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荡气回肠的战斗之歌(红色记忆)

平津战役纪念馆外观。 本文图片均由平津战役纪念馆提供

麦璇琨绘制《天津城防堡垒化防御体系图》使用的绘图仪。

苏静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时使用的派克钢笔。

董其武送给苗玉春的诗文手稿。

初冬的天津子牙河畔,宁静祥和,一座宏伟的建筑巍然耸立。聂荣臻元帅题写的7个金色大字——平津战役纪念馆,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百万余人,对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进行大规模战略决战,解放北平(今北京)、天津等中心城市,史称平津战役。平津战役纪念馆于1997年建成开馆,馆内2500多件珍贵文物及辅助展品,向人们讲述着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

记录没有硝烟的斗争

“现在来到战役实施展厅,影像资料里的老人是中共天津地下党员麦璇琨,他为天津城市攻坚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我馆藏有一套绘图仪,是麦璇琨绘制天津城防图时所用,见证了隐蔽战线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平津战役纪念馆陈列保管部副主任曹静介绍。

当时,天津是傅作义集团由海上南撤的重要通道,国民党守军多次加筑天津城防工事,自以为“固若金汤”。为了取得天津城市攻坚战的胜利,1948年6月,华北局城工部向天津地下党市政工委书记王文源传达了一项秘密任务:设法搞到一张完整的天津城防图。王文源将这一任务交给了中共地下党员麦璇琨。麦璇琨当时任天津城防工程第八段的现场总监工,自己直接掌握第八段的图纸,要想绘制一张完整的天津城防图,还须设法拿到其他工段的施工图纸。他利用开会、考察的机会与相关技术人员搞好关系,看到人家有多余的备份图纸就直接索取,有的则以参考的名义借阅后绘制下来,再加上到施工现场实地勘察,不久就搜集到了全部图纸。

随后,麦璇琨便使用这套绘图仪绘制《天津城防堡垒化防御体系图》。先按照天津市区街道图,将主要街道、铁路、河流等描绘出来,再将城防线按实际比例绘制在图纸上,然后将大大小小的各类碉堡标注在城防线上,最后将城防线工程的横断面图和各类碉堡的详细构造绘于图纸空白处。

麦璇琨绘制的城防图为天津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1月14日10时,天津城市攻坚战打响。平津战役天津前线总指挥刘亚楼率领5个纵队22个师共34万人,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发起总攻,仅用29个小时激战便解放天津。刘亚楼在回忆这场战役时写道:“华北党组织特别是天津市地下党的同志,供给了详尽的天津敌情资料,连每一座碉堡的位置、形状、守备兵力都有具体交代。这就使我军迅速掌握了情况,因而下决心、订作战计划、部署兵力,都有了确实可靠的基础。”

见证北平和谈重要时刻

展柜里,一件蓝黑色毛呢面料、狐皮衬里的大衣格外引人注意。它是原国民党西北军将领、爱国民主人士邓宝珊用毛泽东主席赠送的狐皮做成的大衣。

抗日战争时期,邓宝珊与我党一直保持着友好往来。1943年11月下旬,邓宝珊从重庆回到陕西,专门去延安拜访毛主席。此间,邓宝珊偶感风寒。毛主席对其病况非常关心,请名医为他诊脉开方,不久他便康复了。毛主席又考虑寒冬将至,便送给他10张狐皮作衣料。

“这件狐皮大衣不仅是邓宝珊与中共中央领导人友好关系的直接物证,还见证了北平和谈这个重要历史时刻。”曹静说。

1949年1月13日至16日,傅作义派时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作为全权代表进行北平和谈第三次谈判。谈判中,邓宝珊特地穿着这件狐皮大衣,表达了想拉近双方关系的意思。最终,在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的双重作用下,谈判达成协议,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这支派克钢笔的主人是第一个进入北平城内的解放军代表苏静。它和狐皮大衣都是国家一级文物。”曹静指着大衣右侧的钢笔介绍道。

天津解放后,中共中央派东北野战军参谋处处长苏静为代表,随同邓宝珊进入北平城,以便进一步沟通确定协议条款。1月17日,苏静前往北平。1月18日,傅作义来到苏静下榻处并对在座的人说:“你们可以一起再商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和平解决的具体办法。只要有利于北平和平解决,使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免遭破坏,怎样的解决办法都行,你们可以算是双方的全权代表了!”

《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草稿拟定后,苏静电告平津总前委,转报中央军委,修改后又返回来,遂成正式协议。“1月21日,苏静就用眼前这支钢笔,与傅作义方面的代表王克俊、崔载之共同在协议上签了字。”曹静说。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接管北平防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城内国民党守军全部接受解放军的改编。

彰显坚定跟党走的决心

“为迎东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恩胜天。从今矢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任务不计多艰苦,喜看万民解倒悬。”这是董其武将军在新中国成立之日所作的诗,表达了他对于绥远起义的感慨和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后来,董其武将此诗的首尾两联抄送给老部下、好友苗玉春。我们馆藏的这份诗文手稿,正是从苗玉春处征集来的。”曹静指着一份用毛笔竖行书写的手稿介绍道。

绥远省是原塞北四省(热河省、察哈尔省、绥远省、宁夏省)之一,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南部地区。北平和平解放后的第二天,国民党傅作义集团高级将领、绥远省主席兼绥远保安司令官董其武从绥远飞抵北平,向傅作义表达了走和平道路的意愿。傅作义即向中共方面说明了情况。1949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傅作义、邓宝珊时,首次提出解决绥远问题的方式,即双方停战,沟通联络,“等待他们起义”。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绥远方式”,并将其列为解决残余国民党军的三种方式之一。

为了顺利实现和平起义,董其武做了多方面的缜密工作。“绥远有很多傅作义的实力将领,他们心思各异,董其武虽有威望但也没法一下子让所有人同意起义。他想尽了各种办法,比如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加强巩固干部、军队,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等。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举行。”顺着曹静的指引看过去,只见签字名单上,孙兰峰的签名所占宽度最宽。曹静说,当时大部分人已经同意起义,但孙兰峰称病没来参加签字仪式。董其武率先签字后,顺手拿起一个小茶碗,扣在自己签名的后边,为孙兰峰留出空位,并让其他人往后写。经过劝导,最终孙兰峰也签了字。

董其武等39人签名后,宣告正式脱离了国民党反动派。从此,绥远军队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1955年,董其武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

展厅内,不少观众在一块四棱锥体形状的石碑前驻足,石碑上镌刻着“张云亭同志之墓”“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战车一团政指云亭同志山西临县人 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于天津战役牺牲”。“这是天津战役‘特等坦克功臣’张云亭烈士的墓碑。他在战斗中不幸头部中弹,牺牲前,他用微弱的声音对战友说:‘别管我,打到金汤桥去……’”曹静说,张云亭烈士被埋葬在海河边,他牺牲3年后家人才得知消息,他的兄长赶到天津,将他的棺材抬运回山西老家重新安葬。由于坟前立着的石碑太重,他们没有带回。后来,一户人家翻建房屋时发现了这块石碑,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

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平津战役中,7030名解放军指战员献出了宝贵生命。为了铭记英烈的革命精神,平津战役纪念馆在英烈业绩展厅的石板上镌刻了平津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名字。据介绍,目前这里已有6843位烈士的名字,每年都在补录。

“我在‘天津’了!”“我终于到‘北平’啦!”展厅里,几个小朋友正在体验“平津战役益智棋”。“这是投影感应互动装置,让少年儿童通过下棋闯关的方式了解平津战役历史。”曹静说,“未来,我馆将开放多维演示馆,进一步提升观众体验。希望吸引更多人走进纪念馆,了解革命历史,让红色记忆代代相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