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志愿者日
“以己所学,奉献社会,为‘祖国的明天与希望们’朝着健康全面发展的道路前进,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这是参与铃铛阁外国语中学(以下简称“铃外”)第二外语教学志愿服务的我校亚非语学院朝鲜语专业学生王子月的初心。像她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用“大手拉小手”助力中小学“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在实践中增长了能力才干,丰富了阅历视野。
两校同心,共促“双减”
九月,全国各地中小学陆续开学,迎来了“双减”政策实行的第一个学期,天津市中小学积极推广课后延时服务。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天外发挥多语种优势,让备受期待的“兴趣二外”以课后服务的形式走进了中学校园。
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赴天津市铃铛阁外国语中学开展实习实践
在铃外,学生们可以通过试听所有“小老师”们的一轮宣讲会之后,从德、法、俄、韩、意、西和阿等七种语言里,自主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来自天外的多语种“小老师”们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专业的语言课堂,还为他们组织了许多包括外语才艺展示、对象国文化体验课和外教面对面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做到寓教于乐,既增加了多语种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每次课程结束,志愿者们会及时询问跟班老师对本节课的意见反馈和评价,及时修正不够完善的地方,在一次次授课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努力呈现出更精彩的课堂。他们的努力,让学生开心,更让老师和家长们放心。
实践锻炼,开拓视野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20级学生卢一涵是铃外课后服务项目的德语老师。作为志愿者,她和同学们每周都会来为孩子们讲授一个小时的第二外语。“第一次站上讲台,看着下面一双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还是很紧张的。所以每堂课我都精心精心准备,还要真诚地与学生们交流,希望他们真的能学有所获。”在这个过程中,卢一涵自己的专业知识学得更扎实更透彻了,还掌握了些教课的小技巧和沟通交流的小窍门。“希望今后能继续在实践中不断增长能力才干,在志愿服务中锤炼意志品格,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卢一涵为铃铛阁外国语中学学生讲授德语
让王子月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孩子们仍保留着第一次上课时,她送给大家的天外版24节气明信片,上面写着韩语的“很高兴见到你”“我们一起学韩语吧”,还有每个同学的韩语名字。“当时看到后心情很激动也很感动,觉得自己的心意得到了珍惜与回应。”也许一张充满爱的明信片就会燃起一名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也让王子月更加坚定了“学好语言,架起民心相通之桥”的信念和信心。
学史力行,服务民生
和铃外的合作已是第五个年头。从2018年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与铃外签约共建志愿服务基地,到联合亚非语学院一同签约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再到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立,参与铃外志愿服务项目的学生层次不断扩大,两校合作更加紧密,合作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创新。铃外校长鞠知达表示,希望通过此项目能够达到促进本校学生发展、锻炼外大学子的双赢目标。我校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韩菲表示,通过签约实习实践基地为我校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锻炼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志愿服务中强化技能、锻造品格;通过提供“二外”教学课后服务,解决了家长和学校的担忧,切实服务了社会发展需要。”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学院与天津市铃铛阁外国语中学共建实习实践基地
成为志愿服务的“新力量”,青年党员、英语学院研究生王梦月认为自己在铃外的实习收获颇丰:“有时候一节课下来,嗓子都哑了,确实感受到了老师的辛苦和责任之重大,这也让我对‘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对今后走上教师岗位有了新的认识与期待。”
天外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深化“课后服务”协同育人机制,创建“大手拉小手”思政育人品牌项目,持续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今后,学校将继续发挥语言优势,以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外语人才为己任,为天津市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亚非语学院 教务处 英语学院
文字 | 窦文彤 梁植
编审 | 杜树标
内容审核 | 暴士蕊 韩飞 杜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