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道士君在重读《天幕红尘》,”见路不走”送给现在的土地市场。
土地需求少了?不
前几日,天津第三批次土地挂了,市场“沸腾了”。
沸腾的根结点在于挂的地“太少”。
第一批次土地58宗,第二批61宗,第三批仅11宗,环比下降约82%。
单从“量”上来看,三批次拉了后腿,但好在第一批次与第二批次撑起了“一片天”。
截至目前,天津累计成交宅地99宗,平均楼面价8530元/㎡,平均溢价率7%。土地金收入973亿,超去年50亿,这个成绩还是很不错的。
放至全国来看,这个土地创收金也是可观的,位列全国第10位。同时我们也看出来,房企依旧重仓一线及二线热点城市。
其实,今年第三季度,全国35个城市的住宅用地成交总金额为1.08万亿元,同比下滑37.01%,整体土地市场热度骤减。
有人问,是房企土储需求少了?
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有的房企土储量已经余额不足,有的甚至没有。
房企不拿地?是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月度报告,显示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5.4%,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33%,接近历史最低水平。侧面反映出高负债下,房企资金链紧张的现状。
今年10月份,全国百强房企中有76家房企投资额度为零。
一部分房企不拿地的直接原因:没钱。
另一部分房企不拿地的直接原因:风险大,利润低。
道士君跟多家房企的投资部负责人沟通后发现,房企拿地的欲望,与拿地门槛高低没多大关系。
牵制房企拿地的力量来自于收窄的利润和“算过不来”的账,更多的自于压得喘不过气的资金压力。尤其是对违约方面的担忧度很高,警觉度很高,因为一旦触碰,信用就在资本市场坍塌,引发系统性风险。
就拿最近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国奥园来说,其实暂未出现公开市场的债务违约,但投资者的担忧并未减弱,催其提前还债。这起事件本身直击目前房地产行业的核心痛点:行业信用的下降,下降是因为失去了金融属性。
今年行业跌宕起伏,各大房企越发意识到稳健的重要性。能活下来已是最低奢望,不再盲目拿地,不敢轻易拿地。
这也是天津第三批土地市场热度急速冷掉的重要原因之一。
来看看天津各大房企拿地情况,2021年1-11月绿城中国以131亿的宅地成交金额位居榜首。其次是融创、中海。拿地金额分别为118亿、111亿。
有意思的是,央企国企、民企拿地达到了微妙的平衡。但,相对的,央企国企拿地趋势表现强劲。
土地市场分化?对
具体来看看各大房企在天津拿地布局情况,哪些区域、哪些板房企重点关注。
从大区成交宗数量级上来看,环城36宗,远郊31宗,滨城18宗,市区14宗。
具体而观,环城各区域成交相差不大,热度相对较高的聚焦在津南、西青。
这里简单说一下。
津南,相对之前各板块的百花齐放,2021年直接划分冰山和热带雨林,土地在国展西、海教园、老辛庄、咸水沽四大板块之间轮转,小站、葛沽、北闸口、八里台则是被冷藏,不是不想出地,有的板块做了N场土地推介会,依旧是无人问津。
西青,有点意思,一个新晋热点板块水西、一个沉寂爆发板块大寺,原来热点板块土地略显疲软。
北辰,虽说二级市场有点沦陷,土地市场还是可以,成交了10宗宅地,南仓板块占半壁江山。
东丽,基本供应土地相对优质,且板块成长性可观,程林庄上演激烈争夺战。
远郊五区,武清领跑,成交11宗宅地,杨村、商务区依旧是房企布局热点板块。宝坻新城、蓟州新城大部分一溜烟的底价成交操作。静海土地微妙,看看拿地房企便可窥知。宁河供出芦台城区优质地块,抢了一把热度而已,整体量上垫底。
滨城,空港、开发区,房企抢驻,其余板块不评论。
最后说到市区,从2019年开始,道士君就说过回归主城趋势愈加明显,这直接体现在一二级市场热度高涨,改善性购房需求释放。其中南开、河西是房企的主战场,2021年,尤其是南开区,土地溢价率最高约49%,创近五年新记录。
这是各区域土地简单层面表现,内里等哪天再展开说道说道。
再看天津各大房企拿地布局,粗略可分为主动性、被动性、机会性入局。
主动性房企大多是战略布局,对市区、环城热点板块优先考虑,但是你看上的地,别人也看上了,只能靠资金实力来说话。比如绿城、融创、新城。
被动性房企,地不是看中的,而是背后更深层次合作而致。比如中国中铁。
机会性房企,择机而入,地,土地利润算得过账,或区域深耕或捡漏取地。比如仁恒、金侨、中骏。
现阶段,区域分化,板块分化,现在隔一条马路都分化,如今这土地市场又进入买方市场,地价体系重塑是早晚的事。
粗暴来讲,接下来房企拿地,考验乱中取胜本领的时候到了,选择激流勇进、伺机而动还是蛰伏躺平,这将直接决定你今后在房地产行业的江湖地位。
虽然很残酷,但现实就是现实。
数据来源:京津冀数据研究院、彭博、安信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