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
天津北方网讯:冬日的海河刘庄桥,有一道独特风景。成群红嘴鸥聚集觅食、翻飞嬉戏,引来众人观赏。近年来,随着城市水环境持续改善,到海河栖息越冬的候鸟逐年增多。
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全市地表水Ⅳ类及以上水体比例大幅提升,占比达91.7%;12条入海河流在稳定消除劣Ⅴ类基础上,有11条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
河畅、水清、岸绿,这些绚丽多彩的城市新底色,正是我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五年来的生动注脚。
2020年,全市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较河湖长制全面推行前提高40个百分点;劣V类水体比例首次清零;建成区26条黑臭水体治理达到“长制久清”,农村567条黑臭水体彻底消除黑臭;建成16条高标准示范河湖,天津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佳。
“攥指成拳”搅动一池春水
河湖治理,表象在水里,问题根源在岸上。
“九龙治水”管不好一条河,是河湖治理难解的困局。“环保不下河,水务不上岸”,部门职责交叉、条块分割,形成了监管缺位和空白。
河湖长制,是一把破局的“金钥匙”。
2017年以来,我市全面建立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湖长制;确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市级总河湖长;各区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区级总河湖长;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乡镇(街道)级总河湖长的三级“双总河湖长”制。
从“九龙治水”到“攥指成拳”,河湖长制由“有名有责”向“有效有能”转变。一池春水蓄起来、净起来、活起来。
滨海新区地处海河下游,河网密布、水系发达。然而,南北跨度大、水源分布不均,北部水系通畅,水质明显优于南部。
2019年,随着中心桥引河泵站启动建设,被新区百姓称为“北水南调”的水系联通工程步入“快车道”。潮白河水沿着横穿海河的“输送线”,自北向南流入官港湖、大港地区。南北水系贯通,极大改善了滨海新区整体水生态环境。
“得益于河湖长制的实施,这样大规模、涉及多部门联动的工程才能如此快速、稳步有序地建起来。”滨海新区水务局副局长、区河湖长办常务副主任王红卫颇有感触地说。
区委书记、区长任“双总河湖长”,分管建设、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的副区长任区级河湖长。有“长”挂帅,总体谋划、科学部署、高位推动。区级总河湖长落实党政一把手主体责任,对突出难点问题亲自安排部署、现场推动督导、狠抓进展落实;各区级河湖长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尽职开展工作,责任链条环环相扣。全区“一盘棋”,干事力量足。
水无常势,动而不居。行政区划有界,河水无界。上下游、左右岸共享一方碧水,需要齐抓共管,“跨界”合作。
在滨海新区与东丽区交界的海河流域,一处非法捕捞渔船停靠点“屡清不净”。每当执法人员出动,非法渔船便开始“打游击”。
“我们这边执法,他们就躲到对岸去。对岸执法,他们又躲回来。但没有联动机制保障,很难一网打尽。”谈到过去“单兵作战”,滨海新区河长制事务中心主任马桂森道出无奈。
把问题导向贯穿始终,才能精准破题、有效解题。
天津市发布2021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要求设立“跨界河湖长”,建立联合防控、联合巡河、联席会议、联合水质监测、信息共享等机制,协同治理保护跨界河湖。
今年8月起,滨海新区、东丽区、津南区联合发起多次针对海河非法捕捞渔船的集中整治。三区河湖长办组织各区检察、公安、农委、交通运输、水务等职能部门及属地街镇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步行动,清除“顽疾”,还周边百姓一方净水。
目前,全市各区河湖长办与本级公安机关、检察院建立了“河长+警长+检察长”工作机制,联合打击涉河湖领域违法犯罪行为。查处相关领域违法犯罪案件135起,抓获嫌疑人252人;全市各级检察机关收集河湖水生态和水资源保护领域案件线索252件、立案243件,向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227件。
“严问责”倒逼履职尽责
冬季清晨,寒意正浓。津南区辛庄镇双白引河上泛起薄雾。镇级总河湖长、镇长傅春有像往常一样巡河。冷风袭来,他拉紧外套的衣领对记者说:“过几天就该结冰了,最近要特别注意水质。一般结冰前河水需要置换,才能保证结冰期的水质。”自从当了河长,傅春有脚下巡河、眼中观河、心中念河。特别是在与职能部门沟通协作中,他学会了很多看水的门道。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挂“长”就是把责任放在心、扛在肩。
“管不好可不行!月月有考核,标准很严格。不仅考核河道水环境,社会监督情况也纳进来。排名靠后的街镇限期整改,约谈问责镇街级总河湖长,考核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挂钩。”津南区河长制事务中心主任徐德光说。
“问责”利剑高悬,履职尽责之弦时刻紧绷。5年来,我市陆续出台河湖长制会议、考核、督察督办、责任追究、暗查暗访、有奖举报等15项制度。河湖长制履职情况纳入市级绩效考评,水质达标和“清四乱”为主要考核指标,暗查暗访、社会监督、民意调查等同步纳入其中,让河湖长制“长牙带电”。
市级考核月度、年度“双轨并行”,月考核侧重水质与日常管理,年考核侧重重点目标和任务完成。考核成绩排名直接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并全市通报。发现问题立即通知整改,对考核成绩落后或水环境存在严重问题的河湖长进行约谈。
5年来,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340余万次。各级约谈问责共813人次,督促警示作用显著,整改效果良好,水环境面貌明显提升。
全面挂“长” 激活“神经末梢”
“过去这河没人管,夏天有臭味,苍蝇蚊子多;冬天结冰,垃圾就冻在冰面上。”“有了河长,变化可大了!垃圾没了、河水清了。还能在河边遛弯儿,搁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家门口的运苇河,河西区柳林街金海湾社区的居民道出真实感受。
只有300多米的运苇河,曾是周边一家工厂挖凿直通海河的运输河。由于管辖权限模糊,40多年“无人问津”,成了名副其实的“臭河”。
按照中央要求,天津自加压力,在全面建立河湖长制基础上,突出全面挂“长”。全市56段一级河道、185段二级河道、6972段沟渠、1个天然湖泊、81个建成区开放景观湖、27个水库湿地、2万余个坑塘及景观水体全部纳入管理,市、区、乡镇(街道)、村四级河湖长5661名,实现河湖长制管理全覆盖。
全面挂“长”,处在“神经末梢”的运苇河自然也在其中。今年3月,河西区启动运苇河综合治理。由区河长办牵头,联合水务、城管、属地街道等多部门开展清整,历时28天,清淤3300余立方米,清理堤岸7700余平方米,修护堤岸180余平方米,改善了河畔环境,周边百姓拍手称快。
2019年,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全面铺开。全市完成水利部规定规模以上湖泊“四乱”清整230项,各区开展规模以下“四乱”清整3875处。2020年,“清四乱”趋向常态化、规范化,整治范围延伸至农村河湖坑塘。截至目前,全市自查自纠整改“四乱”问题1834处。
水环境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各级河湖长晒出“成绩单”,直接“向群众汇报”。
自去年10月起,全市各级河湖长通过媒体或直面群众等方式,主动向社会公开履职情况,回应群众关切。截至目前,通过河湖长“向群众汇报”工作收集的5610个问题及意见建议全部办结。民意调查显示,群众对河湖水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稳步提高,由2019年底的78.64%提升至84.29%。同时,一支由579名社会义务监督员、379名“民间河湖长”组成的社会力量也成为了治水护水“生力军”。
“群众对水环境的满意度是评判河湖长履职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仅要让群众见河湖长成为常态,还要让更多人参与到河湖保护中来,让群众享有更多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全社会共同守护碧水清流。”天津市河长制事务中心副主任齐勇说。
【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