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一般说要做皇帝。都是延用广积粮、缓称王的方法,就算是放到现在也是一样。比如说明朝的开国皇帝,其他人在忙得不亦乐乎在称王称霸的时候,他在默默地提高自己的战斗力,发展下线。直到把皇帝打败的陈友谅出现,朱元璋才迫不得已的出现自称吴王。
洪秀全当了13年皇帝,他占据了半壁江山后,有哪些人受到了赏识呢?
就算他现在的实力已经很强,占据很好的地形。舆论环境也很好,复国报仇。但是他也没有膨胀到称皇帝。这也不是朱元璋他不想,换个角度,随便一个人,谁不想称王称霸,这不是每个男孩从小的愿望吗?只是现在体现在网络游戏上面。他只是不想过于暴露自己的实力,他对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的,这样只会枪打出头鸟。他的眼见与隐忍令人发现着实可怕,不愧是农民起身的皇帝,就是有与常人不同的想法。
同样是有一个人也是穷苦出身,他的刚开始的实力没有朱元璋强,他有点盲目自大,从一开始起义,就称自己为“天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只是他学习了西方的一些思想,换汤不换药。然后在年末的时候封自己的几个兄弟做异姓王:东南西北王,翼王。
大清还没有打下来,天京的形式已经不容乐观,这王说的勉勉强强。一般说皇帝下面就是诸侯王或者异姓王,必须依靠自身获得常人无法想象的功绩或者说对当今的皇帝做了许许多多的贡献你的头脑无与伦比的胆识与知识。看得出来,这几个人的功绩我们现在的人可以轻易的看出来。在天京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太平天国的顶峰,号称与北京“隔江对抗,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有点说的牵强。
当时的李世民封了几个王,不也就是我们从隋唐英雄传看到的与李世民一开始打江山的那几位,其中还有他的亲戚。朱元璋呢,不也就是汤和,徐达还是死了之后封的。刘邦到是对自己的兄弟好,不也就是包括弄死韩信的齐王与六郡王嘛。
王不封不行,乱封也不行。况且自身的实力还没达到刘邦,李世民,朱元璋那种。
刚定都天津就封几个功臣可以呀,说是可以提高士气。但是洪秀全仅当了13年皇帝,却封了将近3000个王。平均每年加封200个王,每个月加封约16个王,今天心情好封一个,后天心情好,再封了个,这种封王速度实在可怕。后来的人们说都说秦始皇、汉武帝胆识眼见异于常人,但让他们也干不出洪秀全这种滥封王位的举措。
这样的封也不是洪秀全脑袋不清楚,不就是拉拢人心嘛,但是,东西越少,越珍贵,这样做的话就起反效果了,聪明反被聪明误。
天平天国的灭亡有很大一部分关系,细想一下。定都之后,只要是口才好点,美言几句,哄哄洪秀全就得一王,其他人怎么看。累死累活的打江山,结果还没一个人吹一下耳旁风来得快。这王,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