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曾舍身搭救毛主席的恩师符定一,献上十二字解放平津策略

1948年,我东北野战军以风卷残云之势,取得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此时,驻守东北的80万兵力,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战略机动力量,可以随时入关参战,解放全国其他地区。

而此时的傅作义将50万军队,全部退防到北平、天津、张家口,三个华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企图负隅顽抗。此时,我军拥有绝对的战略优势,对解放平津胜券在握。

驻守天津城的是蒋介石的心腹陈长捷,他誓与天津共存亡,而此时在北平布防的傅作义,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的士气也不高,显然攻克北平更容易。

而在这时,符定一却为毛泽东献计:先武攻天津卫,后文取北平城。

符定一是谁?为何他要给毛主席建议先攻打天津,然后和平解放北平?

要回到这个问题,还要从1912年说起,当时毛泽东正参加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入学考试。

无间师生校园结缘

1912年,湖南省公立高等中学校长符定一,正审阅参加入学考试的学生的试卷。他被获得第一名的这篇文章深深吸引了,因为这篇文章气势磅礴,大气雄浑,不像是出于十几岁的少年之手。

翻到卷首,只见姓名栏“毛泽东”三字字体遒劲、雄浑有力,所以他决定见见这位考生。

而此时的毛泽东其实相当失望,因为来到长沙之后,毛泽东连续报考了多所学校,尤其是实业、法政等专门学校,都因为对学校的各项教育制度不满意主动退学了

符定一看着这个来自湘潭乡下的毛泽东,心里不禁疑惑:“如此大气磅礴的文章真是他写的?”

所以符定一将这位考生单独叫到校长室,给他出了几道题目,这些题目涉及到“上下五千年”诸多方面的知识,但是毛泽东均对答如流,而且还偶有惊人之语,这让符定一感到很惊喜。

作为一名教育家,符定一自然有一颗伯乐之心。他当即取出纸笔,拟定题目,要求毛泽东再写一篇文章,只见毛泽东文思泉涌,片刻之间又完成一篇佳作。此时,符定一坚有了一个坚定的想法:这个小伙子是个可塑之才,值得用心栽培。

他激动地说:“毛泽东同学,希望你能够在学校里用功读书,学成之后,将来和其他青年一起,承担起拯救中国的重任。”说着,从书橱里取出一本珍藏的《资治通鉴》送给毛泽东,并告诫他要深刻理解其中的“治国之道”,以后成为治国之才

作为校长的符定一,平日里对学生十分严格。一天夜里,他对学生宿舍进行检查,见有几个学生正挑灯下棋,严肃地批评了他们,敦促他们立马睡觉。

当天路过锅炉房时,见里面有光亮,走近一看,原来是毛泽东正在昏暗的灯光下读书。他轻声走到身后,看到毛泽东读的正是前几天他送的《资治通鉴》,不禁有些感动,也为他骄傲。

他不忍心打扰认真读书的毛泽东,转身准备离开,一阵寒风吹过,符定一咳嗽了一声,此时的毛泽东才发现校长一直站在他身后

过了几天,“学生优秀作文栏”中,张贴着毛泽东的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阅卷老师柳潜先生在评语中写道:“作者目光如炬,落墨大方……前途不可限量

一次,毛泽东与语文老师就一篇作文发生了争执,起因是他与老师的观点不同,并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让寸步,这位老师很是生气,找到校长符定一:“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

“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有问题,咱们做老师的可以教育嘛,总不能说开除就开除吧!”符定一劝说道。这位老师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一摔书本拂袖而去。自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符定一就亲自给毛泽东授课,这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在学校里,符定一竭力为毛泽东提供各种条件,希望他学有所成。但是有一天,毛泽东找到符定一说:“非常感谢您和各位老师,这段时间以来对我的帮助,此份师生恩情必将永记终生。但是,在学校里我觉得学到的知识面太窄,思想不够活跃,所以我想退学。”

听到这里符定一很是惊讶,急忙劝说毛泽东:“润之,你这个年纪正是系统掌握知识的时候啊!”

但是这些知识与我想学的东西差得太远。”毛泽东为难道。

符定一见无法劝说毛泽东,就先让他回去好好想想。次日,他叫来了学校里很多有影响力的老师,一起劝说毛泽东。毛泽东坚持自己的想法,去意已决,老师们极力挽留却无法让他改变想法。

1918年,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而此时的符定一恰好也在北京任职。这期间,毛泽东常到符定一家里做客,师生二人久别重逢,经常促膝长谈,一起研究学问,也讨论当下的时政要闻。

符定一平时不吃辣椒,他知道毛泽东特别爱吃辣椒,所以每次毛泽东来家里做客,必定让妻子为毛泽东准备一碗辣椒。他还从每个月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5块大洋,当做毛泽东的活动经费,以支持他为民族事业奔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925年,毛泽东利用回湖南养病的机会,积极开展农民运动。此时,符定一恰好回老家探亲路过长沙,时任湖南省政府秘书长的表弟来见他,跟他打听有关毛泽东的一些情况。

表弟说:“毛泽东是个极度危险的人物,他在长沙策动工人罢工,反对现在的省长赵恒惕。还成立了一个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率领所有代表和省长展开激烈辩论,这样胆大妄为的做法让赵省长很生气。”

说完,他拿出一份电报,上面写着今晚逮捕毛泽东的内容,署名是赵恒惕。

符定一听完赶忙拦住表弟:“毛泽东是我的学生,而且是我教过的学生里最有抱负和才气的一个,他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他以后的成就必定远在你我之上,你千万不要抓他,我可以用生命为他担保。”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见符定一如此坚定,表弟有所动容,他答应前去劝说负责抓捕毛泽东的公安局长,望他能网开一面。但是符定一还是不放心,他打听到毛泽东的住所,利用自己国家议员的身份,和赵恒惕老乡的关系,打通层层关节,暗中保护毛泽东。

同时,他还让亲信去给毛泽东送去了一份信和20块大洋,劝其赶紧离开长沙。直到亲信将毛泽东安全送上南下广州的火车之后,符定一悬着的心才才落了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此后的十几年里,符定一始终关注着这位学生的革命行动,并默默给与支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一直在国民党政府任职的符定一,在见识了国民党官场的腐败之后,毅然决定辞官回家办学。

1943年,符定一因无法忍受整日的煎熬,因为每天需要面对侵略中国的日军,而又无法为民族和国家出力,决定去找毛泽东,去找真正抗日的队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他趁着深夜,避开日本人的监视,带着极少的行李和几本毛泽东的书,匆匆赶到重庆。国民党认为符定一在学术界德高望重,想让其为己所用,所以对他百般挽留,并许以高官作为诱惑,但符定一不为所动,回到了湖南老家。

回到湖南之后,符定一还是继续从事起教育事业,他与湖南中共党组织取得了联系,找来毛泽东的诸多著作,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细细研读。

读完这些著作之后,符定一发现当初自己门下的学生,此时的境界已经完全超出自己了,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将毛泽东视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他与党组织联系,希望去革命胜地延安,与毛泽东探讨国事。

但是中央回复说现在形势严峻,还需要再等一等。但是还没等到去延安的消息,国民党特务就先找上了门,特务冲进符定一的家将他铐了起来。

符定一并未慌神,呵斥道:“你们凭什么抓我?”

特务冷笑道:“就凭你是毛泽东的老师,我就可以抓你!”

“我们师生向来光明磊落,我为拥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符定一坚定地回答。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监狱里,特务要求符定一详细交代他和毛泽东的关系和来往过程。但是,符定一只在纸上写了四个字——“无间师生”。

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听闻老师身陷囹圄,十分着急,发电报给湖南的党组织,要求全力营救符定一。由于符定一在学术界地位很高,所以国民党当局并没有为难他,他刚被释放回家,就立马开始废寝忘食地钻研起毛泽东的著作来。

平津局势错综复杂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驻守在东北地区的我东北野战军有80万兵力,此时他们已成为机动部队,随时可以入关,参与到其他解放区的战斗中,所以对于接下来的平津战役,我军从战略上有绝对的优势。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此时的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量上有优势,在数量上也有巨大的优势。但是,目前需要从全局出发全盘考虑,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平津地区的解放,是毛泽东非常关注的。

此时,固守华北地区的是国民党傅作义部,作为华北“剿总”总司令的他,随时面临我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的夹击,在坚守和撤退间犹豫不定。

面对此种局势,傅作义有三种应对方案:一种是死守平津;一种是放弃平津向南撤退到徐州一带;三是向西撤退到归绥一带。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傅作义于11月4日前往南京,与蒋委员长商议对策,蒋介石为了加强长江沿线的布防,要求傅作义南撤至徐州一带,阻击我中原野战军,加强对“国都”南京的拱卫。

为了让傅作义安心听命,蒋介石许诺其“东南军政长官”职位。但是此时的傅作义仍然顾虑重重,因为他并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担心南撤之后部队被蒋介石的中央军吞并,那样自己就成了光杆司令了,所以傅作义倾向于坚守平津。

他与蒋介石达成商议结果,采取固守津沽,如遇局势变化则放弃北平,走海上南撤的方案。但由于傅作义始终犹豫不定,此方案并未坚决贯彻。而毛泽东则认为,将傅作义部截留在平津地区予以歼灭,对整个战局是最有利的。

于是,毛泽东下令我华北、东北野战军,密切关注国民党傅作义部的动向。为了防止傅作义向西撤退,毛泽东命令华北第三兵团先停止攻打归绥,向东撤退并休整待命。同时要求东北野战军短暂休整后立即入关,准备参加战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傅作义是阎锡山麾下的一名战将,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此时由他领导的华北“剿总”总兵力有50万,共44个军,其中24个为蒋介石的中央军,20个为其本部,战斗力依然很强。

当时,林彪等人认为东北野战军刚刚经历了几场大战,部队未获得完全休整,难以在短时间内入关参战,要求上级延长休整时间。

此时,国民党在徐州的形势十分危急,为了防止傅作义南撤驰援徐州,林彪等人向军委建议“先放弃攻打太原的计划,集中华北地区所有兵力,包围保定或张家口地区,但是围而不攻,只是拖住敌人。”但是军委没有采纳东北方面的意见,因为包围保定或张家口无法真正拖住傅作义,因为傅作义不可能为了区区一个保定,而置全国战局于不顾。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是,考虑到东北野战军的实际困难,中央提出了这样的方案:“不管傅作义部是否撤离平津,东北野战军均按原计划执行,部队休整到12月中旬,然后入关。”

也就是说,如果傅作义率军南撤,那就让他撤走,到时候平津无战事,可南下长江中游作战。随后东进与刘伯承、陈毅等部会合,一同进攻南京和上海。

为了将傅作义部截留到平津地区,解放军将帅绞尽脑汁,一时间无法找到个合适的方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此时的傅作义已经对蒋介石和华北战局失去了信心。一是因为蒋介石在不久前的辽沈战役中,关键时刻离开北平去上海,应宋美龄的要求前去解救孔令侃,这让傅作义很介意。二是他认为华北处于我东北、华北野战军的包围之下,在军事上已无出路。

在南京时,傅作义会见了李宗仁和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他们两人均认为国民党军此时不应战斗,须与中共发面展开和谈,因为中共也没有能力解放全国,寻求建立联合政府才是正确的。

傅作义想,既然和谈很有把握,那就不会有南撤北撤的问题了,回到北平后,他将驻守在保定、承德等地的兵力全部撤回,只坚守北平、天津、张家口三个城市,按兵不动。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傅作义没有做任何的战斗准备,忙着会见各界人士等政治活动。傅作义非常赞同李宗仁主和的想法,于是,开始秘密地与中共取得联系,商议和平谈判事宜。

他通过北平地下党,给毛泽东发出了主张和谈的电报,而他不知道的是,这封电报其实是由其女儿通过中共的地下电台发出的,他的女儿傅冬菊也是中共地下党员,电报发出后并未收到毛泽东的回电。

而民革主席李济深也托彭泽湘等人接触傅作义,希望他能脱离蒋介石反动政府,同中共及其他民主党派展开合作,抵制内战。经过几次交流,傅作义表示会认真考虑李济深的建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彭泽湘通过符定一和中共取得联系,通过中共地下党的安排,符定一前往石家庄与中共展开面谈,交流傅作义提出的有关和谈的问题。

符定一到了石家庄后,还未与中共接洽时,毛泽东就迅速抓住机会,趁着傅作义犹豫不定之时,做出了平津战役的战略部署。以和谈为由稳住傅作义,但实际上并不与他展开谈判,亦不给其讨价还价的机会。

与此同时,军委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意将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军队抑留在平津地区,伺机予以歼灭或者迫降。首先,由华北野战军一部镇守绥东地区,以防傅作义部向西逃窜。同时,为了不刺激到傅作义,致使其向西撤退,命令华北第一兵团停止进攻太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后,命令东北野战军即日迅速入关,包围唐山、天津等地,避免敌军从海上南撤。至此,经过周密的部署,我军已经布下天罗地网,傅作义部插翅难逃。

恩师献计保全北平

1948年10月,平津战役前夕,毛泽东派人将恩师符定一秘密接到西柏坡,共同商议战局国事。符定一带来了北平各界人士关于北平战事的建议。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先武攻天津卫,后文取北平城”,他认为,作为北平的门户,想要解放北平必须要先解放天津,攻克天津之后,北平必然不攻自破。这样做,可以更好地保护北平城内的历史文物,也可以减少我军的伤亡。

但是,我军部分将领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天津城由蒋介石的心腹陈长捷驻守,兵力充足,而北平傅作义部则士气不高,显然北平城更容易攻克。

为了保护北平城的历史文物,一向谦逊的符定一与中共诸将领展开唇枪舌战,经过长达3个小时的激烈争论,最终毛泽东做出指示做先攻打天津,后争取能够和平解放北平。

12月22日,华北第二兵团向新保安发起进攻,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战斗,一举歼灭了傅作义部第35军两个师。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驻守张家口的敌11兵团见状仓皇向北逃窜,企图西撤至绥远。华北第三兵团与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配合,在严寒之下对其展开追击,战至24日下午将11兵团五万余人全部歼灭,收复张家口地区。

为了进一步孤立北平,动摇傅作义顽抗的信心,在歼灭了新保安和张家口等地的国民党守军后,军委命令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和东北野战军一部将北平城重重包围,并以东北野战军大部为主力,准备进攻天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作为华北最大的工业城市,日军和国民党军长期驻防于此,天津城的工事非常坚固,而任天津警备司令的陈长捷手下有13万兵力,企图利用堡垒式的天津城负隅顽抗。

东北野战军调集了22个步兵师和“远近闻名”的炮兵纵队共34万兵力,陈兵于天津城周围,扫除了位于外围的据点,并做好了攻城的准备,参谋长刘亚楼亲自赴天津城附近指挥战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天津守军在我军包围之下拒绝投降,东北野战军于1949年1月14日展开猛烈进攻,经过将近三十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并俘虏了陈长捷,至此天津解放。

天津城被攻克后,北平城内的国民党军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为了保护这座古城,中央军委计划继续与傅作义展开谈判,争取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但同时也命令部队做好强攻的准备。

自1948年12月以来,我军就和平解放北平问题,与傅作义进行了多次谈判。天津解放当天,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了双方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翌日,我军致电傅作义,敦促其当机立断,和人民站到一起,中共地下党组织及各界爱国民主人士也全力配合,傅作义接受了我军提出的和谈条件,1月21日北平和平解放。

毛泽东在收到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后,首先想到的就是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恩师符定一。为了北平战事已经几天没合眼的毛泽东,顾不上休息,立即乘车来到恩师符定一的住处,和他一同分享北平解放的好消息。

事实如符定一所预想的那样——武力攻克天津,和平解放北平。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