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网络上的热点事件应该少不了天津交通广播的两位主持人在节目中争吵而引起的热议。抛开男女主持人对于事情的处理方式不谈,只看看他们引起争论的话题也非常有意思—“北京是不是美食荒漠”,在“乾隆白菜”这道菜上杠上了。在天津广播里聊北京的美食,绝对的“引战”话题。也能看出距离比较近的两个直辖市互怼的日常。
回到这个“引战”话题,北京到底有没有美食呢?经常有人说“北京无美食,只有穷讲究”。相比气候温润、物产丰富的江南鱼米之乡,老北京的一些食物的确显得有些粗糙。但若说北京无美食那也是有点偏颇,只是北京的美食粗犷、平民一些,比如这冬日里的一锅羊蝎子就不能错过。
蝎子?羯子?
所谓羊蝎子,其实就是羊脊骨,从羊的脖子后部一直到羊尾的部位,去掉肉之后的脊骨弯弯曲曲、支楞巴翘,与蝎子颇为相似,取名羊蝎子也就顺理成章了。
或许是,想到吃“蝎子”多少还是会影响食客的心情,所以也就重新结构组合,变成了“羊羯子”,意为羊组成的蝎子。不过,这“羯”也有自己的意思,即骟过的公羊,据说这“羯”的羊肉不腥不膻,口感极好。
追溯羊蝎子的历史,可能还比较久远。
俗语说“吃猪不如吃牛,吃牛不如吃羊”,羊肉在古代一直是达官贵人的吃食,一般百姓自然难以吃到。
据说,苏东坡做官时经常吃羊肉,所谓“十年京国厌肥羜(羔羊)”。但是,被贬之后想吃羊肉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于是他就让屠夫给他留下羊脊骨,回去用水煮,再上火烤熟,啃着骨头缝里的肉倒也自得其乐,也算是最早的羊蝎子了。
在北京,说到羊蝎子,一般都是指羊蝎子火锅。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位蒙古王爷打猎回来,看见厨子和下人们在煮炖羊脊骨打打牙祭,顺手捞上来一块儿,竟然比羊肉味道鲜美,于是根据羊骨形状起名羊蝎子,并成为了府中固定的餐食。
清末,蒙古的老百姓躲避战乱来到北京,开店糊口,把羊蝎子带到这里,好吃不贵,一下就得到了老百姓的喜欢,草原的美味在京城扎根了。
冬天里的那一锅羊蝎子
羊肉自古就是冬日的滋补佳品,手口并用的羊蝎子自然是冬日里不能错过的一道风味美食。在京城里坚持传统的老字号与创新的新派羊蝎子火锅交相辉映,给各种食客带来温暖的慰藉。
虽说这羊蝎子属于平民美食的代表,算不得啥高档的吃食,但一锅好吃的羊蝎子还是颇有讲究。
首先,这主要食材的羊就颇有讲究。口感细嫩,没有膻味的绵羊比山羊更受欢迎。内蒙古的羊自是首选,而锡林郭勒盟西边的苏尼特羊和东边乌珠穆沁产的半年左右的羔羊更是绝佳,香味口感都有保证。
早些年的老北京还讲究个季节,初夏把羊从内蒙赶来,放到深山老林饲养,待到入秋之后,把羊赶到玉泉山休整一段时间,让羊喝山里的泉水。待到入冬,这膘肥体壮的羊才能上桌。
刚才也说到这羊蝎子是羊脊骨,从后脖处到羊尾,每个部位的肉质口感也不尽相同。后脖头的部位肉厚肥美,是所谓的“精品锅”;中间脊骨部分肉少,但味道香,啃完像飞机翅膀,也称为飞机翅;羊尾部位属于“动肉”,肉质最为滑韧。鼠小弟建议吃的时候跟店家说就要每个部位都有的,这样才能品尝到不同部位的“好处”。
火锅自然离不了汤底,羊蝎子火锅也分为白汤和酱汤。酱汤也称为红汤,是北京羊蝎子的主力。
白汤不添加多余的调味料,以白水煮制羊蝎子至奶白色,添加盐巴、葱段、姜片熬煮而成,味道鲜美,原汁原味。
红汤每家配料不同,但基本少不了各种卤制料味,辣锅的话还要添加辣椒,汤汁红润,色泽鲜亮,咸香入味。
关于配菜的选择也有讲究。因为羊蝎子本身带骨带肉,而且这在骨头上附着的肉口感更好,所以“肉食动物们”可以不用点羊肉了,可以加点羊骨髓、羊杂。素菜的话适合耐煮一点的食材,比如豆腐、白菜、粉条、萝卜之类,尤其是冻豆腐,吸收汤汁之后味道也很棒。
主食的话可以选择手撕面,吸收了羊肉味的面条加点醋,滋味无比好吃。鼠小弟最喜欢的是葱花饼,刚烙出来的饼酥脆可口,可以直接吃。不过最好吃的是把饼放在锅里涮一下,时间不要长,这样既有酥脆的口感,还有汤汁的鲜美,绝了。
当然,重口味的还可以点北方发酵的臭豆腐配炸馒头片、窝头片,把臭豆腐涂抹在馒头片、窝头片上,一口上去太冲了,但是特别好吃。
哦,对了,最好再点上几头腌蒜,去腻开胃,和羊肉绝配。
吃羊蝎子的顺序倒没那么讲究了,锅开了就赶紧撸起袖子开造吧,每个部位都吃上几块,配着腌蒜,喝着白酒啤酒,觥筹交错。接下来涮菜、主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
若是有羊骨髓的话,用吸管一口气吸到嘴里,入口即化的感觉怎能错过。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里面提到北京的羊蝎子,“北京是一锅咕嘟冒泡的羊蝎子,几千万人泡在里面,在老汤中一点点摸索。”
不管是美食荒漠也好,美食之都也罢,在这寒冬的日子里,有一锅温暖你的羊蝎子,吃完,再去拼搏的感觉,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