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地扩招,高考录取率也逐年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大学生遍地走,本科生已经“不值钱”、到处都是本科生。那么,这句看似调侃的话有多大的可信度呢?
一、考大学比以前容易了!
早在2000年左右,我国各省市区相机普及了义务教育,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因此并采取了一系列利好的政策,让更多愿意上学的学生能够继续读书。
拿高考来说,2020年全国高考总人数达到1071万,创下历史最高!高考人数增加,再加上高校的扩招,录取率提高,那么考生大学的总人数自然也会有所增加。
1977年高考恢复,当年有570万考生步入考场,但只有27万人被录取,因此1977年的高考录取率仅为5%,创下来了历史最低值!也就是说:每一百名考生中仅有一名能够考上大学,而本科生更是凤毛麟角!
1981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突破10%,直到2000年这一数值才升至50%,而在这期间录取率大多数维持在20%——30%之间。从2011年开始,这一数值再次提高至70%,近年来基本上维持在80%左右。
所以,结合每年的高考录取率,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考大学比以前容易多了。那么,考大学容易了,就意味着大学生遍地走,本科生“不值钱”了吗?
二、本科生“不值钱”了吗?
要想解决“本科学历是否值钱和本科生是否到处都是”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借助一些数字来回答这个问题。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经有44届高三学子参加高考,累计参考人数大概在1.4亿人次,而这44年间高考平均录取率在50%左右,因此共有7000万名考生考生了大学。
这7000万名考生包括专科生和本科生,这40余年的本科录取率应该不足30%,所以,仅有2100万名本科生。而我国总人口数为14亿人,而本科生仅占全国总人数的3%!如果除去每年复读的考生,这个数值恐怕会更低!
那么3%的本科生是什么概念呢?也就说:每一百个人中仅有3个本科生,因此“本科生不值钱、大街上到处都是本科生”这句说法是不恰当的,大街上走的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专科、甚至是高中学历。
三、为什么人们认为“本科生不值钱”了呢?
既然本科学历的人那么稀少,应该非常吃香、受追捧才对,那人们为何还要感慨“本科生不值钱”了呢?是什么导致世人产生这种错觉的呢?编者认为有以下2点原因:
1、就业压力变大
上世纪,因为大学生非常稀少,能够考生本科的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每个本科毕业生都能被分配到不错的单位。然而,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
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花费父母大量的心血和金钱。然而,当他们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自然会成为全家人、甚至是街坊邻居讨论和关注的焦点。所以,长此以往,人们就产生了“大学生不值钱”的观点。
2、本科生素质降低
在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大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搞研究,所以,他们都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素质也很高,自然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然而,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沉浸在网络里难以自拔,每天不是熬夜打游戏,就是逃课睡大头觉,终日不学无术。四年过后,该掌握专业知识他们没有掌握,该掌握的技能他们也没有掌握,整体素质都偏低。因此,在找工作时很容易碰壁,时间一长,人们都认为现在的大学生也不过如此,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那般优秀,所以就有了“本科生不值钱”这一说法。
因此,结合上述因素,编者认为:“满大街都是本科生或者是本科生到处都是”是不恰当的,毕竟本科生仅占了全国总人口的3%,还是比较稀少的,而“本科生变得不值钱”倒是能够说得过去。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就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充分利用好大学时光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让自己拥有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