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擦亮美丽乡村的幸福底色

上亿元资金投入到工业园区的开发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启动新引擎;三千余亩农田嵌入设施农业与休闲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村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天津市北辰区青光村秉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拓展思路,走出了一条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共促共进之路。

筑巢引凤 启动致富新引擎

走进位于青光村的谷川高科·青光产业园,白杨树在阳光下显得愈发挺拔。现代化的园区,低容积率的格局,高覆盖率的绿化,简约又富有生机。

回忆起当初建设产业园的情景,青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晓东感慨颇深:“当年,我们村的征地补偿款有近两亿元,其他村有很多分补偿款的先例,但是我们不想直接分。分给村民再多的钱也有用完的一天,只有让‘鸡蛋’变成‘会下蛋的母鸡’,才能带来长久的幸福。”在征得村民同意后,村里用补偿款打造了科技产业园。

产业园目前已经有8家企业入驻,涵盖装备制造、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健康食品等多个行业。项目全部入驻完毕后,将给村集体增加3000余万元的固定收入。在入驻企业昊野科技的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着相关设备的装配和试验。企业负责人表示,入驻产业园就是看中了这里的营商环境,不仅硬件配套设施完善,软件服务也很到位。

产业园将20号楼宇设置为“招商胶囊”,一方面为镇域企业提供服务,一方面带动周边村发展。青光村和铁锅店村、李房子村、刘家码头村、杨嘴村联合注册了青宸盛和公司,主要开展咨询、物业管理、招商、会议服务等业务。“服务保障为发展总部经济创造了条件,目前21家公司的注册资金达10亿元,我们的目标是打造税收亿元楼。”青光镇招商办负责人王磊说。

除产业园外,青光村还从2014年开始对工业区进行提升改造,结合环境治理,清理“散乱污”企业,完成工业区改造面积8万平方米,稳步提升了工业区的品质。目前,工业区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5000余万元,成为青光村“长线”收入来源。

绿色发展 “三产”融合惠民生

青光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村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村民张清华说:“我67岁了,从十几岁起就一直在青光村生活。这几年,村里的福利越来越好。算上养老保险,我们老两口儿一个月能领4000多元,日子富富裕裕!”

村里给像张清华这样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每月发放1300元的养老金,也给像张清华孙子、孙女一样的学龄儿童每年发放2400元的教育补助款,每个月还会给在村外工作的村民发放500元的就业扶持款。“2020年村集体用于各项福利的开支达6040万元。”王晓东说,“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应只有这一点。怎么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村民,我们一直在探索新的增长点。”

今年年初,青光村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以精品设施农业发展为基础、综合开发乡村休闲旅游资源、“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规划打造3300亩设施农业──青盛河畔农庄项目。项目分为三期建设,最早完工的一期是沿河观光带;二期依托农业,正在建设农业文化园、奇蔬异果园、精品种植区、精品果园区、农作物加工区五个功能区;三期则规划了休闲林地、时尚田园和渔夫客栈三个休闲功能区。

青光村村委委员杨金山说:“青盛河畔农庄项目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等新模式,有效整合了村内的土地资源,未来既能促进就业,又能推广农技,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更重要的是能为村里添一抹绿色,增几分生机。”

党建引领 基层治理促文明

“安全与交通相伴,文明与青光相随。”漫步在青光村红领巾路上,多面新颖美观的彩绘墙引人注目。在靠近青光小学的丁字路口,上、下学接送孩子的车流在交警和志愿者的共同疏导下秩序井然。

这个丁字路口,紧靠青光小学、青旺园小区及村中央大型停车场,过去每到早、晚高峰拥堵不堪。而如今,从拥堵不堪到秩序井然,靠的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村民文明出行观念的不断增强。

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青光村党委启动吹哨报到机制,在镇党委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确定了解决青光小学门口拥堵问题的方案,安排党员、专职劝导员、志愿者每天早、晚高峰在青光小学门口附近配合交警进行引导,并将劝导站提升改造为文明交通宣传基地 “蓝色小屋”,切实解决青光小学门口早、晚高峰拥堵问题。

小小的路口折射着青光镇、村为民服务的大情怀。村民幸福生活的保障,要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智慧,也要靠全民文明素质的提升。青光村将文明常态化创建融入农村基层治理中,用文明擦亮幸福底色。(记者 王音 通讯员 刘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