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校长张纪功

张纪功在家中。(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予阳

他以教育为终身事业,让众多贫困学子走出大山,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国防部原部长常万全、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等均出自他曾任校长的南召一中。在他的带领下,这所河南省偏远山区的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几乎全部升入大学,其中不乏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的学生——创造这一贫困地区中学教育“奇迹”的,是今年迎来百岁生日的老校长张纪功。

1921年,张纪功出生于河南南阳市一个小山村。少年时期,他就立志从事教育事业。1950年从河南大学文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南召一中前身南召县中工作,于1954年任南召一中校长兼校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南召一中,地处穷乡僻壤,条件十分简陋,教室里没有电灯,教学设备只有“旧书一箱,自制仪器一筐”,桌凳全是土台子,寝室地上的通铺则是冬铺稻草、夏铺白沙……然而,张纪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全校教职员工艰苦奋斗、立德树人,为当地贫困学子点燃了希望之灯,让这个深藏山沟里的学校飞出了“金凤凰”。

张纪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他认为要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者相互联系制约,而德最为重要。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

不少学生把当年张校长常引用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名言当作座右铭——“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你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工作中,张纪功非常注重校风建设,常引用荀子《劝学》中“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来说明校风、环境对学生学风养成的作用。他还大力倡导尊师爱生,认为学校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在他的引领下,老师热爱教学,学生勤奋上进,学校充满正气,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一直以来,南召一中立足自身培养教师。张纪功关心教职工,帮助大家解决各种困难;狠抓教学,建起一支顽强拼搏的教师队伍;他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深信“一校之风实乃校长之风”,其言行对广大师生起到极大激励作用。

他尊重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主张学生把学和做相结合,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与师生一道勤工俭学。打土墙建校舍、烧制砖瓦建起可容纳2000人的大礼堂、修建小水库引水入校园、修建假山、种植树木花卉……在张纪功带领下,既改善了办学条件、美化了校园,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和技能。

很多充满爱心的“小事”,让张纪功改变了一个个农村孩子的人生。

曾在原航天部工作的邵晨回忆:“当年,校长亲自将中南矿冶学院(现为中南大学)录取通知书交到我手上时,嘱咐我要努力学习,练好身体,还特别叮嘱我以后要提高心理素质。这些嘱托一直伴随着我走上航天领域工作岗位,以积极饱满的热情面对每一个工作难题。”

今年6月,一只眼睛已失明的张纪功,还写信给65年前的一位学生,关心着这位学生及家人近况……

在学生们眼里,他“朴实,真诚,坚毅,追求卓越”“关心教职员工,爱学生像自己的孩子”。在学生心中,他像一座永远闪亮的灯塔,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教诲都激励着学生们踏实做事、诚实做人。

1984年离休后,张纪功休而不闲,先后受聘担任南阳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等职,调查研究,撰写文章,作专题报告;将自己著述结为一集《无悔人生》,书名蕴含了他终生从事教育事业,为育英才无怨无悔、自得其乐的情怀。

在张纪功百岁寿诞之际,遍布各地的学生纷纷向他表达祝贺和敬意。“校长百岁寿诞庆,八方涌来恭贺声。国泰民安享盛世,家和心宽沐春风。铺设学子成才路,桃李天下竞崢嵘。功满育人千秋业,德高寿长南山松。”

作者:李予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经济日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