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中的万千世界!把画烙在葫芦上,她说想用手艺温暖乡村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何晟 通讯员 王仪楚

以电烙铁为笔、葫芦作纸,融万象于眼,绘万物于纸。走进桐庐深澳老街,来往的游客都会被一户挂满葫芦的房子所吸引,这就是吴芸婷的“葫来”文创工作室。

吴芸婷是葫芦庐葫芦烙画第五代传人,师从葫芦庐第四代传人赵伟,非物质文化传承艺术家,葫芦最年轻的匠人之一。葫芦烙画艺术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品。在葫芦自成一方的小天地里不仅承载了中华传统技艺,也蕴含着烙画匠人的心血。

初见吴芸婷,她正在案板上制作葫芦烙画,只见她手持电烙笔,手腕轻微移动,伴着细缕青烟升起,脑中的创意便呈现在了手中的葫芦上。

“这是我用葫芦做的小扇子,取了‘扇’的谐音,寓意积善得福。”吴芸婷告诉记者,在她看来,一件作品最重要的是想法。比如说唱一首歌,歌手不一定唱功有多好,但他能够唱进人的心里;比如一幅画,可能技法上面不是特别独到,但是它能让人停下脚步。“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走进年轻人的心里。”

在“葫来”工作室,满眼都是大大小小、形体各异的葫芦。大的有半人高,小的如孩童手掌。仔细看,葫芦上有山水、花鸟等中国传统元素,也有小黄人、阿狸、麦兜等动漫人物。或做成手机挂件,或做成服装配饰,或做成桌面摆件,让人移不开眼。

2015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从小接受传统艺术熏陶的吴芸婷接触到了葫芦烙画,立即被这浓浓的“福禄文化”吸引,便与“葫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接下来的学习考察中,她有幸成为了中国葫芦协会会长赵伟的弟子,并系统地学习了葫芦烙画。

“学习的时间非常充实,每周我都会飞到天津学习,在师傅那里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人才和作品,我受益匪浅,也学习到了作为一名匠人应有的执着。”吴芸婷喜欢称自己为匠人,她说,匠人是不允许放弃的,即使在疫情期间,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她都没有想过放弃。

葫芦烙画,需要百分百的专注和耐心,因此吴芸婷一般都会选择在夜晚或是客人少的旅游淡季进行烙画,而深澳古街的环境正好给了她有利的创作空间,于是,2018她便在深澳成立了“葫来”。

“这是一种气场的契合。第一次走进这里,就有了深深的归属感,这古朴安静的老街真的很适合我们匠人创作。”吴芸婷说,“同时当地政府也为我们这些手艺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不用为柴米油盐奔波,可以用心好好创作。”

作为葫芦最年轻的匠人之一,吴芸婷的创意葫芦烙画作品先后获得了葫芦文化旅游节金奖、葫芦文创精品艺术展精品收藏奖等荣誉,部分得奖作品被收于博物馆或大学,部分收藏于“葫来”。

谈起工作室未来的发展,吴芸婷说,希望在做出更多好的作品的同时,用手艺温暖乡村,让每一位来到深澳的游客都能感到温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