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4大“发展极”,“核心城市”格局不同:
长三角一体化: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港澳/深广
京津冀协同:北京/天津
成渝双城圈:重庆/成都
(1)曾经的环渤海时代
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环渤海经济圈”方兴未艾,当时的“”环渤海”包括:京津冀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图1)。
国家定位:
北方经济中心:天津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
双双名列“中国外资4强城市”(比肩上海苏州),“外资10强城市”还包括“环渤海圈”的青岛、沈阳。
高光时代的天津“滨海新区”,GDP突破万亿(占据天津全市半壁江山),甚至超过上海“浦东新区”。
(2)如今的“京津冀协同”
近年,国家发展战略调整,区域发展重心转移、政策倾斜转移。原来的“环渤海经济圈”被收缩为“京津冀协同”。辽宁、山东被“退圈”,不得不重回单兵作战,经济数据严重缩水;天津、河北也出现了发展“失速”,经济步伐整体疲软。
尽管北京大力推进“疏解非首都功能”,但是,“雄安新区”,万仗高楼平地起,建设尚需再努力。“北京城市副中心”,其实是北京市级层面的行政机构迁出了北京老城墙,实质是固化了北京的“首都地位”,提升了首都话语权(如图2)。
北京,似乎削弱了天津,也没能带动河北省发展。
反观,另外3个“发展极”:
【长三角一体化】
1个直辖市上海+苏浙皖3省
一体化发展,热火朝天。
【粤港澳大湾区】
广东省“双核心”深圳/广州,对接香港澳门,大湾区如火如荼。
【成渝双城经济圈】
1个直辖市重庆+强省会成都,在竞争中合作,风生水起。
为何“京津冀”效能偏低偏慢?
当年“环渤海”时代,天津被作为“北方经济中心”来打造、北京也明确了要“去经济中心化”。
如今“京津冀”时代,天津不再是“北方经济中心”,北京成为华北甚至整个北方唯一增速可观的“经济体”,这分明是在强化经济中心定位。
2个直辖市+1个腹地省份,这一格局的“京津冀”经济区,似乎很有必要做出巨大调整,重塑功能角色优化发展空间。
以天津为中心:津京冀
图:@星辉历史文化建议:
以天津作为“京津冀”发展空间的中心城市。直观可见,以天津为圆心,可以构成向四周辐射的“小太阳”发展轴。十分有利于带动河北省各个城市的发展。反观对比图2,北京并非最佳的“中心”之选。
以天津为中心,
小三角:京津唐、京津雄
大三角:京津石、津济石
天津,地缘战略禀赋凸出,责无旁贷使命担当。不仅优化京津冀空间格局,也能对接山东、融合辽宁。
北京,既然去经济中心化,可以聚力科教文化,建设世界宜居首都,避免再现工业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