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市是目前我国的城市型政区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直隶于中央人民政府管辖的一级政区,现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在国家政治经济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中国现行的直辖市体制有三种类型:一是北京市,是国家首都性质的直辖市。作为全国最重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北京拥有庞大的中央政府机构、各国驻华使馆和中央企业(正在计划迁出首都北京),以及各类高等院校;二是上海市和天津市,是国家级别的经济中心直辖市,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龙头作用(但是天津市近些年经济衰退比较厉害);第三是重庆市,兼具城市型政区和地域型政区双重特性的中央直辖市,对于确保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省级争取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减少行政层级)。那么我国未来中央直辖市数量是否会做进一步调整呢?会不会在这4个直辖市的基础上增加一定数量的直辖市?城镇规划君何方洪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深入了解我国四个直辖市的行政区划沿革及我国直辖市区域分布存在的问题,再来分析是否需要增设中央直辖市及哪些区域有必要设立直辖市。
图一:中央直辖市北京市地图
一、我国中央直辖市数量变革
我国历史上都有哪些中央直辖市呢?北洋时期(特别市):京都(北京)、津沽(天津)、淞沪(上海)、青岛、哈尔滨、汉口。民国期间(1929-1937):南京(首都特别市)、北平、天津、青岛、上海、汉口、西京(西安,1933年设)、重庆(1937年设)。抗战胜利之后(1945-1947):南京(首都特别市)、北平、天津、青岛、上海。1947年(院辖市):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西京、重庆、哈尔滨、大连。1948年(院辖市):增设沈阳、汉口、长春。1949-1950年:中央直辖:北京市,天津市。东北大区直辖;沈阳市、鞍山市、抚顺市、本溪市。西北大区直辖:西安市。华东大区直辖:上海市、南京市。西南大区直辖:重庆市。中南大区直辖:武汉、广州市。1951-1952年:新增东北大区直辖:旅大市。1953年:新增东北大区直辖:长春市、哈尔滨市。1954年,仅保留上海、北京、天津3直辖市,其他12个撤消(其中天津一度作为河北省会)。1997年,增设重庆直辖市。最终我国的中央直辖市确定为了4个,即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和重庆市。
图二:首都北京直辖市中心城区图
二、我国四大直辖市的行政区划沿革
(一)北京直辖市行政区划沿革
北京简称京,位于华北平原西北边缘,东南距渤海150公里,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远古时期就有人类居住,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发现的“北京人”化石证明远在50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就在北京地区生息繁衍。
3000多年前,北京就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聚落。我国历史上最后的四个封建王朝:金、元、明、清都相继在这里建都。周时名为蓟,隋时为涿郡治所,唐时称幽州,辽时名南京、又称燕京。公元1153年,金王朝迁都于此,名中都。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中都旧城东北郊外创建新城,这就是中外闻名的元大都城。
公元1368年,明大将徐达率军攻克大都,改名北平。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对北平开始重新营建,至公元1420年基本竣工,明成祖下令迁都北平,更名北京。从清朝末年到解放前夕的30多年,北京又经几度更名,后为北平。
1948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郊区,1949年1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2月2日北平全市和平解放,10月1日改为北京市,自此北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成为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
图三:北京直辖市中心城区位置图
1、1949~1959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设置
1949年初北京市辖32个区(第一区至第三十二区)。1949年6月调整为20个区。1950~1951年北京市辖16个区。1950年4月调整合并为16个区。1950年10月,将河北省昌平县黑龙潭划归北京市。1952~1955年北京市调整合并为13个区(东单区、西单区、东四区、西四区、前门区、崇文区、宣武区、东郊区、南苑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京西矿区)。
1952年7月将河北省宛平县及房山、良乡2县的部分行政区域划归北京市。1956~1957年北京市辖14个区。1956年3月将河北省的昌平县(高丽营镇除外)划归北京市,并改为昌平区;将河北省通县的金盏、孙河、上新堡、崔各庄、长店、前苇沟、北皋7个乡划归北京市东郊区。1957年9月将河北省大兴县的新建乡划归北京市。1957年12月将河北省顺义县的中央机场场区和进场公路划归北京市。
1958~1959年北京市辖13个区、4个县。1958年3月河北省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5个县及通州市划归北京市管辖。1958年5月撤销前门区,其行政区域分别并入崇文、宣武两区;撤销石景山区,其行政区域并入丰台区;撤销东单区、东四区,合并设立东城区;撤销西单区、西四区,合并设立西城区;撤销通县和通州市,合并设立通州区;撤銷房山县和良乡县,合并设立周口店区;撤销大兴县和南苑区,合并设立大兴区;撤销顺义县,设立顺义区;东郊区更名为朝阳区;京西矿区更名为门头沟区。1958年10月河北省的平谷、密云、怀柔、延庆4个县划归北京市管辖。
图四:直辖市北京市中心城区图
2、1960~1979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设置
1960~1962年北京市辖8个区、9个县。1960年1月撤销昌平区,恢复昌平县;撤销通州区,恢复通县;撤销顺义区,恢复顺义县;撤销大兴区,设立大兴县;撤销周口店区,恢复房山县。1963年6月设立石景山办事处(区级),以丰台的部分行政区域为石景山办事处的行政区域。1967~1973年北京市辖9个区、9个县。1967年8月撤销石景山办事处,设立石景山区。1974~1979年北京市辖9个区、9个县、1个办事处。1974年8月设立石油化工区办事处(区级),以房山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石油化工区办事处的行政区域。
3、1980~1996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设置。
1980~1985年北京市辖10个区、9个县。1980年10月设立燕山区,以房山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石油化工区办事处同时撤销)。
1986~1996年北京市辖10个区、8个县。1986年11月撤销房山县和燕山区,设立房山区,以原房山县和燕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总的说来1986~1996的10年内北京市行政区划处于稳定时期,变化不大。
图五:北京直辖市的地形图
4、1997年~2005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设置
自1997年起,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都先后分期分批撤县、设区,扩大市区范围。1997年北京市辖11个区、7个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1998年北京市辖12个区、6个县。1998年3月撤销顺义县,设立顺义区。1999~2000年北京市辖13个区、5个县。1999年9月撤销昌平县,设立昌平区。2001~2006年北京市辖16个区、2个县。2001年1月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2001年12月撤销怀柔县,设立怀柔区;撤销平谷县,设立平谷区。
2005年北京市现辖区、县的面积和人口。辖区面积:北京市辖区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所辖区、县面积最大的是密云县(2227平方公里),其次是怀柔区(2128平方公里)。辖区面积最小的是崇文区(17平方公里),其次是宣武区(19平方公里),东城区(25平方公里),西城区(3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005年底北京市总人口为1538万人(国家统计局数)。所辖区、县人口最多的是海淀区(186万人),其次是朝阳区(167万人)。辖区人口最少的是门头沟区(24万人),其次是怀柔区(27万人)(公安部2004年底统计数)。人口密度:2005年底北京市每平方公里平均905人。所辖区县中人口最密集的是宣武区,每平方公里平均2.84万人,其次是东城区(2.48万人),西城区2.41万人,崇文区(2.18万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怀柔区(每平方公里平均130人)、延庆县(每平方公里140人)。
图六:直辖市北京市的行政区划图
5、2006年~2021年北京市行政区划设置
2010年7月1日,北京市撤销原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原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 。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销密云、延庆两县,设立北京市密云区、延庆区。至此,北京告别县治时代。
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市共辖16个市辖区,分别是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除了以上行政区外,北京市还有两块飞地,一块是北京市双河农场,位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境内;一块是北京市清河农场,位于天津市宁河区。全市总面积16410.54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893095人,2020年北京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02.6亿元。
图七:上海直辖市地图
(二)上海直辖市行政区划沿革
上海简称沪,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之口。宋代设镇,元代设县,明代筑城,清初成为贸易大港。鸦片战争后,18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1845年英帝国在原黄浦区浦西地区设立了在中国的第一片租界,继而法、美效尤。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全市分为华界、公共租界、法租界三部分。1927年设置上海特别市,与上海县分治,直属国民政府,下辖17个市辖区。1945年日本投降,全部租界归还中国。
图八:上海直辖市辖区位置图
1、1949~1963年上海市行政区划设置
1949~1951年上海市辖30个区(黄浦区、静安区、杨浦区、普陀区、蓬莱区、北站区、榆林区、吴淞区、真如区、高桥区、老闸区、虹口区、徐汇区、长宁区、嵩山区、北四川路区、新市区、大场区、新泾区、洋泾区、新成区、卢湾区、江宁区、邑庙区、常熟区、提篮桥区、江湾区、闸北区、龙华区、杨思区)。
1952年9月设立东昌区,以洋泾区的部分区域为其行政区域;撤销新市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江湾区。1952年全市仍辖30个区)。1953~1955年上海市辖31个区(1953年11月增设水上区)。1956~1957年上海市辖18个区。1956年2月撤销老闸区,其行政区域并入黄浦区;撤销北站区,其行政区域并入闸北区;撤销常熟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徐汇区;撤销北四川路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虹口区;撤销嵩山区,其行政区域分別并入邑庙区、卢湾区;撤销静安区,其行政区域分別并入新成区、长宁区;撤销高桥、洋泾、杨思3个区,合并设立东郊区;撤销吴淞、江湾、大场3个区,合并设立北郊区;撤销真如、龙华、新泾3个区,合并设立西郊区。撤销水上区。
图九:以上海直辖市为中心的上海大都市圈
1958~1959年上海市辖14个区、11个县。1958年1月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3个县划归上海市。1958年10月撤销东昌区、东郊区,合并设立浦东县。撤销西郊区、北郊区,其行政区域分別并入嘉定、宝山、上海3个县和邻近市区。1958年11月江苏省的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崇明7个县划归上海市。
1960年上海市辖12个区、11个县。1960年1月撤销江宁区、新成区,合并设立静安区;撤销邑庙区、蓬莱区,设立南市区。以蓬莱区和邑庙区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南市区的行政区域,邑庙区的其余行政区域分別并入黄浦、卢湾两区;撤销提篮桥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虹口区;撤销榆林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杨浦区;设立闵行区,以上海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设立吴淞区,以宝山县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61~1963年上海市辖12个区、10个县。1961年1月撤销浦东县,其农村部分并入川沙县,邻近市区的城镇分别并入黄浦、南市、杨浦区3个区。1961年3月浙江省舟山县的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62年5月上海市的嵊泗人民公社划归浙江省舟山专区。
图十:直辖市上海市行政区划图
2、1964~1979年上海市行政区划设置
1964年5月撤销闵行区,其行政区域并入徐汇区;撤销吴淞区,其行政区域并入杨浦区。1964~1979年的16年中上海市行政区划处于稳定,没有大的变动,这一期间上海市辖10个区、10个县。
图十一:上海直辖市地图
3、20世纪80年代~2005年上海市行政区划的变更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逐步扩大市区范围:1980年10月上海市辖11个区、10个县。1980年10月设立吴淞区,以宝钢地区办事处的行政区域和宝山县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
1981~1987年上海市辖12个区、10个县。1981年2月恢复闵行区,以徐汇区的闵行、吴泾地区,以及上海县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84年7月将川沙县5个乡的116个生产队;上海县3个镇、4个乡的177个生产队;嘉定县2个乡的47个生产队;宝山县2个镇、4个乡的129个生产队划归市区管辖,扩大了市区范围。1988~1991年上海市辖12个区、9个县。1988年1月撤销宝山县和吴淞区,设立宝山区。
图十二:直辖市上海市简图
1992~2001年上海市行政区划变更较大,总的发展趋势为减少县增加区,10年时间内分期撤县设区,进一步扩大市区范圍。1992年9月撤销上海县和闵行区,设立新的闵行区。1992年10月设立浦东新区,撤销川沙县,浦东新区的行政区域包括川沙县,上海县的三林乡,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的浦东部分;撤销嘉定县,设立嘉定区。1997年4月撤销金山县,设立金山区。1998年2月撤销松江县,设立松江区。1999年9月撤销青浦县,设立青浦区。2000年6月撤销黄浦区和南市区,设立新的黃浦区。2001年1月撤销南汇县,设立南汇区﹔撤销奉贤县,设立奉贤区。
图十三:直辖市上海市分区图
2001~2005年上海市行政区划趋于稳定,全市辖18个区、1个县(崇明县)。2005年5月将宝山区的长兴乡、横沙乡划归崇明县管辖。
2005年上海市所辖区、县的面积和人口。辖区面积﹕上海市辖区面积合计6340平方公里。区县面积最大的是崇明县1185平方公里。辖区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区,南汇区688平方公里、奉贤区687平方公里、青浦区676平方公里、松江区605平方公里、金山区586平方公里、浦东新区523平方公里。辖区面积最小的是静安区和卢湾区,各为8平方公里,黄浦区12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005年底上海市总人口为1778万人(国家统计局数)。19个区县中辖区人口最多的是浦东新区181万人,其次是杨浦区108万人。辖区人口最少的是静安区和卢湾区,各为32万人(公安部2004年底统计数)。人口密度﹕2005年底上海市每平方公里平均2804人.上海市所辖区县中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黄浦区,每平方公里5.08万人,为全国城区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其次是静安区和卢湾区,各4万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青浦区680人,奉贤区740人(2005年底香港每平方公里为6294人,澳门每平方公里为17473人)。
图十四:直辖市上海市中心城区图
4、2006年~2021年上海市行政区划设置
2009年,撤销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2011年,撤销黄浦区和卢湾区建制,组建新的黄浦区。2015年,静安区与闸北区正式合并,组成新的静安区。2016年,上海市下辖的崇明县撤县设区,改制为崇明区,此标志着上海市告别下辖县,全市至此形成下辖16个市辖区的新局面。
截至2021年12月,上海全市16个区共有107个街道、106个镇、2个乡。除上述行政区域,上海在浙江省、江苏省和安徽省尚有行政上完全属上海市管辖的四块飞地。上海洋山深水港,隶属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崎岖列岛,由大洋山、小洋山等数十个岛屿组成。上海市上海农场,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中部地区,文化大革命时期,上海在此建有三个农场安置知识青年和关押劳教人员,最盛期拥有8万知青,是上海市域外最大的农业生产基地。上海白茅岭监狱,在安徽省郎溪地区,是关押在上海犯下刑事罪犯人员的监狱。上海在战争时期遗留的未爆弹药均在此销毁。上海军天湖监狱,位于安徽省宣城市西南约20千米处,距离上海约318千米,318国道、申苏浙皖高速从北侧穿过。
图十五:直辖市上海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域图
目前上海全市下辖16个区,总面积6340.5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37.85平方千米 。七普常住人口2487.09万人,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00.58亿元。
图十六:天津直辖市行政区划图
(三)天津直辖市行政区划沿革
天津简称津,位于海河水系五大支流—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南运河、北运河的汇流处。西北距北京约120公里,东临渤海,是首都的门户。天津这个名称,始于明代。1404年(明永乐二年)设立天津卫,相继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后来统称为天津三卫。天津之名,是燕王朱棣和他的侄子争皇位时,由直沽渡河南下而来的,即天子经过渡口的意思。
1652年(清顺治九年)将天津三卫合并为天津卫。到1725年(清雍正三年)改为天津州,同年又改为直隶州。1731年(清雍正九年)升天津州为府,管辖一州、六县。天津县域曾设有知县、知府、巡道官吏等。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丧权辱国,天津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那时,“美、英、法、德、意、日、奥、俄、比”等国在天津强划租界,纷纷设领事馆,共占地23500余亩(合15平方公里),分布在当时的和平、河西、河北、河东4个区里。
1902年八国联军撤出后,天津设立直隶巡警督道,统辖天津东、西、南、北、中5大区,辖29个分区。1911年辛亥革命后,成立直隶省,天津为省会所在地,区划仍沿用旧制。1928年6月国民政府将天津定为特别市,下辖5个行政区,4个特别区。“七七”事变后,日伪曾将全市划分9个区,另设3个特别区,成立天津市特别公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了天津市,将日伪时期的8个区分为10个区。1947年8月又增设了一个区。全市共辖11个区。这种行政区划状况一直延续到天津解放前。
图十七:直辖市天津市地图
1、1949~1957年天津市行政区划设置
1949年11月~1958年2月天津市为中央直辖市。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先后成立天津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属华北人民政府直辖。解放初,沿用解放前行政区划(市辖11个区、一个水上保)的旧界,在全市设立11个区、一个水上街。各区名称按数序排列。1949年1月17日塘大市解放。塘大(包括塘沽、大沽、新河、新港)区域由天津管辖。1949年3月8日设立塘大区。1949年11月1日起天津市为中央直辖市。
1949~1951年天津市辖12个区。1952年天津市辖9个区、1个县。1952年2月塘大区更名为塘沽区。1952年10月第一至第十一区裁并为第一至第八区。1952年4月将河北省天津专区的天津县划归天津市。
1953~1957年天津市辖13个区。1953年3月撤销天津县,设立津东郊区、津南郊区、津西郊区、津北郊区。1955年6月津东郊区、津南郊区、津西郊区、津北郊区分别更名为东郊区、南郊区、西郊区、北郊区。1955年12月第一至第八区分别更名为和平区、城厢区、河北区、河东区、新华区、河西区、南开区、红桥区。1956年9月将河北省静海县的薛家庄村划归天津市。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天津市由中央直辖市改为河北省省辖市(地级)。
2、1958~1966年天津市行政区划设置
1958年2月~1966年12月天津市为河北省省辖市。1958~1959年天津市辖8个区、12个县(沧县、河间县、献县、交河县、吴桥县、盐山县、黄骅县、霸县、任丘县、静海县、武清县、宁津县)。1960年天津市辖7个区、14个县。1960年4月唐山市的蓟县、宝坻县划归天津市管辖。1961年天津市辖7个区。1961年5月河北省恢复天津专区等9个专区,将天津市所辖的12个县划归专区管辖,天津市不再管县。1962~1966年天津市辖13个区(1962年增设北大港区等6个区)。
图十八:直辖市天津市分区图
3、1967~1978年天津市行政区划设置
1967年天津市恢复为中央直辖市。1967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决定天津市由河北省辖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67~1968年天津市辖13个区。1969~1972年天津市辖12个区(1969年11月撤销北大港区)。1973~1978年天津市辖12个区、5个县。1973年7月将河北省的蓟县、宝坻县、武清县、静海县,宁河县等5个县划归天津市管辖。
图十九:天津直辖市辖区位置图
4、1979~1999年天津市行政区划设置
1979~1999年在长达20年时间内,天津市行政区划处于稳定时期。全市辖13个区、5个县。1979年5月河北省遵化县的官场、出头岭、西龙虎峪3个公社和石门公社的西梁各庄大队、小辛庄公社的景各庄、赵各庄2个大队,共50个大队划归天津市管辖。
1979年11月天津市设立大港区。以原北大港区全部和南郊区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92年2月天津市东郊区更名为东丽区,南郊区更名为津南区,西郊区更名为西青区,北郊区更名为北辰区。
5、2000年~2005年天津市行政区划设置
2000年天津市辖14个区、4个县。2000年6月撤销武清县,设立武清区。2001年天津市辖15个区、3个县。2001年3月撤销宝坻县,设立宝坻区。2002~2005年天津市行政区划没有变化。
2005年天津市现辖区、县的面积和人口。辖区面积:天津市辖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所辖区、县面积最大的是蓟县1593平方公里。其次是武清区1570平方公里。辖区面积最小的是和平区10平方公里,红桥区21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005年底天津市总人口为1043万人(国家统计局数)。所辖区县人口最多的是武清区84万人,其次是蓟县81万人。辖区人口最少的是汉沽区17万人(公安部2004年底统计数)。人口密度:2005年底天津市每平方公里平均869人。所辖区县中人口最密集的是和平区平均47000人,其次是河北区平均27000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宁河县平均250人。
图二十:天津直辖市城区与全国主要城市的比较
6、2006年~2021年天津市行政区划设置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天津市报送的《关于调整天津市部分行政区划的请示》,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2021年9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天津被列为超大城市。
截至2021年11月,天津市下辖16个市辖区,共有街道、镇、乡245个。全市总面积11966.45平方千米,七普天津市常住人口1386.6万人。2020年天津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83.73亿元。市辖区分为中心城区、环城区、滨海新区和远郊区。除了以上行政区外,天津位于外省市还有一块飞地:天津市河东区天津铁厂街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同时,外省市位于天津市有6块飞地: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街道清河农场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新华路街道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振兴街道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海北镇位于天津市宁河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汉丰镇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河北省唐山市路南区兴农办事处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
图二十一:重庆直辖市地形图
(四)重庆直辖市行政区划沿革
重庆简称渝,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处,成渝、川黔、襄渝三铁路交会点。是我国西南最大的工商业城市,还是长江上游经济、科技、文化、交通中心与重要的内河外贸口岸。重庆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阴天多。是有名的“火炉”与“雾山城”。重庆是一个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宗姬于巴,以江州(今重庆)为首府。公元前316年,秦灭巴,置巴郡、城江州。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于巴郡置楚州。公年551年后,楚州又改为巴州。北周初,因巴州重名,又改为楚州。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简称“渝”至今。1102年,北宋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时,恭王赵惇即位后,自诩为“双重喜庆”,遂于1189年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迄今已818年。1912年巴县并入重庆府,1913年裁府复设巴县。1927年设重庆特別市。1929年改为四川省省辖市。1939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定为陪都,改为行政院院辖市。
图二十二:重庆直辖市在成渝城市群中的地位
1、1949年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
1949年11月30日重庆市解放后,为西南军政、行政委员会驻地,属西南行政委员会管辖。重庆市下设18个区(第一至第十八区)。
2、50年代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
1950年重庆市辖7个区(第一区至第七区)、1个管理处(北碚行政管理处)。1950年2月,川东行署区的北碚管理局(县级)划归重庆市管辖并更名为北碚行政管理处。1950年初,今四川地区划分为西南军政委员会所辖重庆市和川东、川南、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及西康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区及所属昌都等14个县除外,1950年10月23日昌都解放后即建立昌都地区解放委员会,直属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辖成都市、自贡市和19个专区,1个藏族自治区、176个县、1个管理局。1951年重庆市辖7个区、1个县(巴县)。1951年6月重庆的北碚行政管理处划归川东行署区,川东行署区的巴县划归重庆市。1952年重庆市辖5个区、4个县、1个县级市。1952年9月,四川省的北碚市及綦江、长寿、江北3个县划归重庆市。1952年10月,重庆市将7个区调整合并为5个区。
1953~1954年重庆市辖6个区。1953年3月,撤销北碚市,设立第六区。1953年1月巴县、綦江、江北3个县划归四川省江津专区。1953年3月12日政务院批准,西南行政委员会辖的重庆市改为中央直辖市,仍由西南行政委员会代管。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重庆市划归四川省管辖,改为地级市。
1955~1958年重庆市辖7个区。1955年1月将原第一至第六区更名为市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同月,设南桐矿区。1959年重庆市辖7个区、3个县。1959年4月,将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2个县和涪陵专区的长寿县划归重庆市。
图二十三:重庆直辖市与成都市城区比较图
3、20世纪60~70年代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
1960~1964年重庆市辖7个区、3个县。1965~1967年重庆市辖8个区、3个县。1965年4月设立大渡口区,以九龙坡区的部分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1968~1972年重庆市辖7个区、4个县。1973年重庆市辖8个区、3个县。1974~1976年重庆市辖9个区、3个县。1974年10月设立双桥区,以大足县部分生产队为其行政区域。1977~1982年重庆市辖9个区、4个县。1977年9月江津地区的江北县划归重庆市。
4、1983~1996年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
1983年2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同时对重庆市实行计划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83~1993年重庆市辖9个区、12个县。1983年3月四川省撤销永川地区。将永川、江津、合川、璧山、荣昌、大足、铜梁、潼南8个县划归重庆市管辖。1993年2月重庆市南桐矿区更名为万盛区。1994~1996年重庆市辖11个区、7个县、3个县级市。1994年12月重庆市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撤销江北县、巴县,设立渝北区、巴南区。
图二十四:重庆直辖市与成都市比较图
5、1997年以来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
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撤销原重庆市,设立重庆直辖市。重庆直辖市管辖原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所辖行政区域。1997年12月撤销万县市,设立重庆市万县区,同时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相应设置党政机构,代管忠县、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6个县;撤销涪陵市,设立重庆市涪陵区;撤销黔江地区,设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相应设置党政机构,代管石柱、秀山、酉阳、黔江、彭水5个民族自治县。
1997~1999年重庆市辖13个区、4个县级市、18个县、5个民族自治县。1998年5月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2000年重庆市辖14个区、4个县级市、18个县、4个民族自治县。2000年6月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和黔江开发区。
图二十五:重庆直辖市所辖区县位置图
2001~2005年重庆市辖15个区、4个县级市、17个县、4个民族自治县。2001年12月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
2005年重庆市辖区、县(市)面积和人口。辖区面积:重庆市辖区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所辖区、县面积最大的是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5173平方公里,其次是奉节县4087平方公里。辖区面积最小的是渝中区22平方公里,其次是双桥区43平方公里。辖区人口:2005年底重庆市总人口2798万人(国家统计局数)。所辖区县人口最多的是万州区170万人,其次是开县153万人。辖区人口最少的是双桥区5万人,其次是大渡口区21万人(公安部2004年底统计数)。人口密度:2005年重庆市每平方公里平均341人。所辖区县中人口最密集的是渝中区2.7万人。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城口县每平方公里70人。
图二十六:重庆直辖市黑白路网图
6、2006年~2021年重庆市行政区划设置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0年6月18日,中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主城都市区”的范围随之宣布,由原来主城9区扩至主城都市区21区。目前重庆市辖26个区、8个县、4个自治县;204个街道、611个镇、193个乡、14个民族乡。
三、我国现行直辖市体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有的省和自治区面积太大,行政管理难度过大,一任省政府几乎很难走遍每个区县,比如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自治区、122万平方公里的西藏自治区、118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72万平方公里的青海省、48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省、47万平方公里的黑龙江省、42万平方公里的甘肃省、39万平方公里的云南省,这些省份的国土面积相当于一个中等以上国家的面积了,比德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大国面积都要大。这些省份的省委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和省长(自治区主席)在一届五年的任期内肯定无法走遍省内每一个县,甚至是面积只有约7万平方公里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政委和司令员,也肯定无法走完新疆兵团的149个团场。还有的省级行政区划面积不大但人口庞大,管理难度加大,比如广东省、山东省和河南省,这三个省七普常住人口总量都超过了9千万人,比世界上219个国家的人口都要多。还有的省份人口和区划面积都不大,如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省级行政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
作为国家一种重要的行政区划,直辖市在全国发展的一定时期起到了带头引领的作用。如今天的北京和上海,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对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两座直辖市的经济总量也是排名全国城市前两名;重庆市在支持西部大开发建设进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副省级市和计划单列市的不断崛起,副省级省会城市广州市、武汉市、成都市、南京市、杭州市和计划单列市深圳市的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都超过了直辖市天津市,广州市、深圳市的城市规模远超过直辖市重庆市。中国今天的直辖市管理模式,已经滞后于新时代、新格局和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无法适应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急需进行重新的定位和改革。目前从全国范围看,直辖市的数量偏少,且从直辖市的空间分布上来看,也是极不均衡的,华北地区有北京市、天津市2个中央直辖市,华东地区有上海1个直辖市,西南地区有重庆直辖市,而面积广大的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1个直辖市都没有,显然是不合理的。
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表明,中央直辖市的设立对于国家和跨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上的安定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特别是在中国特定的体制环境下,直辖市对于促进和带动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区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同在亚洲,韩国国土仅为中国的百分之一,1991年之前曾有汉城特别市及仁川、釜山等六大直辖市,朝鲜有平壤特别市和开城等三大直辖市,越南国土面积为中国的二十分之一,也河内、胡志明市、海防市、芹苴市、岘港市共5个直辖市,印度有7个中央直辖区,而菲律宾更有多达100多个省级市。另外,俄罗斯疆域全球第一,亦有复杂的经济体系,对应其不同的经济区,在其全国有九大中心城市。中国在50年代初期,也曾设过14个中央直辖市,而现在拥有14多亿的人口,且国土面积辽阔却只有4个中央直辖市,数量明显偏少。
图二十七:关于我国未来新设省和直辖市设想
四、中国直辖市体制改革的建议分析
(一)增设直辖市,实行合理布局
目前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有4个直辖市,数量上是绝对不足的,因此有必要增加直辖市的数量。增设直辖市,有利于跨省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对于按经济区组织经济活动,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如果把增设直辖市和减小省区相结合,更有利于国家的管理的区域的均衡发展。当然,直辖市的增设并不是无条件的,在经济、人口等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标准,直辖市必须要满足一下条件:(1)相当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大区性的政治、经济功能较明显;(2)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优越,便于与相关省区联系;(3)直辖市的选择应尽量避开省会城市,选择跨省区域中心城市,同时必须考虑到整体布局的合理性和特殊地区的政治意义。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直辖市的数量,另一方面又可以保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范围。在直辖市增设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将可以增加一些计划单列市,形成有梯次的经济区域中心。形成区域联动,全国的崛起之势,达到全国的相对均衡发展。
(二)强化直辖市经济社会功能,淡化其政治功能
就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来看,其直辖市或特别市的设置,均没有过多的政治功能,而更多的是作为区域,乃至世界的经济中心,发挥重要的经济社会功能。如日本除东京都以外,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的政治地位均不高;俄罗斯的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市的地位比同一级的州和联邦共和国都低。政治地位过高,对直辖市的全面发展未必就是有利的,直辖市被赋予过高的政治功能,会导致管理上的僵化和思路上的封锁,不利于直辖市的长远发展。相反,淡化行政区的政治功能,更有利于地方改革创新的施行和试验。除重庆市外,三大直辖市的设立,主要是考虑了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当时的直辖市对于共和国的发展确实举足轻重,但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中国的崛起是以普遍的地域经济发展为特征的,除直辖市外,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福建等地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也在发生在日异月新的变化,广州市、深圳市已经在经济总量上超过了天津和重庆两座直辖市。中西部的成都、武汉、西安、郑州、长沙等地也在不断地崛起和发展,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至此,直辖市基本上完成了经济发展领头羊的作用。因此,直辖市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被稀释了,尤其是天津直辖市经济的衰落,近几年时间就被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武汉市、南京市、杭州市纷纷超越。如若不强化直辖市的经济社会功能,在长远的未来,直辖市的优势地位将慢慢消失,甚至被其他城市所取代。由于目前直辖市仍担负着跨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功能,较之于其他城市型政区,直辖市的地位还是偏高,不可能一下子完成转型,但是从长远的视角看,只有那些具有强大的经济社会功能的政区才可能长久地承担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协调发展的职能,赋予其独立的社会发展方面的特殊性,而淡化其在政治领域的特殊性,可借鉴国外一些特别市的设立模式,实现直辖市功能的转变。
图二十八:我国15个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位置图
(三)增设直辖市的考虑
总之直辖市的设立是在特定的时期,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立的,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期带头示范作用的城市,这些城市在经济、政治、区位等方面具有较重要的地位。直辖市设立的初衷是希望直辖市能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表率,以带动区域的全面发展。而在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增加设立中央直辖市符合设立直辖市的初衷,按照区域平衡的原则,彰显这四大区域的区位优势,应考虑将华南地区的深圳市、东北地区的大连市、西北地区的喀什市、华中地区的武汉市增设为中央直辖市,以四大区域增设4个中央直辖市的发展带动中西部的发展,带动中国的纵深发展。
图二十九:我国华南、华中、东北、西北四大区域增设直辖市设想
信息来源:中国城镇规划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