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天津11月16日消息(记者褚夫晴)从客流如织的金街步行街到高楼林立的南京路,从万国风情的五大道到风景如画的海河沿岸……天津市和平区成为展示天津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记者从天津市和平区“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新闻发布会获悉,该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消费经济、数字经济,把现代金融和国际商贸作为支柱产业,主攻医药、文旅等“五大产业”,服务保障民生更有温度,全区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向好、好中有进、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
天津市和平区“深学笃用 天津行动”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褚夫晴摄)
主攻“五大产业” 激活发展新动能
今年,和平区以“大招商 大服务”行动为抓手,稳存量、引增量、提质量、增效益,引进中国通用机床装备集团等优质项目680余个,注册资金230亿元,新增市场主体增长207%,实际利用内资增长210%,高质量发展指标位居前列。
此外,和平区把五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持续激活发展新动能。“医药健康产业形成生态。发挥9家三甲医院、158家医疗机构优势,引进全市首家互联网医院,初步形成医疗、医药、医养互为支撑的健康服务产业体系。文化旅游产业特色鲜明。依托丰厚的文旅资源,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了民园广场、津湾广场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IP。人力资源产业形成规模。做大做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探索灵活用工等政策,汇聚人力资源类企业202家。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秉承‘百年航运’底蕴,航运、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企业达500余家,小白楼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初见成效。科技创新产业快速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业态加快发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天津市和平区区长郑伟铭介绍说。
坚持“三个焦点” 描绘幸福底色
围绕群众最关心的“一老一小一房”,和平区加大投入,深化改革,让群众幸福安居在和平。“我们坚持把75%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实施六大行动、20项民心工程。创新开展‘和平夜话’实践活动,解决民生实际问题7.8万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位于全市第一。”郑伟铭表示。
和平区有5万常住老人、近3000位失能、半失能老人,区政府聚焦老有所养,加快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设。实施为老服务新举措,建成全市首个街道级“嵌入式”社区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开展“1312”健康关爱行动,养老机构全部实现医养结合,医联体转诊会诊4000余人次。开展“智慧助老”新服务,搭建“8910”服务平台,通过居家卫士“五件套”+养老服务热线,合力托起“最美夕阳红”。
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保持基础教育领先优势,和平区聚焦幼有所育,强化学前惠普,建立公办民办1+N联盟发展机制,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强化优质均衡,新增学位2500个,加强与兄弟区的教育合作,将和平区优质教育资源向改革开放前沿地区辐射输出。强化“双减”落实,校内提质增效,校外规范管理,课后服务实现“两个全覆盖”。强化“五育”融合,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位居全市前列,获得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等荣誉。
和平区是中心城区非成套老旧房屋最集中的区域。聚焦住有所居,和平区坚持“留、改、拆”并举,高标准完成843个片区、57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任务,822户住人地下室居民得到圆满安置。同时,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模式,嫩江路片区作为全市首个试点城市更新项目,今年8月开工建设,兆丰路、文兴里等片区正在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