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中国抗击倭寇,就不得不谈起一个人,就是明朝大将戚继光。
戚继光出身军户,在古代士兵及其家属的户籍属于军府,称为“军户”。入军户后,世代为兵,社会地位是很低下。戚继光身为军户,在少年时代就喜欢研究兵法战略,在父亲过世后承职父职。他曾经参加过武举考试可惜名落孙山。
1553至1566年,是东南沿海特别是浙江,倭寇最为严重,时常深入内陆,烧杀抢掠,危害一方。为了抗击倭寇,1555年,任职山东都指挥佥事的戚继光被调任浙江,担任浙江都司佥书,负责屯田事宜,由于受浙江总督胡宗宪、台州知府谭纶等人的赏识,升任参将,训练当地军队,防御钱塘江以东地区,并支援宁波、绍兴、台州三府。
为了抗击倭寇,戚继光怀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崇高理想投身于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戚继光亲自训练从浙江义乌招募来的勇敢的农民、剽悍的矿工,采用营、官、哨、队四级编制方法编成新型军队。练兵时特别注重军纪、战术、战技、侦察,培养士兵的战斗精神,并创立了著名的新阵形“鸳鸯阵”,由于训练有素,士兵勇敢,兵法精湛,世人称“戚家军”。
1561年倭寇大举入侵台州沿海,戚继光领兵抗击,一个月内九战九胜,倭寇几乎全部歼灭,而戚家军伤亡极少。立功后,戚继光升任为都指挥使,取得了著名的台州大捷、林墩大捷、平海卫大捷等胜利,名声大震。此后,戚家军转战江西、福建、广东,最后一举摧毁了倭寇在东南沿海的巢穴,到1567年彻底荡平为患多年的倭寇,自己也升任为都督同知职位。
倭寇解决后,北方蒙古人的隐患开始更加凸显。由于战功卓著声名显赫,戚继光被召到北京负责京城北部军队的训练,但由于只被任命为禁军神机营副将,明显是降职使用,于是他请求负责蓟州、辽东、昌平和保定地区的防务,后再次受到谭纶的极力推荐,兼任蓟州总兵。戚继光守卫长城抵御蒙古人的十五年见,蓟州总兵换了八任,而戚继光一人任职则长达14年之久。正因为戚继光守边,蒙古人因畏于而从不敢轻易进犯蓟州防区。
到了1574年,戚继光的高光时刻到来,被朝廷任命为左都督,这可算是明朝军人可以任职的最高军职。
戚继光除了时代的机遇、个人的努力以及过人的军事才干之外,在得到胡宗宪、谭纶的赏识的基础上,最关键的是深受当朝首辅张居正的器重提拔。
官居首席内阁大学士的张居正对戚继光有识人之明、知遇之恩。戚继光担任蓟州总兵时,张居正十分欣赏戚继光的军事才能和担当精神。张居正用人不疑,力排众议,将那些与戚继光作对的当地文官迁调出蓟州,使戚继光免受各种掣肘,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展宏图。他还向戚继光的军队提供优厚的财政补给,使其拥有购买军马、制造火器与战车的雄厚财力。他处处维护戚继光,使其军事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士为知己者死”,戚继光对张居正的赏识和支持深怀感激之情,经常奔走于其门下,以示自己的效忠输诚。戚继光还馈送这位中枢辅臣以十分贵重的礼物,致力于联络维系感情。人们甚至传闻,戚继光还用重金购买美女以供张居正享用。显而易见,他属于张居正圈子里的人。
明神宗朱翊钧年幼时,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长达10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朝中政敌开始弹劾他,神宗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家属或被饿死、或被流放,险遭开棺鞭尸的后果。
由于戚继光曾受张居正的器重,双方关系密切,交往频繁,是众人有目共睹、朝野皆知的。在清算张居正的过程中,矛头也指向了戚继光。
大臣提醒明神宗,戚继光是宫门外的猛兽,只听命于张居正,别人无法节制。张居正死后不到六个月,戚继光遭受弹劾而被罢免,回到登州,后来调为广东总兵,官阶依旧,但失去了拱卫京师的重要地位。这对于一心报效国家、以保卫北部疆域安宁为己任的戚继光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1585年他被参劾,再次被明神宗彻底免职。
戚继光罢官居家后,很少有朋友和他来往,晚年一贫如洗,甚至掏不起医药费。在郁悒情绪的折磨打击下,再加上家庭生活中夫妻反目等变故,戚继光变得苍老憔悴,很快衰弱下去。期间,也有大臣建议重新起用戚继光,但明神宗怒不可遏,这位大臣被罚俸三个月,以示薄惩。
三个月后,戚继光在登州家中死去。
一个人是否可信,是否能委以重用,很大程度上不是他的才能本领,而是看他是否是领导圈子里的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该人哪怕是酒囊饭袋,也无妨平步青云,为官做宰。反之,尽管才高八斗,有经邦纬国之能,有匡扶社稷之功,也当摈弃不用,甚至横加迫害。而且他越是有能力,就越是有威胁,越是要予以排斥打击。
最扎心的一句话:“你在圈子里但不代表是圈子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