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研究生不从事科研工作?中国研究生教育歧途狂奔

事件1:近日东北大学清退了52名博士生,其中一半人属于2010年之前入学的,最早的几个人甚至是2002-2005年入学的,也就是说这些人已经在学校里混了15年以上还不愿意离开,如果学校不清退他们,不知道他们还要在学校里赖多久。

事件2:前段时间,一名毕业于哈佛大学物的物理学博士,从南京大学副教授的岗位上离职,在深圳某街道办事处担任副主任之职。

2019年中国一共录取了72万多研究生,当年毕业的也有十几万,但其中85%的人都没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国研究生第一大就业渠道是中小学校,其次是金融、电力、通讯等国企和跨国企业,再其次才是大学、科研院所。可见,现在研究生教育已经无限接近本科教育,培养的并非科学研究人才。

研究生教育,顾名思义,培养的是研究型、创新性、开拓型高级人才。国家每年在一个研究生身上的投入高达50万元左右,但大多数人却并未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研究型人才,问题出在哪?

1、硕博学位成了敲门砖

大部分读研者根本就没有科研倾向,把硕士、博士文凭当敲门砖,为的只是镀金,抬高身价,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在他们眼里,研究生不过是敲门砖而已。

2、大学成了部分人逃避社会的终南山

还有一部分人本科毕业后,惧怕进入社会,惧怕社会竞争,惧怕与人交往,想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小窝继续苟且下去。如果可能,他们中的大部分甚至想一辈子待在学校,一辈子不走进社会,做一个归隐的隐士。

3、研究生性别失衡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采样调查,中国研究生男女比例为4比6。复旦大学研究生学院数据显示,有38个学院女生多于男生,有24个学院男生多于女生。数据表明,女生在研究生中的占比近年持续走高。另有数据表明,女生硕博士毕业后从事研究工作的比例不足男研究生的50%。大部分女生对科学研究根本不感兴趣,只不过是喜欢学校的氛围,更有部分女生把高学历当求偶的筹码。

4、教育与社会脱节

中国高等教育最失败的地方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没有培养学生融入社会的能力。中国的大学和社会完全是两个隔绝的世界,大学如同象牙塔,大学生们活在与社会平行的异次元空间,对社会参与甚少,道听途说的是社会难混、人情冷暖、社会压力大、社会波诡云谲等令人畏惧的一面。这让很多大学生要么畏惧社会,要么进入社会后格格不入,被社会碰的鼻青脸肿。据调查,中国95%的学生怀念大学生活,65%的大学生愿意一直生活在大学校园。

中国学生从小到大太脱离社会了,有些人见到陌生人就害怕,说话都结结巴巴。所以中国学生进入西方社会后,根本竞争不过印度、美国、欧洲、拉美,甚至西亚和非洲的大学生,中国人在美国大多都是基层员工,很少能晋升到中层以上岗位。而印度人,能说会道,爱表现自我,哪怕工作技能很差,也总是比中国员工晋升的更快。现在西方大企业中,印度裔已经成为除白人以外最大的群体,而华人高管凤毛麟角,在西方社会体系中,华裔相比印度裔一败涂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中国教育,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该传授沟通、演讲、合作等行为技巧,教导学生怎么融入社会。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加入兴趣小组、社团,参加社会实践、公司实习等活动,要让学生摆脱社交恐惧症、社会恐惧症、同事恐惧症、上司恐惧症等心理障碍。

5、研究生教育的意义是培养“科研型”人才

中国应该把学历研究生和科研型研究生教育区分开来,学历研究生怎么扩招都无所谓,但科研型研究生必须把关,提高招生门槛,拒绝滥竽充数、混子。学历研究生教育,建议提高学费,减少国家补贴,让学生自己承担大部分费用。而科研型研究生最好和企业、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合作,一半时间学习,一半时间搞研究,不以成绩作为考核标准,而是以科研成果为标准,没有科研成果就不许毕业,五年内没科研成果,直接退学。科研容不得混子,国家的教育经费要花到实处,花到真正的科研人才身上。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从教育上的种种弊端,也反映出现代社会越来越功利化、浮躁化、脸谱化。教育不进化,中国就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欢迎关注猴军集,关注你的社会!

标签: 研究生 博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