交界处,东进长安,南临千陇,西拱关山,北依泾水,被誉为“陇东旱码头”、甘肃“东大门”,自古就是长安通向西藏、欧洲“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这里,境内自然生态良好,黄土高原风光旖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构建起了灵台县商周历史文化和皇甫谧文化遗产旅游框架。
魅力灵台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快跟着津小南一起去看看吧
古灵台荆山森林公园
坐落于中台山之上,因在阳光下满山荆花灿烂,史称“荆山”。公园分为荆山文化园林、后山森林风景旅游区和东沟生态景观旅游区,占地面积417公顷,共分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休闲游乐、科普教育五大功能区。
公园一年四季松柏常青,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有各种植物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被人们称为“绿色氧吧”。2010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3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旅游景区。
皇甫谧文化园
皇甫谧文化园位于灵台县独店镇张鳌坡村境内,距县城8公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建成了阙门、神楼、献殿、纪念馆、侧殿、回廊、墓区、办公生活区等主体工程,园区栽植各类药物树(苗)达50多种,四季松柏常青,绿树成阴,鸟语花香。
据史料记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皇甫谧逝后葬于此地。皇甫谧一生著有学术论著20余部,在医学、文学、史学和哲学等领域具有杰出成就和重要影响。特别是十二卷《针灸甲乙经》,流传千古,蜚声中外,奠定了针灸学科理论基础,开创了世界针灸医学的先河。
灵台县博物馆
灵台县博物馆位于县城荆山森林公园内,建于2006年9月,整体建筑风格仿古,展厅分四个专题陈列,共展出陶、瓷、青铜、铁、金银、玉石蚌贝器、佛教造像等文物609件,考古标本17件。
博物馆现有藏品一万余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包括一级文物44件,三级以上文物1166件,藏品门类广泛,涵括金属器、陶瓷器、玉石蚌贝器、纺织品、纸质品、古钱币、佛教造像七个方面21类,其中历史文物藏品7269件,馆藏文物中,西周秦汉青铜器多而精,尤以西周青铜器和西周其他文物藏品著名,齐家文化和周文化的玉器、周秦时期陶器、宋金瓷器均为大宗藏品,且精品较多,有极高的游览考古价值。
中共灵台工委纪念馆
中共灵台工委纪念馆陈展分为室内室外两总分,室内展示为16间窑洞280平方米,展线长210米,陈展思路和陈展形式设计紧紧围绕中共灵台工委的建立和发展,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从马克思主义在陇东地区的传播、中国工农红军在灵台、人民解放军三进灵台、中共灵台工委、魅力灵台五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灵台的革命斗争情况和在斗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及当前灵台社会面貌。
室外布展面积为1030平方米,主要通过小广场雕塑群、主题形象墙、院落墙面浮雕、革命故事雕塑等方式,全面营造红色革命历史氛围。陈展中注重挖掘文物内涵,展示历史细节和典型故事,使历史从尘封的记忆中复苏并鲜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特色农产品
灵台,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灵台县被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县。
乡村振兴,携手同行
自2017年12月28日与灵台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以来,津南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解决贫困户增加收入问题,推动灵台县将财政援助资金全部用于贫困群众产业发展。
三年来,津南区共向灵台县投入各级财政援助资金9518万元,实施项目142个,分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劳务协作、教育培训、健康医疗、旅游产品研发生产。累计落实各类社会帮扶资金1194.5万元(含帮扶物资折价401.6万元),累计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9万人,有力推进灵台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津南区帮助甘肃省灵台县引进成立“灵台港峰门窗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每年可为6个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东风,灵台港峰门窗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带动灵台县中台镇周边群众增加劳务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心手相连
津南,与魅力灵台一道
砥砺前行
奋进乡村振兴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