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朝有16位皇帝,但北京郊外的明皇陵墓却只有13座?

北京的明十三陵是著名的风景区,建国后又在那里修了座十三陵水库,使这一带成了旅游胜地,每年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来这儿凭吊游览。 

明十三陵在北京西北四十四公里的昌平县天寿山,面积大约有四十平方公里。这儿丛山叠翠,加上一座座红墙黄瓦的皇陵建筑,掩映在绿树丛间,的确看了令人爽心悦目。游览通常是从南面进去,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往里走经过大宫门、牌楼可以看到“神路”两侧排列着12座石人和24座石兽像。再经过龙凤门就进入陵墓区了。这里前后远近错落着长陵(成祖)、献陵(孝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等十三座陵墓,里边葬的是上述十三位皇帝和他们的皇后。

明朝共有十六位皇帝,那么另外三位皇帝葬在什么地方呢?要知道明朝的首都原在南京,所以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和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死后就葬在南京郊外。后来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从他往下那14位皇帝,死后就都葬在北京了。不过数一数,天寿山的皇陵还是少了一座。缺的是谁呢?那就是第七位皇帝代宗朱祁钰。他是被他哥哥英宗朱祁镇撵到北京玉泉山去的。

这里正统十四年(1449年),英宗受太监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去和北方的少数民族瓦刺打仗。结果土木堡一役,明军大败,英宗做了瓦刺酋长也先的俘虏。也先得到明朝皇帝作人质,以为奇货可居,准备拿他来勒索明朝的土地、女子和财物。

这时北京城里的明朝大臣们,在兵部侍郎(后任兵部尚书)于谦的主持下,商量怎样摆脱这种被动局面。最后他们决定征得皇太后的同意,拥立英宗的弟弟慮王朱祁钰当新皇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使人质失去效用。朱祁钰即位后又在于谦等文武大臣的支持下,调动军队,在北京城下跟瓦刺血战,终于将瓦刺击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也先掌握着一个作废的皇帝,捞不到什么油水,一年后也就把朱祁镇放了回来。

说起来这也是也先的一个阴谋,他把旧皇帝放回去,新皇帝怎么办?明朝还不得窝里反吗!果然,新皇帝拒不让位。也许弟弟朱祁钰当初替他哥哥做皇帝,还只是权宜之计,但做了一年皇帝之后,他却上了瘾,舍不得离开皇帝的宝座了。结果他把哥哥囚禁在南宫里,自己照旧在奉天殿(即太和殿)发号施令。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七年以后,朱祁钰病了。这时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軏、副都御史徐有贞和太监曹吉祥等四个有野心的官员勾结起来,趁元宵节解除宵禁的机会,夜间从南宫把朱祁镇偷偷救出,拥着他闯进了东华门,扶朱祁镇坐上了奉天殿上的皇帝御座。这是一起旧皇帝复辟的宫廷政变,史书上称之为“南宫复辟”,又叫“夺门之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朱祁钰被哥哥依旧废为郕王,送往西宫,一个月之后便死了。英宗仍然怀恨在心,给他个谥号叫“戾()”。“戾”是乖张凶暴的意思,自然是恶谥了。朱祁钰本来在天寿山皇陵区给自己修了陵幕,但朱祁镇却下令将其毁掉,而葬他的弟弟于北京玉泉山北麓(10)的金山口一这就是明十三陵中唯独没有朱祁钰的陵墓的原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过了十五年,即是英宗的儿子宪宗朱见深在位的成化十年,朱见深下了一道诏书,肯定了他叔父朱祁钰的功绩,说他在危急关头保卫了宗庙社稷,并为他更改谥号,恢复名誉。朱祁钰新的谥号是“恭仁康定景皇帝”后来人们便以“景帝”来称呼他。他也得以入祀太庙,庙号“代宗”。给他这样的庙号,似乎是要特意中明,他当皇帝不过是“代”他哥哥而已。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