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还是没有降息。
11月15日,备受市场关注的月中MLF(麻辣粉)操作如期开展。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开展10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含对11月16日和30日两次MLF到期的续做)和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充分满足了金融机构需求。
啥叫MLF?
MLF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像再贷款、再贴现、逆回购、中期便利操作(MLF)、常用借贷便利(SLF),都是银行向央行的借款。
既然是借款,当然是有期限、价格和数量的限制。
如果利率降了,那么银行负债成本就降低了,用于放贷的利差也会增加,无形当中可以推动贷款利率下降。
简单一句话:MLF,是央行掌握基础货币供应的一个典型方式,而政策利率必然是市场利率定价的基础,也是LPR运行的中枢。
MLF的操作时段一般为3个月、6个月、1年,正因为11月有两次MLF的到期,这次央行才续作了1万亿的巨额资金。
蓝白跟大家聊过,每次公开市场操作,要看两个指标:
一个是数量,一个是利率。
这一次的数量,确实挺高,直接达到万亿级别。
而且,这还是央行连续第3个月高额等量续做MLF,往市场“注水”的意图很明显。
但,更重要的是利率。
本月MLF操作利率依然为2.95%,与10月持平,并连续20个月保持这一水平。
连续20个月MLF利率按兵不动,就意味着,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央行一直坚持拒绝降息。
上面提到,MLF利率就是LPR的定价中枢。
对市场的影响逻辑如下:
只要MLF利率不变,那每个月20号的LPR报价也不会变。
只要LPR报价不变,房贷利率就不存在大幅回落的基础。
只要房贷利率不回落,购房成本持续高企,房地产面临的高压环境,就不会有任何改变。
要知道,从去年至今的20个月时间里,我们经历了复工复产,又经历了楼市大起大落,还有大宗商品助推PPI持续上行。
最近几个月,还有菜价上涨、限电、气温骤降导致的社零下降等不利因素,70城房价指数跌幅已经重回2015年。
一切的表象,都指向了央行可能降息。
但央行并没有这么做,为什么?
蓝白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市场里并不缺钱。
7月央行降准后,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一直很宽松。
以1年期商业银行(AAA级)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为代表的中端市场利率,低于中期政策利率(MLF利率)20个基点左右;
市场短期利率,也围绕7天期逆回购利率上下波动,上周DR001 、DR007加权平均利率均有小幅下滑。
银行间市场如果不缺钱,银行手里也不会缺钱,实体经济需要的贷款需求,有充分的资金满足,所以不需要降息。
2,无论楼市表现有多差,遏制地产“灰犀牛”的基调,没有任何改变。
我们可以看看,高层是如何回应房地产调控的。
在11月12日,央行、银保监会再次提到维护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根据两部门公告,央行在上述会议中提出,要“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银保监会的要求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健全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倾向”,就是告诉大家,像棚改、降首付、放任房企高杠杆融资的日子不会有了,大水漫灌已是过去式,房住不炒不会有任何改变。
“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意思是暴涨不合理,暴跌也不正常,楼市不能变成大起大落的市场。
大家再体会一下:既然要稳,就不能从利率端下手,给楼市带来“急转弯”的预期。
至于PPI上行,CPI上涨压力,还有提振外贸、内需、居民消费意愿这些事,更多的要仰仗数量型工具,也就是靠MLF、逆回购的“注水”,顾忌到房地产,利率是不能动的。
正所谓“鲸落万物生”,遏制房地产“灰犀牛”,是产业转型、摆脱土地财政的必经之路。
什么叫灰犀牛?
所谓“灰犀牛”,指的是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房地产就是这样,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如今已经关联了上下游几十个行业,影响了数千万人的就业,捆绑了六成以上的国民财富,太多人的工作、收入、身家、财富与楼市相关。
与之对应的是“黑天鹅”,指的是极其罕见的、出乎人们意料的风险,比如在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准备的情况下,2020年席卷全球的疫情,除了我们的经济增速依然强劲,欧美、日韩大多都坠入“泥潭”。
目前,我国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业贷款的39%,还有大量债券、股本、信托等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灰犀牛”面目越来越清晰。
景顺杨锐文指出:从近期各地的房地产土地大面积流拍,以及房地产的销售快速转冷,房地产的灰犀牛已经缓缓到来。
当前的楼市调控政策,不仅覆盖供给和需求两端,而且延伸至全链条,其力度和广度都堪称前所未有。
要知道,我们的房地产市场,要么是放量上涨,要么缩量下跌,很少出现放量平稳的中间状态。
因此,几乎可以肯定,地产已经走向下行周期。
后续更可能出现的是,相对疲弱的楼市,以及过剩的流动性并存的局面。
市场既然不缺钱,又无法流入房地产,未来的聚焦点,会更为偏向于科技与制造。
从这个角度来看,央行坚持拒绝降息,背后还有一个深意:
以时间换空间。
我们未来的空间,是大国制造,是高端装备,是星辰大海。
我们现在的惯性,是土地财政,是债务驱动,是城市扩张。
一边用“不降息”的手段,拖住时间,稳住房价波动,慢慢缩小土地出让规模、开发投资规模、销售面积和施工面积。
另一边,用“注水数量”手段,比如巨额MLF、碳减排工具、北交所,以拓展空间,逐步扩大专精特新、高端制造的体量。
地产向下,制造向上,能见证如此宏大的时代,值得我们干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