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岭女士于1958年从天津食品工业学校毕业后,被国家统一分配到贵州省遵义市工作,作为一个只身远赴边远地区的女孩子,自然断不了与家乡、家庭和亲人的联系,而回家探亲更是她又盼望又恐惧的事情。因为那时的交通通讯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她在自己的回忆录《一壶老酒品尽人间滋味》一书中对此大吐苦水。
1961年春天,王淑岭第一次回天津探亲,当时遵义不通火车,要先坐汽车,经过7、8个小时的颠簸到省城贵阳。再坐火车到广西柳州,因为是趟慢车,每10分钟左右就要停一站,300多公里路程要走12个小时。到了柳州赶紧去排队买票,还算运气好,买到了南宁至北京、途径柳州的5次特快列车票,上车后人多的无法挪动身体。火车开行两天两夜整整48小时才到北京。王淑岭下车时从脚趾到膝盖都肿了,鞋都穿不上了。从北京转车到天津后,人已疲惫不堪,到家后头两天感觉昏沉沉地,依然像在坐火车。
●老照片:贵州的盘山公路●
探亲假到期后返程更加艰辛。王淑岭由天津北站乘火车到了北京,没有买到途径柳州的车票,只好坐了去湖南株洲的火车,车上的人更多,开了好几站之后她才找到一个座位。坐下后就不敢起身了,因为只要起来,座位就会被别人占了,即使想上厕所也忍着。直到36小时后、第二天的半夜两点钟才到站下车。然后抓紧时间上厕所,喝水,吃点自带的食物。再去排队买票,转车去贵阳,换乘汽车回遵义。在遵义工作的十几年间,王淑岭每次探亲,都是这么熬过来的。
●老照片:拥挤的火车●
探亲一般两年一次,王淑岭更多的是用信件与家人联系。可那时她从遵义投寄的信,要15天之后才能到天津,收到家人的回信则要到一个月以后了。如果有急事,只有给家人打长途电话,可麻烦也不少。首先是对方要有接电话的条件,王淑岭只能打给姐姐,因为姐姐的单位装了电话。从遵义打电话给姐姐要经过遵义、贵阳、北京、天津四地的交换台中转,且那时普通话未普及,遵义、贵阳的话务员说的地方话北京的话务员听不懂,一个电话费时费力。所以,没有特别的急事,王淑岭是不打电话的。
王淑岭现侨居在遥远的新西兰。她说,现在无论是回国,还是同国内亲人联系,都比当年在遵义时方便得太多了。
END
编辑 | 山有木兮
图片 | 百味年华/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