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南开区长虹街天香水畔社区居民李某,给社区送来“党史学习教育结硕果,真情温暖残疾人家庭”的锦旗。原来,李某家中有人患有精神类疾病,每月产生大量的医药费,超出承受能力,导致家庭经济状况拮据。该社区的社工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社区党委紧急行动,协助患者家庭申请临时救助金。
“我们刚给困难户送去饺子。天气冷、饺子热,饺子小、情意深。”在河西区挂甲寺街古海里社区,老妈妈服务队成员张振萍说。为社区内困难家庭、残疾人、低保户包饺子这一善举,老妈妈服务队已经坚持了23年。挂甲寺街各志愿服务类社区社会组织聚焦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
本市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民政组织聚焦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关切做好服务,让群众切实得到实惠。
今年以来,本市民政系统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多措并举、精准施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编牢织密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民政服务机构和民政服务对象各项保障,使困难群众生活从有保障向有品质提升。
“恪守民政政治属性,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民政服务对象基本权益作为首要责任,进一步提高救助的精准性、公平性,着力推进社会救助拓面增效,把握全面小康后,困难群众从温饱型物质需求向多层次需求延伸的特点,在保障对象上拓面,在审批办理上提效,在救助内容上延展,推进精准、高效、温暖、智慧救助。”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林表示,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坚持“访”与“找”相结合、“防”与“救”相结合、“帮”与“扶”相结合,问需低收入群体,完善快速救助机制,助低收入人口解困。“十四五”期间,本市还将在主动发现、及时救助、关爱帮扶、精准兜底上持续用力,拓展社会救助服务内涵,探索“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针对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
据介绍,为进一步打造政策覆盖全面、分层分类格局完善、服务管理便民惠民、兜底保障功能齐备的社会救助格局,本市日前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措施》,围绕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完善专项社会救助、完善急难社会救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社会救助工作保障七个方面,提出26条具体举措。为规范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审核确认工作的规范管理和相关服务,促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新制定的《天津市最低生活保障审核认定办法》,目前也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津城为筑牢兜底保障线重点打造的制度体系,正越夯越实,为困难群众打造的保障网,正越织越密。
海河传媒中心出品
今晚报记者 刘超
编辑:王晓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