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近代海军,你所不知道的那些冷门知识

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曾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上武装力量——清末北洋海军。尽管建立的过程十分艰难,但并不妨碍这支军队拥有当时世界排名第四、亚洲第一的实力。

这支武装到位的军队,以金黄底色、绣着青龙红日纹的龙旗为旗帜,曾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近代化铁甲巨舰,也曾聚集了一大批受过西方海军教育的军事精英。

描绘醇亲王乘“海晏”检阅海军之《渤澥乘风图》(1886)

正因如此,在那个时代,只要在海上远远地看到这面龙旗,就等于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强自立的信心。

可是在公元1894—1895年那场关乎民族命运的大搏杀——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那曾经傲然挺立在舰头的龙旗也随之没入波涛,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切诠释着怎样的必然与无情?历史的疾风是如何把这龙旗吹走的?是什么力量将这支队伍冲离了正轨,迅速滑向灾难的深渊?

历史学者姜鸣先生在《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一书里,用60万字的篇幅,400张历史图片,1200多个注释,翔实、专业地展现、解析了中国近代海军在1861-1911年,50年间的兴衰的全景与细节。

这部体大思精的著作,研究体系横跨史学、军事学、舰船学领域,对具有专业基础的历史、军事爱好者而言,都是不可不读的经典。

而对大众读者而言,也是一部可读性极高的作品,能让我们看到历史课本上写不到的深处,通过一些大事件下的小细节,深刻理解一些看似啼笑皆非或无关大局的问题。

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了。中国水师在福建海面的马江迎战法国海军,却由于实力太悬殊,很快败下阵来,损失惨重,且从始至终未能击沉一艘敌舰。

这次失败极大地刺激了清政府。李鸿章临危受命,在短短的三年内建设起了一支强大的北洋海军。这项举措让中国成为了亚洲海军强国,北洋海军也成了年轻人趋之若鹜的“职场”,就连八旗子弟们都纷纷走后门,要求到北洋海军入伍。

可是,当兵容易,当军官却不简单。同样是参军,如果参加陆军,那么只要你有胆量,有计谋,就算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也有可能根据资历和战功成为将领。但是海军不行。

《北洋海军章程》规定,如果要在海军任职,就必须在水师学堂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毕业后,经过考核,才能当上海军的军官。这在中国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

天津水师学堂学生伏案阅读

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之下,北洋海军挑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将领,并付给他们高昂的薪水。朝廷对海军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财力,海军的经费非常充足。

仅1875年一年,清政府拨给海军的经费就高达400万两。《龙旗飘扬的舰队》里提到,海军衙门从成立到撤销,共为全国海军筹拨了2000余万两经费。

这么多的钱,让慈禧惦记上了。

1886年,慈禧想为自己修复清漪园,也就是后来的颐和园,需要大量的资金,可是当时清政府的国库已经十分困窘了,于是,慈禧就打起了海军经费的主意,她先后从海军经费里腾挪了高达750万两白银,用来大兴土木。

因此,历史上认为,颐和园工程妨碍了北洋海军的发展,从而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外国人也来应聘中国海军

当年的北洋海军威名远播,不仅引进了很多西洋装备,还聘用了一批外籍雇员,当时叫作“洋员”。

这些洋员里,有高级顾问,有舰艇战术技术军官,还有工程人员。在这些技术类官员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德国人汉纳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汉纳根

汉纳根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祖父和外祖父都是少将,他本人也在19岁那年被授予少尉军衔。

可是汉纳根这个人的脾气不好,在德国军队服役期间曾经受到三次处分,之后被调到最艰苦的野战炮兵团。然而他依然不知悔改,上级评价他“既无技术,又无干劲”,有一次,他醉酒后和人打架,被军事法庭免职,狼狈地离开了德国,来到了中国。

李鸿章同意雇佣他监造沿海炮台,跟他签订了长达七年的雇佣合同。没想到,这个在德国不学无术的青年,来到中国之后却一改往日的懒散做派,专心地研究起了专业技术。

七年的时间里,他主持设计和监造了七座炮台,白天指挥工人施工,晚上苦读中文和专业书籍,掌握了非常强的专业知识,为北洋海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威海的防御炮台

另外还有一些洋员,也在北洋海军的对外战争中发挥了作用。1894年9月17日,甲午中日战争大东沟海战爆发的时候,有8名服务于北洋海军的洋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参加了远东第一场蒸汽机铁甲战舰之间的海战。

这场战争持续了5个多小时,身为北洋海军旗舰的“定远”舰遭到了日方炮火的重点攻击,指挥作战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身受重伤,洋员们也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受伤。有的双目失明,有的耳膜受损,有的双耳被炮声震聋,但他们依旧坚守岗位,对敌人进行殊死抗击。

战争结束后,李鸿章在为这些洋员们奏请嘉奖的奏折上写道:“此次海战,洋员在船者共有八人,阵亡二员,受伤四员。该洋员等以异域官兵,为中国效力,不惜身命,奋勇争先,洵属忠于所事,深明大义,较之中国人员尤为难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海军学院里的著名大文豪

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威海水师学堂解散了,天津水师学堂也毁于八国联军的炮火,江南水师学堂虽还维持着,但也弄得乌七八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

当时负责水师学堂招生的是裕禄。他规定,一般的平民子弟也可以报名学习。于是,一对年轻的兄弟成了这个军校的学生,他们就是后来中国著名的作家——周树人(鲁迅)、周作人。

当时,周氏兄弟因为家道中落,想找个不用交学费的学校读书,所以,他们就来到了江南水师学堂。但是,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早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教学质量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

据周作人记载,当时学堂不少老师都非常迂腐无知,比如有位教汉文的老夫子说,地球有两个,一个自动,一个被动;一个叫东半球,一个叫西半球。还有一个体育老师,是本校的老毕业生,年纪并不大,但是常年吸鸦片,人又黑又瘦,只会喊几句英文口令,挥舞几下木棒。

学堂的教学内容也非常古怪,英语念的是印度教材,只发到第四集为止,学生们无从理解那些诸如“太阳去休息,蜜蜂离花丛”的诗句。

鲁迅也回忆说,那会儿他几乎一整天读英文:“It is a cat.”“Is it a rat?”一整天是读汉文:“君子曰,颖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爱其母,施及庄公。”

作为培养近代海军人才的学校,教学内容却如此落后,与实战脱节甚至毫不相关,对此,在《龙旗飘扬的舰队》里,作者姜鸣这样评价:“想想看,如此弥漫着封建霉味的地方,却是讲授西学的学堂,着实令人惊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上图,马关谈判

阅读《龙旗飘扬的舰队》这部著作,我们不难发现,中国近代海军的起步并不晚,完全具有在亚洲崛起的历史机遇。可惜,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者没有把握住难得的机会,只是企图将近代海军纳入封建主义的陈腐轨道,而这种故步自封的意识,决定了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的命运。

甲午战败后,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剧,人民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热,清政府的统治也愈发岌岌可危。

120余年后,回望这段屈辱的历史,难以想象为了民族和国家的解放,我们的先辈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

如今,无论海军、空军还是陆军,中国的实力都位居世界前列,令任何国家不敢小觑、不敢妄动,是我们实现国家和平崛起、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屏障和坚强后盾。

中国近代海军的兴衰,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已经过去了两个甲子,但是,也永远不会过去——昨日的屈辱,是我们绝不重蹈覆辙的动力来源;今日的强盛,是我们不断反思、研究和进取的成果。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自己。常读常新的历史,会为我们敲醒警钟,让我们时刻保持警惕和奋进,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全球化格局中坐稳大国的一席之地,在和平中不断发展,也不断用发展维护和平。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