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所有的教室没有围墙,学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可以在空气中自由流动。
在这里,学生可以穿着睡衣看着窗外的风景发呆,也可以衣冠楚楚面对上百人发表演讲。
在这里,课余的时间会响起钢琴声,合唱声,快闪不知什么时候就不期而至。
在这里,每一张书桌都能看到窗外的风景。
新学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北馆投入使用,这座教学楼上下两层,一共4000平方米,容纳了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环境艺术系一二三年级大部分教学班。三个年级,几十个班,没有一堵隔墙,一座教学楼就是一间大教室。在这里学习的学生虽分属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却能实现零阻隔交流。教学环境改变的背后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拆掉班级的隔墙
周二上午,阳光从东面和南s面的大窗斜撒进北馆,一层有十几个班在上课。建筑系二年级的学生在上设计课,朱蕾老师逐一把学生叫到面前点评:“这个过道你设计的是60厘米,60厘米过道能不能过人呢?”
朱老师提到的作业是建筑学院本科一年级刚刚完成的尺度认知作业。建筑设计除外观设计之外,还要根据人体尺度、行为尺度精准地把握房间尺度、家具尺度。空间尺度认知是建筑学院学生的第一课。一年级学生对北馆的门、窗、楼梯、柱子、走道等基本建筑构件进行了尺寸标注,测量标注的过程中,同学们还把“自己”摆了进去,他们对成年男性、女性、儿童、猫狗等“活物”的尺度进行标注,画在门口、窗前、楼梯、走道,不仅创意地装饰了教室,还能让每个进入教学楼的人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各种空间尺度。
这个同学在教室里四处转了转,发现教学楼大门1.5米宽,工作台70厘米宽,而60厘米只是一块地砖的宽度,虽然也勉强算一人宽,但作为过道确实太狭窄了。
“学建筑需要开放的视野,也需要更多元的交流。” 建筑系副系主任郑颖介绍,根据教学需求,学院提出的设计要求是“开放”,所以这里的教学空间只有廊柱没有围墙。
教室内的家具设计处处体现老师们的良苦用心。就连课桌椅也是老师们精心设计的。“这儿的书桌比普通的书桌高了5厘米,这5厘米能从行为模式上让学生的身体把教室与宿舍做出区分,坐在这儿不仅能让学生的背挺得更直,还能帮学生提气半口气,一坐在这儿,身体就知道——这里是学习与工作的地方。”建筑学院副院长许蓁操刀设计了课桌设计。
许蓁说。“建筑跟其他学科不同,它是项目式的,多专业的学习与训练便于项目的完成。”
从跨专业到跨学科
由水利馆改造的“西苑”教学楼。这里是天津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旧址。在这里学生能“跨”空间更大了,从跨专业到跨学科。
旧厂房改造的毕设大教室右边是新工科教学平台——建筑构造实验室、数字化建造实验室,左边是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在陈设的斗拱、角梁之间,有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推开这扇门就能走进建筑史的研究世界。
一进门就是VR/AR实验室,带上眼镜就能进入虚拟世界,不仅能穿越千年进入各个时代的历史建筑,还能采集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各种生理数据,为以后设计更舒适或者更威严的建筑空间积累数据。
建筑材料检测实验室中不仅有学建筑的学生,还有学计算机、自动化、材料学的学生,甚至还有学管理的。实验室,一侧是古色古香的各种建筑构件,一侧是现代化的分析仪器,中间一张长桌跨越千年。
“天津大学工科底蕴深厚,有很多跨学科的合作点,比如我们跟材料学院合作,分析复制古代青砖;与地科院合作,用碳14测年,辅助古建筑断代;与智算学部合作,共同研究古代建筑的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现在去材料学院的实验室你能看到一个很魔幻的画面——深空探索,宇航飞船上用的先进陶瓷与五百余年前修城墙的青砖放在一起,新进的材料技术与悠久的历史文化相得益彰。” 天津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张龙教授介绍说。
教学楼的另一端,本以为会现代感爆棚的新工科平台,在一堆工业设备中间最抢眼的是新中式木结构建筑模型。在这个平台上生发出的是“可持续建成环境”“韧性城市”“数字化建造与设计”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方向。
在开放格局中培养未来人才
“天大建筑的学生参加国际、国内重大设计竞赛屡创佳绩,几年来获得了百余项奖项。而且天大建筑的学生很少有转行的。这说明我们的学生爱自己的专业。”天大建筑学院副院长张春彦说。在他的主持下,中法两国间首个以文化遗产与城市为主题的实体机构——中法文化遗产与城市研究中心刚刚落户天大。22门全英文理论课程,2门全英文精品课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英文教材,构建了天大建筑学院国际化专业型人才培养体系。
“环境育人,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形成和提升、有利于文化知识的渗透和传播、有利于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形成和提升。”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孔宇航解读说,教学环境的改变源于教学理念的改变:引入调研、讨论、小组学习等多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通过积极整合社会、国际优秀教学资源的方式创造开放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通过提供国内外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为培养学生的原创性思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建筑是天津大学的王牌专业之一,出了不少大师,作为天大建筑的老师,要为未来培养大师。”
“中国高等教育正在从标准化、知识型教育转向个性化、创新型教育,建筑师的角色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被动型、单一化的工匠转变成主动型、综合化的设计人才。这些使传统‘知识导向型’的建筑学教育面临着巨大挑战。既有广博的知识面,又有相当的知识深度的T型人才是未来社会更需要的。打开围墙,是要在一个更大的格局上,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创新人才。” 孔宇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