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开展“原种”保卫战 已搜集整理656份种质资源

宝坻区、武清区“猫耳朵豆角”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蓟州区原种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静海区白马牙玉米原种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宁河区换新水产良种场种鱼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静海区“紫玉米”

资料显示,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当今地球每小时就会灭绝一个物种。用于提供人类食物的农业物种形势也不容乐观,由于育种高度商品化,加之追求高产等因素,迫使一些产量不高、抗病虫害能力较弱,但品质和口感都很好的原种面临困境,甚至濒临灭绝境地,亟待进行保护。

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部署,我市积极开展津产原种等种源保护行动,摸清底数,归类登记,全面保护。目前仅农作物品种方面就已调查搜集整理了656份珍贵的种质资源,涵盖粮、菜、果等。其中,宝坻区“猫耳朵豆角”入选全国十大种质资源,相关种质已送农业农村部全国优质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储存和保护。相信经过严格保护,津产原种资源定会绽放光彩,丰收津沽大地,斑斓美丽田园。

为何开展津产地方种质资源调查? 保护重要种业资源

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处长刘克祥介绍,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多年来,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的变化,导致我市地方品种(原种)逐渐减少,尽快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抢救性收集,查清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对保护我市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要求,我市迅速开展此项工作,全面保护天津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目前进展良好。

此次调查内容包括:一是查清粮食、蔬菜、果树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基本情况;二是调查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三是调查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和环境变化等基本信息;四是分析本地区气候、环境、人口、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揭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的种质资源。为开展好此项工作,依据全国农业种质资源登记总则与分物种登记细则,我市分别组织实施全市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单位确定工作。

在市农业农村委直接领导下,各涉农区和市农科院种质资源调查小组组成联合调查队,深入农村集市、农户,联合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宣传,联合调查队走遍农家房前屋后、山区林地,寻找特有优异资源。蓟州区作为种质资源较为丰富地区,共收集各类种质资源98个,其中有紫色宽扁豆角、爬豆、百年黄瓜等,还有细皮酸梨等。

市农科院生物中心主任王永认为,天津地域面积虽然相对较小,但农业生产地理要素齐全,有平原,有山地,还有海洋,物种丰富。长期以来,勤劳的农民在长期劳作中积累了不少适宜天津当地种植养殖的本土品种。这些品种随着育种商品化的快速进展,或因产量低,或因抗病害相对较弱等缺点,已不能成为主要品种,但它们身上都含有很好的良种基因,只是我们目前由于育种水平受限而没有发掘出来而已,所以,及时进行搜集整理并进行保护开发,意义十分重大。

调查成果有哪些? 粮菜果畜牧水产收获满满

走进位于西青区的市农科院核心区生物中心库房,桌子上摆满了不同颜色的小塑网透明袋。走近细看,发现每个袋里都装满了不同的种子,袋子上还贴有产地、品种等标签,特别详细。王永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近两年由上百名工作人员,在10个涉农区走镇串乡搜集上来的天津原种资源,有很高的保存价值,涉及粮、菜、果等。

王永拿起一个小袋说:“这是被选为国家十大优质种源的‘猫耳朵豆角’种子, 它广泛分布于我市宝坻区、武清区、宁河区、静海区等多个涉农区,种质特点为优质、抗病、抗虫、抗逆等,已成为当地栽种的易栽优质蔬菜品种之一。‘猫耳朵豆角’有绿荚和紫荚两种,口味都挺好,其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富含膳食纤维,含有微量元素、优质蛋白等,具有降血糖、促消化、缓解便秘等作用。我们现在搜集保护,为的就是扩大种植面积,并逐步向农田延伸。”

负责作物品种调查的王一衡博士介绍,目前已经调查整理上来的农作物原种丰富多彩,种类很多,令人惊喜,数量达到656份。其中,粮食作物188份、蔬菜385份、果树46份、经济作物26份、牧草绿肥11份。

──粮食作物品种:“胭脂稻”,紫色果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钾、镁等矿物质,以及脯氨酸等氨基酸。“黑花生”,果实饱满,产量较高。小黑糯玉米,结实好,花青素含量较高,营养价值高,适合培育高花青素玉米。“黑芝麻”,耐贫瘠、产量高、籽粒黑,可作为食品食用或榨油原料。“线豆”,耐低温能力较强,低温下出苗较好,豆荚较顺直,抗病性较强,可选育出低温出苗好,综合性状优良的豇豆新品种。

──蔬菜品种:参加全国参评的优异种质资源:“六瓣红”大蒜;宝坻“白蒜”;宝坻“天鹰椒”。宁河“梨瓜”,果实矮梨形,含糖量12.2%。宁河“丝瓜”,细长条,瓜长120厘米,产量高。王赞铺村“朝天椒”,单椒果形均匀,鲜椒颜色大红,干椒颜色油亮。“金黄空心芹”,口感脆嫩、纤维少,食用芹菜植株。“包球生菜”,早熟,抽薹较晚,产量高,口感甜。静海独流“鞭杆红胡萝卜”,生长迅速,抗杂草能力强,适合选育特色定型品种。

──果树品种:蓟州区“龙海核桃”,坚果优质、抗逆性强。蓟州核桃,果形特殊,坚果梭形。“秦美猕猴桃”,抗性强,味道鲜美。蓟州”软枣子“,品质较好、风味好,果形有较大果。

除此之外,我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已完成调查工作,初步发现猴鸡、大尾羊等10个畜种38个品种, 群体数量达到165660头(只)。水产养殖资源普查面上调查完成95%,四大家鱼、七里海河蟹等都包括其中。

津产优质种源,怎样保护? 多措并举,物尽其用

“胭脂稻”,紫色果皮富含有益身体的微量元素;“灯笼红玉米”,胚乳角质多,对人体有益;“甜高粱”,甜度高、汁液多,堪称津产甜甘蔗……育种专家如数家珍的介绍,揭开了津产原种的魅力所在。这些优质种源怎样保护令人关注。

记者跟随王永来到市农科院核心区东北侧,只见一个硕大建筑物地基呈现在眼前,底座已用水泥浇筑,中间埋设钢筋。王永告诉记者,这个建筑项目就是天津作物种质资源库,目前已进入冬季,温度低,不能再进行施工,来年春天将全面恢复施工,力争明年年底全面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一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除储存现有的12万份粮菜果种质资源外,还将656份天津原种资源也储存其中。

王永告诉记者,新发现的656份天津作物原种种质资源,由于现有育种手段的限制,其中很多很有价值的基因还不能被充分提取利用起来,因此需要先科学完好地储存起来,进行严格保护,确保其不丧失活性,将来留给下一代育种专家们作为难得的育种材料使用。 新建的天津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占地面积约2020平方米,包括种质资源库1幢,安装全自动化库存设施、低温除湿机、全自动智能控制系统等种质资源库所需设备和软件。建成后总体库存量预期可达40万份,其中近期种质贮存量25万份,可拓展种质贮存量15万份,是集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于一体,技术领先、设备先进、管理科学、运转高效的国内一流种质资源库,可满足我市未来50年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的战略需求,及我市种业科技原始创新和现代种业发展重大需求。

王永介绍,对天津原种种质资源采取多种方式保护开发。首先是兴建大型资源库进行保护。第二就是活体种植,保持活性。市农科院多个研究所,每年都把精选的粮食、蔬菜等品种,运到海南、云南等南繁基地种植。还在武清区现代农业创新基地、宝坻区糙店、生物中心和武清区周良庄等地种植,目的就是保持其生物活性。小站稻育种专家于福安介绍,他们每年对需要的上千份育种材料也大多采取活体种植方式,这样一来可以仔细观察其特性,另外,也延迟其基因退化。

第三种保护方式就是开发利用,育成新品种。市农科院十分重视天津地方品种(原种)的收集与利用,历史上曾利用津产种质资源选育出多个有影响力的大品种,比如“秋绿60”“秋绿75”大白菜,目前热销的“天一”“七星”和“北斗75”青萝卜都是源自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此次从宝坻区收集到被称为“老太爷种儿”的一个津产地方白菜资源,包心好、心黄,正在提纯复壮,有望选育出一个新品种。“猫耳朵豆角”通过提纯复壮及优选,已筛选出2个优良品系。蓟州区调查队还发现1个核桃资源,外观奇特,下一步准备深入研究开发。

令人关注的是,畜牧水产都是活体动物,它们的优质原种又如何保护?市农业农村委种业管理处副处长江应松告诉记者,对猪、牛、羊、鸡、鸭、鹅等畜禽遗传资源,主要采取活体保护和遗传材料超低温保存两种方式进行保护。其中,活体保护通过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活体基因库实现,遗传材料超低温保存主要是通过遗传材料基因库保存动物精液、胚胎以及体细胞等遗传材料。水产种质资源保存形式包括分子、细胞、组织、活体及种群样本等。为充分保护牛羊猪鸡和鱼虾蟹等原种,天津将筹划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库、水产种质资源场、基因库和保种场来进行充分保护。

怎样进行更好保护?

菜农年年种,面积不断扩大

走进静海区独流镇冯家村,一些村民家里放着不少特别大的冬瓜,单个重量达到25公斤以上,堪称巨无霸。一位老农介绍,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宝贝”,不仅个大,还特好吃,为了确保种源不灭绝,他们年年种,面积还不断扩大。

市农科院蔬菜所黄亚杰介绍,调查发现,为保护好原种,一些村庄已经将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作物品种进行保护性生产,效果良好,比如,冯家村还有一个宝贝:“弯苗韭菜”,也是村里祖辈留下来的,抗病虫能力强,品质好,口感清香,村民们也是年年种。

在武清区河北屯镇北赵村,村民都喜欢种村里保留的品种萝卜,这种萝卜俗称“黑萝卜”,外皮和瓤色深绿,口感脆甜,跟周边村庄的萝卜品种不同。村“一肩挑”张宝起自豪地说:“我们村的‘黑萝卜’口感好,品质好,都是祖辈留下来的,我们年年扩种,面积达到1000亩,这是我们的宝贝。依靠它,村民们增收致富,走上小康路。”

市蔬菜栽培专家李海燕介绍,天津“卫青萝卜”是特色产业,栽培历史悠久,涌现出多个种植区域相对集中、特色鲜明、名气较大的专业种植村,形成了各个区域的萝卜特色传统种质资源,品种类型较多。如西青“沙窝萝卜”、津南“葛沽萝卜”、武清“田水铺萝卜”“索庄萝卜”等,这些地方资源品种在保持甜脆、皮色翠绿的共同特点外,还在成熟期、根型、口感、外皮和剖面颜色、抗糠心等特征特性上各具特色。近年,“七星萝卜”因其根型美观、整齐度好、商品率高、口感佳等特点,一经推出,迅速占领市场,成为“卫青萝卜”的主栽品种。但对于萝卜专业种植大村来说,更渴望选择与其传统特色资源类似的品种,一方面是对本村传统品种类型仍怀有很深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希望丰富品种选择,通过差异化品种打造品牌,给市民提供不同口味的产品类型,满足不同口味需求,丰富市民餐桌。

武清区农业中心研究员刘立雄告诉记者,武清区是我市农业生产大区,当地农作物原种较多,除了多种青萝卜外,还有“武清红小豆”,颗粒饱满整齐,豆色淡红光亮、白脐、皮薄、沙性大,出沙率可达75%,一些村庄每年也都在种植。还有“武清黑绿豆”,籽粒中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在河西务镇、大良镇等多个镇村依然有农户种植,受到市场欢迎。

水产原种怎样保护?

宁河换新良种场育苗30亿尾

冬日里,走进宁河区换新水产良种场,场院内的55个池塘,碧波荡漾,池水深达3米,令人好奇。走近细看,水里游动着一条条“宝贝”──四大家鱼的优质种鱼。

良种场总经理高永平介绍,目前,场里保存着55种优质天津种鱼,总重量达到30多万公斤,平均每条重达40公斤,都是场里的宝贝。它们都是1959年搜集的四大家鱼良种,就靠他们,每年给全国渔农贡献出30亿尾以上优质鱼苗,推广到全国30个省市区,水产养殖社会产值达200多亿元。

眼下已经进入冬季,为确保这些宝贝们安全过冬,良种场每天都精心呵护,其中投喂的食物由商品饲料改为了玉米粒、麦芽等,目的是增加营养和热量摄取量,不减少重量,确保来年春天可以投入育苗生产。

高永平告诉记者,鱼类种质资源和遗传资料是国家宝贵的战略性资源,也是种业企业育种创新、繁育生产和发展绿色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很早以前,金万昆场长就注重淡水鱼类种质资源的收集引进和开发利用,把“四大名鲫”育成“异育银鲫”良种,推广养殖。经过17年的代代选育,育成适合北方地区养殖的新品种津新鲤,通过“国审”后在全国推广。后又历经8年培育出生长超快、抗病力更强、养殖效益更高的“国审”新品种津新鲤2号。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对淡水鱼原种的开发利用。

为持续做好淡水鱼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多年来,宁河换新水产良种场每年都派出技术人员积极寻找收集优良育种资源,并建立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保存了活体种群和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审”新品种的亲本群体、后备群体。此外,还保存了国家二级濒危物种──“中华胭脂鱼”亲本群体,共46个品种,12万尾,约16万公斤。以这些种质资源为基础,他们先后进行了858项育种创新试验研究,先后育成了“津新鲤”“津新鲤2号”“黄金鲫”“津新乌鲫”“红白长尾鲫”“蓝花长尾鲫”等11个“国审”水产新品种,还有许多重大发现和遗传育种新突破,培育出33种有经济和理论研究价值的育种材料,建成了淡水鱼类种群多样的活体基因保存库。

“我们良种场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已被列入中国水科院承担的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的子项目,被命名为“天津淡水鱼类种质资源活体保存库”。高永平自豪地说。

转载注明掌上蓟州

来源:天津日报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