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5岁的梅贻琦获得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并入选SigmaXi荣誉会员,第二年,便返回中国,在清华大学担任物理教师,像梅贻琦这样的青年才俊,26岁还没有结婚,自然会受到很多热心人的关爱,为梅贻琦的婚姻大事儿操心。
但令人感到意为的是,对于给自己张罗婚事儿的好心人,梅贻琦都一一婉拒,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梅贻琦心中,这是有意中人,很快,有心人便通过蛛丝马迹,知道了梅贻琦的这位意中人是谁,她便是梅贻琦的青梅竹马韩咏华。
梅贻琦,祖籍江苏武进,但却出生于天津,父亲是清末秀才,但却沦为一家盐店职员,童年的梅贻琦,生活并不富裕,但好在一点,梅贻琦的父母,对梅贻琦教育很是看重,少年时期的梅贻琦得以进入天津严氏学堂上学。
1902年,严氏学堂创办女塾,年仅10岁的韩咏华进入严氏女塾,虽然二人不在一间教室上学,但14岁的梅贻琦还是引起韩咏华的注意,而梅贻琦也开始留意这位小自己4岁的学妹。
后来,严氏学堂的男塾和女塾分开,梅贻琦与韩咏华也分别,再后来,梅贻琦出国留学,韩咏华毕业之后,在严氏幼稚园当了老师……
一个是海归派的学子,一个是幼儿园老师,二人之间,有了很大差距,虽然如此,但梅贻琦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这位学妹。
终于,梅贻琦鼓足勇气,给韩咏华写了一封求婚信,但这封求婚信,写得太简练,韩父看后,觉得没诚意,梅贻琦久久没有收到回信,这让梅贻琦有些失落。
但梅贻琦是真的喜欢韩咏华,虽然被拒,但并未气馁,又洋洋洒洒给韩咏华的父亲写了一封求婚信,这封信洋洋洒洒几千字,韩父看后,被梅贻琦才华折服,拍手叫好,最终同意了这桩婚事。
1919年6月,30岁的梅贻琦与26岁的韩咏华喜结连理,婚后,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得很是和谐,韩咏华给梅贻琦先后生育4女1子,一家7口,其乐融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此时的清华大学,已经不安稳,为保存人才免于战火,清华、北大等学校组成西南联大,开始流亡。
颠沛流离的日子,所有人都过得很清苦,作为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更是率先废除了校长的一切特权和补贴,这一举动,让梅贻琦本就清苦的家庭,更加清苦。
为了补贴家用,韩咏华决定,摆地摊卖糕点,对于韩咏华这一举动,梅贻琦并未反对,但梅贻琦毕竟是清华大学校长,考虑到丈夫颜面,韩咏华卖糕点之时,韩咏华总是会用头巾裹脸,有人问起,从来只说自己姓韩,从来不提梅贻琦。
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夫人,在街上摆摊买糕点的事情,还是传了出去。
梅贻琦是个疼老婆的人,妻子一人为了全家生计奔波,他看在眼里,是痛在心里,只要有时间,就会系上围裙,在妻子糕点摊前给妻子帮忙。
梅贻琦是个很自律的人,但有一次,本该他上课,他却迟到了,一进教室门,便喘着粗气道:“早上我内人去办事,请我帮她看糕点摊子,但是她事情办不完,我就丢了摊子跑过来了。不过今天的生意真不错呢,买糕的人特别多。”。
有梅贻琦如此体贴的丈夫,虽然韩咏华日子过得清贫,但却甘之如饴,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梅贻琦夫妇重新回到北京,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
然而,1948年,北平解放之际,梅贻琦却被带去了台湾,到台湾后,民国政府本想让梅贻琦入内阁,但却被梅贻琦婉拒,梅贻琦对记者说:“不出来对南方朋友过意不去,来了就做官,对北方朋友不能交代。”。
到了台湾的第二年,梅贻琦去了美国,直到1955年,才重新返回台湾,创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这也是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
回台湾之时,梅贻琦并没有带妻子韩咏华,而是把韩咏华留在了美国,因为梅贻琦醉心学术,再加上工资本身就不高,在美国的韩咏华,生活很是拮据,不得已,62岁还要外出工作,衣帽工厂、首饰店、医院护工、盲童学校,这些地方,韩咏华都上过班。
1960年,梅贻琦病重,接到通知,韩咏华这才来到丈夫身边,在韩咏华的精心照料下,让梅贻琦病情稍微好转,但在1962年,梅贻琦还是走完人生旅程,享年72岁。
梅贻琦病逝之后,韩咏华便返回美国,直到1977年,才回国定居,1994年,韩咏华病逝,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