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拍、好玩的机床博物馆”“打卡齿轮间的工业记忆”“来这里,感受满满的工业风!”……最近一段时间,天津市东丽区的机床博物馆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有点“火”。让我们一起走进东丽区机床博物馆,感受工业风格,领略工业文化。
一走进场馆,仿佛打开了“穿越之门”,厚重的历史感和大气的工业之美扑面而来。
“这是咱天津八十年代出厂的‘锥齿轮刨齿机’,这台是七十年代的‘平面磨床’;这是产自大连的‘铲齿车床’;这台是产自香港的‘冲床’……”机床博物馆馆长王福喜兴致勃勃地介绍着馆里的一台台展品。
据了解,机床博物馆于2013年创立,位于东丽临空经济区,占地2000余平方米。2017年,在东丽区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创立天津华明机床博物馆,位于东丽华明高新区,占地6000余平方米。两个馆区占地共计8000余平方米。
博物馆机床展藏品是馆长王福喜多年来潜心收藏的世界机床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从瑞士、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进口的老式机床200多台,机床历史从几十年到上百年不等(年代从洋务运动至1950年期间为主),各种民用品老物件500余件。”王福喜介绍,还有天津海鸥手表厂制造早期使用的铣床、生产过东方红火车车轮的机床设备等等都包括在内。
“看到这个了吗?这是咱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台机床历史比较悠久。另一方面,这几台机床曾经给解放桥进行过维修‘修容’工作。”王福喜说。
谈及收藏这些机床的缘由,王福喜说:“天津是近代中国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改革开放后,天津制造业迅速发展,设备更新加快,大量机床也成了天津工业成长的历史见证。同时,我从小对机器很着迷,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老旧机床可能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淘汰;也可能因为故障损坏而被迫下岗,当看着这些很可能伴随了一代人工作记忆的‘老伙伴’消失,有些于心不忍。所以就想留住这些珍贵的机床记忆。”
现如今,机床博物馆因其“硬核”的特点,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经常有观众过来拍照、打卡。”王福喜说:“受众很丰富,有大学生、中小学生,还有摄影爱好者等等。”
与此同时,为更好促进机床博物馆的发展,进一步传承工业历史文化,天津市相关部门,东丽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从多个角度积极帮助博物馆开展教育参观活动,提升办馆水平。
据介绍,针对机床博物馆曾面临的展品脉络不够清晰、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挖掘不够深入、参观人群定位不准、配套文创产品和体验活动不足、自身造血能力不强等问题,东丽区创新思路招法,优化改造提升。根据目前机床博物馆存在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实施更新改造。
“在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现在我们展馆的展品脉络更清晰了,同时,增设了500平方米科普区,参观者可以近距离动手体验,了解机床运行原理和结构。”王福喜介绍,此外,近期还准备举办“赶超之路”的图片展,目前正在进行相关内容完善和布展设计。
东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丁颖介绍说:“虽然机床博物馆是一家民营博物馆,但是从展品收藏,到其对工业历史的整理挖掘,都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成为东丽区一张特殊的文化名片,所以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关注博物馆的发展。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牵头支持机床博物馆,支持其发挥好主体作用,走市场化道路,不断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管理水平,努力在打造精品工业文化博物馆方面建立良好的口碑。”
眼下,有了党委、政府的支持,王福喜对于建设好、发展好机床博物馆的信念更坚定了。“我认为,博物馆里所传承的机床文化也是世界的工业文化。通过不断的发展和交流,我想让全国人民和国外的朋友知道咱天津有个专门收藏机床的博物馆!”他充满自信地说道。
来源:津云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