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北辰|第四十二期

朗读者:兰亭

海棠欲醒水龙吟

垂柳初歇虞美人

桃红低诵清平乐

杏雪高歌沁园春

北辰公园风光秀

郭永生

北辰公园是天津市和北辰区具有地理性标志的公众建筑。建成于2004年,面积76500平方米,由北辰区政府投资,在北仓村旧村改造基础上拆迁后建成。

从京津公路西侧的正门方向走近北辰公园,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块巨石,巨石长460厘米、宽153厘米、厚125厘米,重约17吨。出自天津蓟州区,为中上元古界叠层岩,石龄逾13亿年,由海藻、海泥、贝壳等沉积形成,是目前世界上的稀有岩石,属国家级重点保护资源。巨石作为镇园之宝和公园的标志,正面镌刻天津工艺美院教授、北辰籍著名书画家王超所题写的园名“北辰公园”,字体刚劲雄浑,气势磅礴。巨石的背面是由前北辰区委党校校长、区政协委员徐煜昌撰写的《北辰公园记》。前行是一条铺着鹅卵石的大道,大道中间有24个大花坛,花坛里的古松怪柏与月季、玫瑰以及串红等鲜花搭配,红绿相间,香气袭人,争奇斗艳。大道两旁矗立着白色柱形的景观灯,穿过两条环形石道和绿地树丛伸向辰舞广场。

宽阔的广场呈圆型,正中耸立着巨大的银白色的北极星雕塑。也就是北斗七星:一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玉衡、六开阳、七瑶光。“北斗居天之中,为天之枢纽,斡运四时,凡天地日月五星列曜六甲二十八宿诸仙众真,上自天子下及黎庶,寿禄贫富,生死祸福,幽冥之事,无不属于北斗之总统也。人若诚心启祝,叩之必应。”

北极星雕塑的形状为六颗小星拱卫着一颗大星,不时会闪烁光芒,向人们诠释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人们认识北辰,了解北辰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围绕着雕塑的是十二个天蓝色桶柱状大音箱,从左手开始,第一个上面立春、雨水,后面的十一个音箱上分别也是两个节气,箱顶装有照明灯。北极星雕塑底盘是一个个的喷泉水眼和地灯。盛夏时节,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喷泉喷出的水时高时低,时大时小,时左时右,时散时聚;有的像绽放的花朵,有的像金色的大伞;犹如银河天泻,又似珠落玉盘。在华灯的映射下真是花样百般,五彩缤纷。微风轻拂,水珠落到脸上,凉丝丝爽人心脾,使人忘记了一天的疲劳。

广场以南是棕色大理石地面的太阳岛,紧靠着它的是叠水墙。叠水墙的背面就是文化墙。西侧文化墙上刻着北辰区17位书法高手们的墨迹。其中领衔的是王超手书的康熙皇帝的《点绛唇》:

前过浙江,桃花放。今回銮至津门,复见桃花盛开。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回銮才到,疑似两春报。锦缆仙舟,星夜眄辰晓。情飘渺,艳阳时袅,不是垂阳老。

其后是由我的恩师刘书林老师书写的元翰林院编修、文学家范梈所作的《尹儿湾晚泊》:

席压波心正,舟移岸脚斜。

夕阳明细雾,秋树拥荒霞。

问道独如梦,怀京却胜家。

客愁不自整,更苦暮啼鸦。

这些墨迹书写的是元明清等历朝历代文人雅士讴歌北运河、北仓的精华之作,记载着北运河和北辰人民昨天故事,也寄托着北辰人民对美好明天的向往与憧憬。东侧的文化墙介绍北辰区的历史变迁与沿革,近代北辰的杰出人物与动人事迹:革命先驱安幸生,登高英雄杨连第,教育大家张伯苓、温世霖,体育名将穆成宽、穆祥雄都曾生长在北辰区。在众多的介绍里自然少不了“北辰”之名的由来:“前身称北郊,上世纪一九九二年更名时,为北辰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语文特级教师赵叔所拟。取自《论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冠以区名意喻天津北部一颗璀璨的明星。”

与文化墙相邻的是朱漆长亭,长亭的方形石柱上张贴着12位北辰区道德模范的事迹与照片,一个个平凡的名字、一张张朴实的笑脸,一段段平凡中忘我的选择与承担,一场场朴实中闪光的经历与坚守,书写着北辰人的光荣与梦想,传递着北辰人的担当与信仰。文化墙与长亭之间是一条围绕中心广场的水磨石环形道。它紧挨广场并且高于广场五层台阶。站在这条环形道上望去,广场之景况,尽收眼底。紧贴着朱漆长亭的是花草树丛带,再往外又是四五米宽的环形道。外环形道与内环形道之间虽隔着花草树丛,但却有十八条丁字小路沟通,丁字小路掩映在花草绿树丛中。虽然长短有别,但同样让人有别致、巧妙、深幽的感觉。由于相互隔开,又少有人打扰,丁字小路成为喜欢安静、独处的健身者独有的乐园。沿着外环形大道往东行有一座铺设着木板的小铁桥,桥下是一条上百米长的小溪。岸边垂柳依依,桥下溪流缓缓,溪水中红鱼嬉戏,大道上人行款款,好一派祥和安宁!

广场北侧毗邻雄伟的北辰大厦。这里的环形道两旁是绿草茵茵,树木葱茏,花红叶绿。园灯、景观灯、草皮灯一应俱全。广场西侧立一巨大的电视屏,与东侧进口处“北辰公园”的巨石遥遥相对。从这一侧拾阶而上,就是健身园。这里的运动器械十分丰富:吊环,单双杠;滑梯,跷跷板;一应俱全。活动腰的,活动腿的;儿童的、成年的样样俱全,当称老少皆宜。

每天清晨和傍晚,人们都会到这里散步,休闲。一边健身锻炼,一边欣赏景色。心情畅快,身怡体爽。

公园内植物品种繁多,真正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小溪旁的柳树,一夜春雨过后,柳枝上鼓出了无数个黄茸茸的嫩嘴儿;柳枝初生,如美人睡眼初展。柳腰轻摇,柳眉轻扬,柳眼舒展。“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轻黄惹嫩条。灞岸已攀行客手,楚宫先骋舞姬腰。”

柳树的花骨朵,也称“柳苞”,与柳叶几乎同时钻枝而出。当柳叶舒展为化做一片柳烟时,柳苞也由小变大渐渐绽开了笑脸。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极似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肢。难怪贺知章称其“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李商隐会有“娉婷小苑中,婀娜曲池东。朝佩皆垂地,仙衣尽带风。”让人感受着“色浅微含露,丝轻未惹尘”的轻柔,曼妙,恬静……

转瞬间,柳絮洁白,似八月的芦花,正月的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漫天飞舞。正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从正门偏南的方向,有一条小径通向公园。踏入小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行海棠树,此时正值海棠开放的时节,红海棠一如曾觌的“雨过风微。温泉浴倦,妃子妆迟。翠袖牵云,朱唇得酒,脸晕胭脂。”谢薖的“绿云影里,把明霞织就,千重文绣。紫腻红娇扶不起,好是未开时候。半怯春寒,半便晴色,养得胭脂透。”白海棠恰似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借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之口咏出的“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神。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引来众人“谁恨无香,试把花枝嗅。风微透。细熏锦袖。”

夏天时,小溪应该是北辰公园里最让人惬意的所在:清晨,朝阳初升,空气里似乎带着露珠的清凉,让晨练的人们心怡舒畅。午时,骄阳高挂正空,清亮的溪水倒映垂柳的身姿,几丝略长的柳枝探入溪水纳凉,一片蝉鸣唱着柳丝的清爽。入夜,清风袅袅,清新而恬静, 月色洒满四周苍翠的林木,也让小溪多了一轮明镜。

或许你应该亲身来到北辰公园,你会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也可以来领略这里秋的韵味、冬的厚重。

童年的记忆──研墨

许壮楣

生活中,许多已形成规律的活动大都有一定的道理,甚至还很有哲理,只是没有察觉,没有理解,比如研墨即是一例。

我童年时,每天在家长的督促下,必写大小字各一篇,习字必先研墨,研好后才能写字。那时心浮气躁,总以研墨为苦,后来写小字用墨盒方便许多,但仍需将墨研成墨汁,再灌到盒中,且写大字仍要研墨,觉得还稍有不足。再以后,市场上有了整瓶的墨汁,给写字的人提供了方便,于是砚成了观赏之物,除书画家外,很少再有人用,特别是学生,更不知如何研墨。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用毛笔写字(书信往来)已是凤毛麟角了。

我研墨的体会是,研墨之前先把砚摆好,倒上清水,开始研墨。不论这之前有什么事,一研墨,心就慢慢静下来,这是静心最好的办法。其次,研墨是一种手指、手腕和肘的整体活动,即是运动,又对写字有益,多研墨能锻炼指法。

再有,研墨时边研边思考,待墨研好,要写的内容和间架结构已经基本考虑成熟,信笔写来十分惬意。这种构思方法省时省力,也算是胸有成竹了吧!《新唐书·王勃传》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字。时人谓为腹稿。”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甚有文采,从这段记载来看,他作文前研磨、酣饮、蒙头睡,都是构思过程,所谓“腹稿”,仅此而已。可见,古人研墨也是在构思,再有自己研墨自己写字浓淡所需,更觉自然,研墨真是一举数得,意味深长,乐在其中。

我小时尽管学校已少用毛笔,但回家后还要时不时得给家父研墨,后来父亲不写字了,我也停止研墨了(当时心里还挺“高兴”)。现在回想起儿时的那段往事,还记忆犹新,其乐无穷。

文学责编:季晓涓

初审:江莹

复审:冯暐 黄熙

责任编辑:李富强

监制:朱京立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标签: 海棠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