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20日,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本次大赛是我国博士后制度实施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全国性博士后创新创业赛事。大赛以“博采科技精华 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设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赛和揭榜领题赛等四个组别,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八个专业领域进行比赛。决赛设置了金奖、银奖、铜奖、优胜奖、优秀组织奖等奖项,获得金银铜奖的项目团队核心成员中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将获得“全国创新创业优秀博士后”证书。
由天津市人社局负责组建的天津代表团共有29个项目从全国脱颖而出,斩获金奖6个、银奖10个、铜奖13个。金奖总数、获奖项目总数均位居全国第二,天津市代表团获得全国大赛优秀组织奖!其中,天津大学在站博士后获得3项金奖、3项银奖。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获奖博士后们的风采吧!
王冉
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王冉,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揭榜领题赛金奖,项目名称:低温相变蓄热技术,产业领域:节能环保
王冉,女,2021年7月进入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吕石磊教授,主要开展零碳建筑与低碳建筑能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共发表学术论文18篇,参编团体标准2项,授权国家专利3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美清洁能源联合项目等项目研究工作。博士期间受CSC资助赴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曾获天津大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博士学位论文受“天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和“天津大学学位论文海外评审项目”支持,获天津大学2021年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王冉博士后作为方案负责人路演和答辩了“高效相变蓄热供暖装置研发及供暖系统设计”的团队研究成果,经专家评审,以87.616分战胜了揭榜领题赛中的9支代表队,获得“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李爽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李爽,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揭榜领题赛金奖,项目名称:基于恒温扩增体系的临床分子诊断POCT系统,产业领域:生物医药与大健康
李爽,女,2019年8月进入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明东教授,主要聚焦于生物医学传感、移动智能检测、iPOCT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防科技创新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特别资助站中)并入选2021年度“香江学者计划”。
由天津大学医学工程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博士后李爽、副教授TAN CHERIE SHUO(谭硕)和天津市肿瘤医院检验科陈冲医生组成的“精准医学检测”团队荣获“第一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揭榜领题赛-金奖”。
团队揭榜了由丹娜(天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丹娜生物”)发布的“基于恒温扩增体系的临床分子诊断POCT系统”。团队针对丹娜生物提出的恒温扩增技术终点检测法可控性差、假阳性污染、多重检测较难实现、基因突变位点识别能力弱四项技术瓶颈,设计了以重组聚合酶恒温扩增(RPA)为核心的一套全封闭体系、智能化操控、多重目标检测的光-电联检微流控系统,形成从临床样本的核酸提取、扩增到检测的整套分子POCT系统方案,从理论上将核酸检测时间缩短到1小时以内,有效提高了核酸检测效率。
曲迪
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与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联合招收的博士后曲迪,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创业赛金奖,项目名称:高端光电子芯片中试平台项目,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
曲迪,男,2021年8月进入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马凯学、黄翔东两位教授,研究方向为光电器件及收发终端。
“学以报国、科技强国”一直是我的梦想,能在这样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展示平台获得专家评委认可,取得大赛金奖,我感到非常激动。”天津华慧芯科技集团董事长兼CEO,博士后曲迪带来的“高端光电子芯片中试平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业赛赛道一举拿下第一名金奖,优势明显。他们研制的科技芯片属于光电产业链上游,被业界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能广泛应用于光通讯、激光雷达、虚拟现实、智能传感等领域。在比赛过程中,虽然早早结束了自己的路演,他还是看完了赛道全场60场比拼:“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市人社局及滨海新区、中新生态城的大力支持下,经过4年发展,我们已成长为国内高端光电子工艺研发代工的开拓者,并成功推出了多款微纳芯片和激光芯片。通过比赛看到了同行们的发展状态和技术水平,同组内其他博士后的创业精神、奇思妙想,以及专家组提出的各种问题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也希望借此机会,寻求更多具有行业资源的投资机构合作。”作为“硬科技”项目代表和金牌种子选手,在昨晚举行的赛后媒体发布会上,曲迪还被人社部重点推介。据他介绍,经过此次大赛,已经有多家投资机构与其团队取得联系,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王坤
我校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王坤,作为项目骨干(项目负责人为我校出站博士后天津大学医学部明东教授),获得创新赛银奖,项目名称:面向高性能人-机交互的复合神经感知与反馈关键技术及应用,产业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
王坤,女,2021年1月进入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明东教授,研究方向为运动意图脑-机接口及其在神经康复中的应用。
代表天津大学医工院“面向高性能人-机交互的复合神经感知与反馈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参加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优异成绩荣获大赛银奖。在最终进入总决赛新一代信息技术赛道的82支队伍中,本项目针对现有卒中康复手段效果差、周期长、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高效意图解码与精准电刺激技术,搭建了新的人工神经信息交互通路,基于上述创新技术打造了面向中风康复全周期的脑-机交互新生态系列产品,有效解决了传统卒中康复手段被动、单一的技术痛点。路演现场回答了评审专家围绕新技术落地、临床应用与推广等提出的多个问题,得到大赛各位评委的高度肯定。
林强
我校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林强,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创业赛银奖,项目名称:外科植入物力学可靠性检测仪器及检测服务,产业领域:高端装备制造
林强,男,2020年7月进入天津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陈旭教授,专业领域为结构完整性研究,为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获得者。
参加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领域是高端装备制造,参赛题目是《外科植入物力学可靠性检测仪器及检测服务》,主要内容是一类新型力学检测仪器的研发和生产,用于医疗、橡胶、柔性电子、半导体、水凝胶、生物材料等多个领域的材料研发和力学性能检测。目前主要应用领域和市场在医疗外科植入力学性能检测方面。获创业赛组别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银奖(该领域排名第3,前2名为金奖)。
付乃锋
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付乃锋,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创业赛银奖,项目名称:云遥宇航星座计划,产业领域:其他
付乃锋,男,2021年3月进入天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为侯春萍和翟京生两位教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的领域为GNSS掩星技术在大气及电离层应用。与李峰辉博士所在的“云遥宇航星座计划”项目聚焦于GNSS及北斗应用,通过在卫星平台上加装自研的GNSS掩星气象探测载荷、红外相机等气象探测仪器,用于全球大气以及电离层探测,组网结束后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辅助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实时全球大气层、电离层探测系统,服务于全球的气象预报及地震短临预报,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实时性优于20min的地震短临预报信息及气象预报信息,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
付乃锋博士后所在的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云遥宇航)与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新型气象观测小卫星“天津大学一号”于2021年12月7号在甘肃省酒泉市成功发射。云遥宇航将与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开展GNSS掩星、GNSS-R海洋反射探测和长波红外辐射等载荷的地面数据处理工作。
此次大赛,学校高度重视,在天津市人社局的精心组织下,全程为大赛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系统的条件支持,确保各个参赛队顺利完成各项赛事。最终,我校博士后获得3金3银的好成绩,所得奖牌数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天津大学,是我国首批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自1985年以来先后获批3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学校所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020年,学校发布了《天津大学全职博士后队伍建设综合改革实施办法》,大力加强博士后队伍建设,全面支撑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
摄影:黄维旻
2021年,学校联合天津市人社局,面向全球发布了博士后招聘公告,截止到目前,今年已经入职的全职博士后首次超过百人。同时,在我校在站博士后总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人事处从打磨博士后基金申报材料等环节着手,加强培训,精心组织,今年共计71人获得资助。其中,54人获得面上资助;17人获得特别资助,位列全国第18位。尤其是,特别资助的站前项目,入选10人,位列全国第9位。同时,2021年国家博士后人才计划合计入选21人,其中4人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博新计划)”、13人入选“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4人入选“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含香江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